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7):24-25
渭华起义旧址位于陕西省华县西南的高塘镇,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山川秀丽土地肥沃地理位置较偏僻。1928年5月至6月在陕西省渭南及华县地区爆发了渭华起义,其是由农民和军队武装起义相结合的一次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最终因敌强我弱和缺乏战斗经验而失败了,但它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两江环抱,背靠大西南腹地,前有三峡天险,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能源条件。长江黄金水道直达中下游发达城市及东部沿海,为工业产品输出创造了条件;丰富的煤、天然气、铁、有色金属及各种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能源和物资。作为西南地区发达的工商业重镇,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较早,综合配套能力较强。远在巴国时期,重庆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的《白鹿原》为我们展现了关中平原深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风云变幻的时代历程,使我们对陕西地区的风俗民情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关中人民具有个性化的的方言词汇更是使读者耳目一新。本文将从语气词、合音词、称谓语、民间俗语等几个方面分析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对陕西地区方言语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渭南地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方言俗语和独特人文景观融合成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陕西关中方言的面貌和基本特征。关中方言古朴典雅,具有质朴凝重的乡土韵味和丰富的表现力;方言的词语组合和表述方式蕴藏了关中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词汇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留下不同于共同语的词义演化轨迹。关中方言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汉语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中有极重要的参证价值。  相似文献   

5.
渭南地处陕晋豫三省结合部,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陕西向东开放的战略门户.随着渭南加快从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城市转变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渭南流动人口也在迅速增加.分析渭南流动人口的变化趋势,探讨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及机制设计思路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渭南地处陕西省关中东部,渭南戏曲中的半截把字句是口语里极具特色的句式,常见的有四种:“我+把+你+(个)+NP”“我+(倒)+把+你”“(这/你看)+把+NP的”“看+把+NP+VP+的”。半截把字句是人们发泄不满情绪时的口头交际语,在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处陕西关中腹地的渭南师范学院着力于创业创新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推动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传承渭华照金精神,初步形成了具有创业创新科学素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 ,西部地区却相对处于停滞状态。其成因是 :东部的自然条件优于西部 ;历史上经济重心的逐渐东移 ;改革开放初期 ,国家给予了自然、经济、技术、人才基础较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一系列特殊政策 ;西部地区的人才东流以及受旧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9.
和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包括和县剪纸在内的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转型期,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在逐步缩小,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以和县剪纸艺术为例,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县剪纸在表现题材、创作形式、创作人员、功能转换和新传承空间的开发等方面的开辟的剪纸艺术新路径,以此为民间艺术的当代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文本。  相似文献   

10.
回顾并分析了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的城市化历程、特征及其负效应;着重探讨和研究了具有优越区位条件的港口城市-连云港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多重因素,以为制定未来连云港城市化目标和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秦时期关中地方的开发获得突出成就.考察关中经济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发现关中西部地区得到早期开发,而后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中部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的发展趋势.秦定都咸阳,开始了新的农业跃进的高潮.而这一历史变化的策划和指挥中心,就设在咸阳.咸阳附近也自此成为关中经济的重心地带.秦人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祭祀格局中对河川的崇拜特别突出,也值得我们重视.咸阳形胜,因生态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形势的优越,有力地促成了秦始皇的帝业.回顾秦人由雍城到咸阳的历程,可以与"鸡峰"到"凤台"神话传说情节的演变对应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有着3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邢台地处河北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邢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这座历史文化资源宝库具有丰厚的开发价值和优越的开发条件。着力探讨集历史积淀、自然景观、区域优势为一体的构建邢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开发方略,通过科学开发、重点开发、联合开发、持续开发实现邢台历史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是推动邢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关中方言话语叙述的核心是农业生产活动,农耕经济下的乡村生活是关中人修辞的文化语境。关中方言中的修辞表达积淀了秦人群体对民族历史与艰辛生活的沉重记忆,蕴涵着古朴凝重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民间智慧。关中人的思想性格、生活情趣、价值取向,以及关中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都弥漫于关中人的修辞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陕西关中方言因其独特的魅力在北方方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关中方言的分支,对渭南方言的研究却较少。渭南方言和关中方言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正是有了这种差异,渭南方言才独树一帜。通过研究概括渭南方言词的特点,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特点。当缺乏文献时,方言就可能成为解开地方文化史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西部地区却相对处于停滞状态。其成因是:东部的自然条件优于西部;历史上经济重心的逐渐东移;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给予了自然、经济、技术、人才基础较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一系列特殊政策;西部地区的人才东流以及受旧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课题调研情况陕西“东大门”渭南市,因其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被称为“秦东”,辖渭南、澄城、蒲城、韩城、华阴、华县(华州区)、白水、富平、潼关、大荔、合阳11个县市。秦东地区明代自然灾害频繁,整理研究秦东地区在明代的自然灾害,分析旱灾、水灾、地震、虫灾等发生的频率、特点及影响,可以为当今秦东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历史借鉴。课题组先后到访各地方志办公室,查阅资料、梳理分析秦东地区在明代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影响及灾荒的救助。  相似文献   

17.
华山在我省关中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之主峰,一称太华山,在渭南地区华阴县以南,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这座名山为花岗岩断块,向以奇峰险景、雄伟挺拔而驰名天下,有莲花(西峰)、落雁(南峰)、朝阳(东峰)、玉女(中峰)、五云(北峰)等峰,自古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华岳仙掌”,为关中八景之首。历代咏华山的诗作不少,文采蔚然。  相似文献   

18.
西安美术学院地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这是我国一处非常独特、神奇的地域,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源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人文历史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优越的位置,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化,融汇铸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黄帝精神、黄土精神、黄河精神、黄牛精神”为特征的黄土文化。黄土地域文化必然造就出具有黄土特色的艺术家和作品,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开展黄土文学教学,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渭南市地处黄河流域,位于渭河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黄、渭、洛三河环城而过,因临近渭河而得名。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的地貌。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渭南气候温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关中科学文化的起源,认为,百万年以前在东部一带即有工具制造、用火等原始的技术活动;五六千年以前中部一带的房屋建筑、制陶、农业生产、动物驯养、纺织、冶铜、大型工程等技术渐具雏形;并萌发了天文学、数学、力学等原始自然知识。这是迄今所知关中平原上原始科学技术活动的开端,也是以后周秦汉唐时代关中科学乐章达到高潮的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