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环境就是课堂。课堂应该是教育公正和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或现象。这些声音或现象会给教学带来苦恼。其实,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或现象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和内涵。不和谐的声音或现象是对教学的干扰,同时也是教育灵感的来临,教师如能辨识这些声音或现象的内涵,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让它们分享课堂、感受公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乡村视野中的环境公正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核心问题是社会公正。在当代中国的乡村,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社会公平与公正问题日益趋紧,它们交织在一起,其中环境不公正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指称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不公正及治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差距迅速扩大,从而引发了种种社会不公正现象。从人们所重点关注的社会公正问题着手,由对“公正”和“社会公正”的界定开始,探讨了几种常见的社会不公现象,并在深入分析引发这些社会不公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目前德育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从创造公正伦理环境着手,来搞好道德教育的观点。要建立一种公正的社会环境、有一种公正的伦理观、公正的道德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再加上同世界各国日益紧密的依存关系,使得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明显:中国选择哪种模式进行发展,将对世界各国人民及其依存的自然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中国正在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前景,外界评论褒贬不一。有的指出中国在保护环境及消除社会不公方面采取了新的积极的措施;有的则强调中国的环境状况在持续恶化、社会不公正现象也呈上升趋势。持乐观态度者认为中国领导人有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公正的维护,特别是加入WTO、解决三农问题及承办2008北京奥运会等因素,也都敦促着中国提升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中国新的五年计划中的核心议题,将引发中国在资源定价、清洁生产、土地转型、洪水控制、立法改革和国际合作等各领域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6.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紧密结合。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必须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维护教育公平、弘扬公平正义的社会风尚等措施,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法治状态不尽如人意,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法理不畅以及司法不独立和不公正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午餐活动中,老师为了让孩子吃饱,便要求每个孩子定时定量吃完每天的饭菜。但真正能自觉完成每天饭菜量的孩子屈指可数,大部分孩子对每天的午餐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分析其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一是孩子因为挑食不喜欢吃。二是小年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等待喂饭。三是家园之间进餐常规不同,如:家里的菜都是家长根据幼儿的喜好特定的,幼儿园的饭菜不一定合胃口;家里可以“打游击”式地吃饭,在幼儿园里必须坐在位子上吃;家里可以爱吃多少吃多少,幼儿园必须定量吃完等等。针对这些现象,老师总是耐心地对孩子说:“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贫困概念基础上引中出对环境贫困问题的思考,试图去分析造成环境贫困的各种原因,相互纠葛的复杂因素,从而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中不公平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教育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成效也日渐凸现,而其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则体现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自然观,追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弘扬人类利益的新公正观,重塑“真、善、美”相统一的新人格观几个方面,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