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一直自称“龙的传人”。然而,现在的科学研究却没有发现龙这一动物存在过的痕迹。那么,龙是如何从想象照进现实,成为我国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熟知的形象的呢?它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龙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龙用哪些“十八般武艺”征服了我们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中国龙     
《英语辅导》2016,(8):38-39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到处可以看见“龙”,从划龙舟、舞龙灯,到龙的绘画、龙的雕刻等,应有尽有。作为“龙的传人”,小朋友们对中国龙的了解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一种动物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这种动物就是“龙”。中国人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十二生肖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它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远非外国人能够揣摩得了。活生生的龙谁也没有见过。没见过的原因绝不是因为龙是珍稀动物,而是因为在这世上其实从没有生存过如今我们所见形象的龙。“中国龙”,其实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说到“中国龙”的历史与形象来历,那真是太久远了。现在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一条龙,出现在距今六千多年的仰韶文化中,被称为“中华第一龙”。那是一条长一米七八的白蚌砌成的龙,做云中飞腾之状,已经与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蔚为壮观。成语是经过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语言,龙文化遂在成语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龙与其他事物搭配而构成的成语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龙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是世界上最易辨认的标志之一。中国节日期间, 我们从照片、海报、绘画,甚至大街上都可看见这一光彩夺目的动物图案。龙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中,因此中国人常称自己是“龙的传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我们知道英语中“龙”是用dragon来表达的,那么中国的龙和英语的dragon是对等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7.
<正>龙年到了,龙带着霸气的身姿,以酷炫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舞龙灯,写龙字,贴龙画,拜龙王……你一定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世界上真的有龙吗?尽管我们都知道龙是人们想象里的神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龙的影子。大自然中有这么几种动物,它们名字叫龙又不像龙,你想知道它们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相似文献   

8.
龙起源于诸夏,形成时代大约在9000年左右;濮阳蚌龙的时代虽比阜新查海龙为晚,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更为接近,当与中国封建文化中的龙有直接的渊源继承关系;诸夏龙文化流风原被,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对中华各族龙崇拜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种传到印度后,和印度本土文化传统相结合,渐次形成了与中国龙不同的印度龙种。龙文化如同汉语言文字、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历史文化的发展史上,一直起着纽带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同时它也是联系中国与南亚,尤其是印度之间宗教文化关系的一条纽带。  相似文献   

9.
龙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在中国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权威的象征。龙能上天入海,能驰骋于天上,给百姓带来安康祥和。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穿着有龙的图案的衣服,一般百姓是不能穿的。在西方,龙北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如黑暗邪恶,它经常出没在人类的村庄,烧毁房屋,吃掉人类。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屠龙勇士的出现,而杀死龙的人本身是正义的化身。可见,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虽然都被称为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完全就是两种动物。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龙视作西方的龙。英语dragon不能等同于中国龙。所以应该把中国龙翻译为"China long",完全区别于英语,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龙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龙图像是中国历代美术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亦是敦煌石窟中常见的绘、塑题材。龙的观念在中华民族中占有非常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敦煌艺术是一种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因此研究敦煌莫高窟中的龙图像,尤其是研究早期洞窟中的龙图像,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佛教艺术和汉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甲:朋友,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份吗?乙:去年是兔年,今年就是龙年呀。甲:是啊,龙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这中国人都知道。乙:哦,我问你,世界上有龙吗?甲:教科书说,6500万年至2亿多年前世界上确实有"龙",不过那是恐龙,和我们中国龙根本不是  相似文献   

12.
龙年说龙     
新的千年的脚步声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按照中国传统的算法,新千年的第一年──2000年恰好是“龙”年。千年以“龙”开始,而我们都自言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一谈到龙,大家都个陌生,看到的龙的图案,听到的龙的歌声,念到的龙的词语,可谓比比皆是。但龙究竟是什么呢?中国人为什么都称作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呢?要真正答好这两个问题,恐怕还是要费点时间的。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传说中黄帝、禹、共工、祝融等…  相似文献   

