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不久,定居德国多年的弟弟领着德国的弟媳和小侄女回国探亲。小侄女只比女儿小一岁,上小学四年级。姐俩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可能由于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她们亲密无间、毫不生分。每天早饭过后,小侄女便缠着女儿陪她一起玩,可女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学校留了很多暑假作业要写,每天还要去假期补习班学习两小时。于是,女儿便小大人似的说:"不行啊,妹妹!姐姐还要写暑假作业和去补习班  相似文献   

2.
儿子认字     
儿子曾帅呱呱坠地以后.开发儿子的智力便成了妻子每天的必修课,比她当年自己学习还要下功夫费心思。教儿子识字,妻子就费了一番功夫,且挺有成就的。儿子一岁多了,但语言能力发展较慢,几乎一个字音也吐不准。但妻子自有办法,她不但要教儿子说话,而且还要教儿子认字呢!可儿子还不会说话呢,教他认字从何谈起?妻子自有妙计,她认为儿子尽管还不会说话,但对图形有一定的识别力,有时甚至过目不忘,汉字何尝不是一幅幅小小的图画?她灵机一动,将“爸爸”“妈妈”“曾帅”“椅子”“天空”“书架”等词语用毛笔分别写在一张张卡片上,然后在儿子高兴的时候.取出“爸爸”或“书架”卡片放在他的眼前,让他注视,然后一遍遍领读“爸爸”“书架”,再手指爸爸或书架,让儿子跟着朗读,让他将这些词语与人或实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童谣     
小时候,在幼儿园,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但我学会了一首老师教的童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后来,我长大了,老师说过什么,教过什么,我都忘了,只记得那支难忘的童谣。中秋节到了,表姐带着她那不满五岁的女儿来到我家,小侄女很  相似文献   

4.
儿子曾帅呱呱坠地以后,引导和开发曾帅的智力,便成了妻子每天的必修课,比她当年自己学习还要下工夫。仅说曾帅识字,妻就很费了一番心思琢磨,而且挺有成就。这么说吧,曾帅在不会说话时,就已经“认识”300多个常用汉字了。曾帅一岁多以后,语言功能发育较迟,几乎不能吐准一个字音。但妻已迫不及待要把儿子打磨成天才,教他什么呢?认字当然是最基础的知识,那就从这基本的开始吧。可曾帅还不会说话呢,教他认字从何谈起?妻自有妙计,她经过反复思索,认为曾帅尽管还不会说话,但他对图形有一定的识别力,有时甚至过目不忘,而汉字何尝不是一幅幅小小的图画?她灵机一动,便开始教曾帅认起字来。她将“爸爸”、“妈妈”、“曾帅”、“椅子”“天  相似文献   

5.
一、落实字词,初步体会节奏之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谁会读?不会读的请认真听其他同学读。  相似文献   

6.
付洋 《中学生博览》2022,(31):38-39
<正>有一次我带小侄女去电影城玩。她看上了电影城门口一家玩具店里的一只毛绒兔子。如果不是它的摆放地点,这只玩偶绝对不值它的标价。我看小侄女在柜台前恋恋不舍的样子,便买下了玩具。随行的朋友后来跟我说,我当时真没有想到你会买给她那个布偶,多贵呀,根本不值那些钱。随后朋友还感叹道,你对你侄女可真好!  相似文献   

7.
我母亲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我的小侄女上学前几乎每个暑假都是在我母亲家里度过的。每天晚上小侄女听完故事和奶奶说"晚安"后,都要搂着她心爱的小毛毯才能入睡。面对这种现象我母亲百思不得其解,终于打电话来问我:"这孩子离了小毛毯就难以入睡,甚至哭闹,她是不  相似文献   

8.
陪女儿读书     
女儿上二年级时不喜欢读书,妻子很着急,便交给我一项任务:要让女儿爱上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妻命不敢违。于是,一有空闲,我便把女儿关进她的小书房。我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新编一千零一夜》《上下五千年》等故事书堆满了她的小书桌,硬逼着女儿读  相似文献   

9.
记得那是1973年我读小学三年级,从沈阳来的"五七战士"张岩老师做了我们的班主任。她下放前在沈阳市和平区的一所小学教学。接手后,她惊异于我们快读完了三年级,竟然都没学过拼音,也不会查字典,她停下了我们标语口号式的课文,教我们拼音和查字典。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师:指读生字“妻”,你会组词吗?生1:夫妻。生2:妻子。师:谁是谁的妻子生1:妈妈是爸爸的妻子。生2:外婆是外公的妻子。生3:婶婶是叔叔的妻子。生4:邓奶奶是周总理的妻子……师:你觉得谁是谁怎样的妻子?为什么?生1:妈妈是爸爸的好妻子,因为妈妈每天给爸爸烧饭洗衣。生2:伯母是伯父贤淑的妻子,因为伯父生病时,她整天细心照料他。生3:婶婶是叔叔的坏妻子,因为她太懒,还跟叔叔吵架。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知道“妻子”还有什么别的称呼吗?生1:夫人。生2:太太。生3:老婆。(师生大笑)师:说得好。妻子是女性,所以“妻”字下部是个“女”。片…  相似文献   

