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剧论是以“曲”为本的戏剧本体论,它受传统诗学理论影响较深,晚明曲论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突破传统剧论观念,论剧以“事”(剧戏)为本,抓住了戏曲作为叙事学的本质特征,祁彪佳的戏曲理论具有朴素的现代戏剧美学意义,对以后戏曲研究模式的转换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语文月刊》2015年第5期中《掀起成语的盖头来》称《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姓丁的厨师",这说法对吗?《庄子·养生主》(唐)陆德明《音义》说:"庖人,丁其名也。"《孟子·告子上》的奕秋,(清)焦循《正义》说:"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医师)和(名)、卜(掌管用龟占卜的人)徒父(名)是也。此名奕秋,故知秋为其...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时代起;黄维梁就开始发表文章。以后出版的书,多为文学理论著作。其中《中国诗学纵横论》《洪范书店1977年12月出版》所收的三篇论文:《诗话同话和印象式批评》、《王国维《人间调话》新论》、《中国诗学史上的言外之意说》,所论的均是中国以诗词批评为主的文学批评。另一本《中国文学纵横论》(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8月版),范围有所扩大,不仅论诗,还兼及小说,但此书的内容和前书一样,都偏重理论探讨,而非具体作品的批评。香港地区,理论研究与实际批评并不相互交叉,有不少学者是从欧美回来专攻比较文学.或引进不少新的文…  相似文献   

4.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5.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6.
焦循被阮元誉为"扬州通儒",在经、史、子、集等研究方面均有建树,其《剧说》、《花部农谭》等曲学论述,是清代戏曲评论的力作。对焦循戏曲理论主张和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古典戏曲,尤其是花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谈周济的寄托理论曹保合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论词主张集中体现在《词辨序》、《介存斋论词杂著》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词辨》一书是周济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仿张惠言编《词选》例,在宝山令田钧家教其子学词时编的一部词的选集。二十年后...  相似文献   

8.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程少堂广东省珠海教育学院拙文《“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载《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有幸得到孙振东同志的专文教正(见(教育研究》1994年第9期《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一文。以下简称《探论》)。读到《探论》后,笔...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自八十年代初在国内复兴以来,历十余年,已渐成“显学”(修表林语)。一时间,谈诗说剧,多有同意于东、西方之比较者。然观其所论,则轻系毛发,深极骨髓者有之;浮于研农,率意而断者亦有之。或云;“对中国戏剧的研究是一直要等到近代王国维先生才开始的”《神活.悲剧.(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7页)。若条西方剧论体系为宝泉,则明、请之曲品剧论皆不足道。种种浅疏,多犯“以西律中”之病。慕远忽近,贵华贱实,其弊已久。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  相似文献   

10.
胡煦,字沧晓,号紫弦,河南光山人。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他生有异禀,知嗜学,多深沉之思,尤深于《易》。年十八岁以后,志益奋,功益专,凡古人说《易》之书,靡不贯通以求合四圣之旨,遂以易学终其身。他的主要易学作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等.总称为《周易函书》。  相似文献   

11.
焦循是我国清代乾嘉年间一位博学多能的学者,也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位出色的戏曲理论家。他的《剧说》一书,辑录了唐宋以来散见于一百六十六种书籍中的有关戏曲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古典戏曲汇集了极可珍贵的资料。他的《花部农谭》,专论民间地方戏曲,更是集中体现了那种超逸时俗的艺术独好,和独具只眼的艺术识见。这在当时剧坛,固是独树一帜,在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宝库中,同样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2.
论《穆天子传》的认识价值郑杰文《穆天子传》(以下简称《穆传》)是一部描写西周穆王巡游城外的先秦古书,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出土于汲郡(今河南汉县)魏襄王家中①。《穆传》讲述的虽是西周穆王的故事,但其成书却并非在西周时期。它把洛邑(今河南洛阳)称...  相似文献   

13.
王莽秉政时期是从元寿二年(前1年)始,至地皇四年(23年)止。在社会转型视角下对扬雄的《剧秦美新》进行阐释后发现:从文体类别看,《剧秦美新》是一篇歌颂王莽功绩的奏议文;从情感意蕴看,《剧秦美新》对王莽及新朝的称颂与赞美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具有坚实而丰富的情感内蕴;从思想观念看,扬雄崇古乐道的儒士思想与王莽托古改制的复古思想相契合,是《剧秦美新》之所以为谀文的思想内核。以上这三重维度的全面阐释,确证了《剧秦美新》是一篇称颂王莽、谄媚新朝的谀文。从社会转型视角阐释《剧秦美新》,对于进一步挖掘扬雄的文学思想,体察扬雄在复杂险恶的社会情势下的创作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寅的戏曲作品存世的不多,只有杂剧《北红拂记》、《太平乐事》和传奇《续琵琶记》与《虎口余生》四部。然而,根据尤侗《艮斋倦稿》、萧爽《永宪录续编》、姚燮《今乐考证》、刘廷玑《在园杂志》、清无名氏《传奇汇考》、焦循《剧说》与黄文呖等撰《曲海总目提要》等的记载,可以看出曹寅在戏曲的体制形态、题材的选择、审美追求上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近日已出版发行。各级党委组织、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的内容,摘自1989年6月至2002年6月间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书信、批示等370多篇重要文献,分为25个专题、119个小题,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  相似文献   

16.
与潘啸龙先生论《哀郢》“夏浦”,“鄂诸”书张叶芦第一书敝校黄灵庚先生遵嘱转赠大著《楚汉文学综论》一册,谨致谢忱!其中《关于屈原在江南放逐地域》(下简称《放逐地域》。原载《中州学刊》1993年1期)一文,立有专节讨论“屈辞中的夏浦、鄂渚究竟在哪里”。看...  相似文献   

17.
东汉王符《潜夫论》目前较好的注本为《潜夫论笺校正》([东汉]王符,[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本人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充分利用诸版本中的异材料,综合运用字学、词义学、语法学、音韵学的语言学理论和训诂学理论以及版本、校勘等古籍整理的研究手段,考释了《游夫论》一书中的130条词语,对汪继培笺(以下简称汪笺)和彭铎校正(以下简称彭校)中的疏误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谈周济的寄托论曹保合周济(1781──1839),字介存,号止庵,嘉庆十年进士。他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论词主张集中体现在《词辨序》、《介存斋论词杂著》及《宋四家词选序论》中。《词辨》是周济在嘉庆十七年(1812)仿张惠言编《词选》例,在宝山...  相似文献   

19.
探美与论“新”──评朱捷的《古典文学探美》陈健案头摆着朱捷先生的一部新著——《古典文学探美》(江苏文艺出版社),洋洋近三十万字的专著,倾注了作者多年来教学与科研的心得。开卷受益,读来多有启发。《探美》一书所论面广,书中论及中国古代的诗、词、戏剧、小说...  相似文献   

20.
再论《说文》中的“教”字●王静我的《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1995年《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之后,该刊第12期登载了湖北秭归县何启贤先生的《也说教育二字》的文章。(以下简称《何说》)对于拙作,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说《王文》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