13.
<正> 每个中国人都自豪地称自已为龙的传人,正如一首歇中唱的那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可见,龙作为中华民族、作为中国的象征,对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实何止是今天,对于龙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那时的龙是一个氏族的象征,是远古时代图腾的一种。在遥远的二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处于一种原始的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中,既没有私有制,也不存在剥削和阶级,当然也  相似文献   

14.
龙,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东方,龙是尊贵、权力、富贵的象征,而在西方,它则是邪恶的化身。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中国龙的形象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如此自豪。在传说中,龙又是一种怎样的角色?呼风唤雨?尊贵威严?造福平民?我们今天读的这篇《龙的传说》不仅让你再次挖掘自己身上尊贵的血脉,并且能让你了解如何用英文表达中国思想。  相似文献   

15.
越地祈雨中的"龙圣"崇信析论--兼论中国龙的原型及源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越地农村遗存有以"龙圣"祈龙求雨的崇信,其中的"龙圣"与学人一般的想像大为不同,往往只是一些普通的水生物,甚至还可以是昆虫.由这一事实而参之以上古文献,可知,在中国先民的心中,有统一的龙的理念,却并没有统一的龙的图像.这种无一定之形、无一定之性的龙,其实正是中国龙的原型所在.龙难以在我国古代找出一个相应的具体物种,但却又是我们先民早就感知,久久无法抹去的一种信仰对象.那么,它最初究竟是什么?应该是一个与风雨有关而又足以使蒙昧先人心灵震摄的力量,那便是交加着暴雨与闪电的"longlong"雷声.今天我们所见的龙形,其实不过是后人依意托物而附会出的一种动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中国人非常崇拜龙,并自称“龙的传人”。其实,龙并不存在,它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一种崇拜物。既然传说中的龙并不存在,那么真实存在过的恐龙肯定就和龙挨不上边了。对大量的化石研究表明,恐龙各有各的形象,与传说中的龙完全不一样。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把恐龙与龙联系起来呢?问题就出在恐龙的“龙”字上。其实,恐龙只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民族比喻内容的相异之处,突出地表现在同一喻体具有不同的象征义、比喻义。这一方面,汉俄比喻中这种情况很多。我们试举几例。 1、龙。龙在中国文化中地位极高,它是尊者的象征、强者的象征,所以人们一般用龙比喻尊贵者、强者。如“攀龙附凤”“望子成龙”等。这是因为,中国的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古代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的中国人仍自称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在俄罗斯文化中形象可不怎么样,它是凶恶的尚武的象征。人们通常只用龙来比喻凶恶的、为人们所讨厌、所憎恶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的图案成为华夏民族的族徽。我们民族为什么选择“龙”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这有着它的历史渊源。事实上,龙这种神异的动物,中国乃至世界上从来就未曾有过。龙的形貌及其传说,追根溯源,盖由蛇的形貌演变而成。它是我国原始社会氏族图腾崇拜的产物。由此而逐渐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物。  相似文献   

19.
易水 《高中生》2012,(21):59
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特有的一种神物。无论身处何方,一句"龙的传人",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生自豪;一句"龙的子孙",会让所有的中国人倍感亲切……在中国龙文化中,龙不仅被视为一种通天的神兽,而且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在古人看来,龙既然能沟通天地,当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给人庇佑。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把龙当做昭示吉祥幸福的瑞兆。古代统治者甚至还把龙的出现当做国泰民安的象征。世界上虽然并没有龙这种生物,然而有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龙文化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都不能被西方人真正理解。在涉及"龙"的英、法翻译时,译者的第一反应通常是"dragon",但是中文中的"龙"与英文及法文中的"dragon"在内涵和意象上是完全不同的,如何翻译"龙"在中华龙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要利用多种媒体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华龙文化;要掌控龙文化传播中的翻译权利;要清理纠正有关双语词典中一切有关中华龙文化的错误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