11.
开学后,我教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由于这些孩子刚刚上一年级,还不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真有些太自由散漫了。我初次当班主任,遇到这种状况,有时忍不住就训斥他们。有一次上语文课,我请一个名叫孙佳雯的女孩读拼音,她站起来小声说:“我不会。”我便让她坐下,接着让别的同学读,可我一看孙佳雯竟然合着书仰着小脸看天花板。我生气了,立即走到她跟前,厉声说:“叫你读你不会,别人读你还不听,瞪着眼看啥看?!”也许是我声音大,样子吓人,这个看起来本来就显柔弱的女孩,竟趴在桌上哭起来。我更火了,说:“哭啥哭!不知道打开书,听…  相似文献   

12.
吕传彬 《下一代》2014,(7):15-15
星期日的早上,是例行与小侄女练习英文的对话时间。上小一的她,学校一直有教英文,也将英文列入考试的范围,加上她又学溜冰、弹钢琴,时间安排上也显得紧凑。对于学语言,每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要在环境下学习,就跟母语一样久了自然而然就会了;也有人抱着如果在孩子小时给他双语教学,会让他无所适从。但我觉得只要孩子可以在学习中成长、获得新知,谁说一定要七岁才能读一年级呢?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曾谈到这样一件事情:她读二年级的孙女向她请教:"钊"字怎么组词?斯霞老师就问:课文中是怎么讲的?孙女回答:是"李大钊"的"钊".她略一思索就说:你就组"王大钊"吧.可是孙女还是皱着眉头说:老师要求用"钊"字组三个词呢!"笔者在此暂且不论这啼笑皆非的结果,也不谈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4.
幽默细菌     
《同学》2005,(3)
锻炼动力 周六,我带小侄女去体育馆学打网球,回家时已晚上7点多了,快到家时,碰上同事和她老公正在路灯下踢毽子。我笑着说:"你们俩真爱运动,这么晚了还出来踢毽子。"同事说:"没事出来活动活动。"这时在旁边的小侄女却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你在减肥,对吧?"同事一愣,接着笑了:"是的,减肥,减肥。" 上楼梯时,我批评小侄女没礼貌,小侄女却振振有辞地说:"我哪点说错了,这么冷的天,又大晚上的,谁还出来锻炼?不是因为减肥,哪来的这么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女生说,她周末坐公交车回家,途中见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婴儿上了车,她起身让座,那母亲便柔声细语地对怀里的孩子说:"要谢谢阿姨哦!"表面上像是在教孩子说话实际上是在向她致谢。她说,她喜欢这种委婉而非直白的表述,它让她更乐于接受,孩子还不会说话,却朝着她笑,让她顿觉有股暖意洋溢于全身。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学习太差了,连一个组词也不会,也不会查字典。孩子早上从来不读书,我让读读书,她说老师没布置!”  相似文献   

17.
<正>我刚上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时,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是位女老师,她教我们识字是从用教棍指写在黑板上的字开始的。她手持一根教棍,站在黑板的右边,用教棍一个一个地指着字,她读一声我们跟着读一声,她用方言,我们跟着学她发声的方言去读。如果我们读得不好,她把教棍在讲桌上敲两下,就知道她对我们读的不满意,生气了,教室里就鸦雀无声,过一小会儿,她就要批评我们几句。有时,她会拿上教棍去敲打不听话的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该组哪个词     
尚印 《教育文汇》2006,(12):40-40
灯下教孩子识“街”字,随口组词:“闻集新街”。我们镇前年开发了一条新街,领孩子几次去那里玩,孩子对那里己渐渐熟悉。谁想一旁备课的妻子不同意了,说不该教孩子组这个词,应组成“长安街”。理由是:“长安街”是今后在课文上能  相似文献   

19.
珍惜"第一次" 2008年10月,我的教育文集<教苑留痕>出版了.我送了一本给我昔日的大学同学.第二天一早,她便打来电话,说连夜读了书的大部分,虽然还没有读完,但已按捺不住急切、激动的心情,一定要和我交流.  相似文献   

20.
聪聪两岁多了,同龄孩子能做的事儿,他基本都能做,可就是不会跳。这让聪聪妈十分着急,她一遍一遍地教,聪聪一次一次地练,可还是学不会。她便带儿子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孩子生理上没毛病。”她很生气,抱怨儿子接受能力太差,骂儿子笨。聪聪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每次妈妈教他训练,尽管他憋红了小脸篮儿,想使劲儿跳,可小脚就是抬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