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方  张胜  黄欢 《科研管理》2019,40(5):212-221
在专利资源碎片化的背景下,专利市场治理在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美国航空产业专利市场治理案例为对象,通过博弈分析和案例论证,研究专利资源碎片化情境下的专利市场反公地悲剧及其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资源碎片化导致专利市场交易成本负担过高,市场机制失效,出现专利市场反公地悲剧;政府通过强制交叉许可、价格管制等手段降低谈判成本、控制许可成本,促成专利池组建,有效治理专利市场失灵,避免反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2.
闫禹  于涧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22-125
标准竞争对现代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传统产业的标准竞争耗费了大量的行业利润。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标准的竞争即是模块设计规则的竞争,模块化改变了产业标准竞争的博弈格局。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高新产业的标准竞争,通过共享的设计标准,企业得以发挥专业化的优势,降低了相互间的协调成本。这种模块化的分工效率使企业间在竞争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寻求兼容标准下的分工合作,使对技术标准的争执转换为对各方都有利的共赢。  相似文献   

3.
目前,技术标准的形成已经由过去的“市场决定标准”转变为现在的“标准引导市场”。在需要企业共同努力培育市场的高科技产业中,技术标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表现在专利拥有者集中知识产权或通过广泛许可来保证产品的互用性,专利所有人可以从技术使用者处获取许可费用。如果一个企业可以使自己的专利技术成为国家或国际接受的标准,则会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徐元 《科研管理》2023,(5):159-165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产业利益争夺和国家之间竞争的利器,知识产权全球标准制定成为国家间博弈的一个焦点问题。通过对知识产权全球标准制定的整体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主线:即利益集团→国家→国家联盟→知识产权全球标准。从产业利益保护需求到全球标准的形成过程中,各知识产权相关行为体之间在各种机制和论坛展开激烈的博弈。这些博弈发生在三个层次:国内层次、国际(跨国)层次和联盟层次,知识产权全球标准的形成就是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博弈推动实现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双层博弈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指出了双层博弈理论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知识产权全球标准形成的三层博弈模型,并把知识产权国际谈判中知识产权所有者利益集团内部的博弈、所有者和使用者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利益集团与本国政府的博弈、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不同国家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一国利益集团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博弈、国家联盟之间的博弈等九种类型、三个层次之间的博弈纳入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即在知识产权国际谈判中,应当坚持多边主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应当利益平...  相似文献   

5.
王杏芬 《科研管理》2022,43(7):77-84
技术创新补贴绩效是世界多数国家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博弈关系分析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补贴效果不佳的诱因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持续监管机制缺失导致企业管理层与政府官员的重复合作博弈均衡。通过构建分析不同类型的政府补贴政策机制,提出最佳的监管治理策略是:静态层面,如果市场上技术创新效率较低类补贴企业的概率上升,政府对其采用奖励机制更有优势。如果政府审计补贴企业的成本下降但最优奖励额减少时,实施审计监管策略更具优势。动态层面,由于审计人员存在不察或与企业合谋的动机和机会,企业会成功骗补导致政府遭受损失。这就需要变合作博弈为非合作博弈、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补贴绩效的动态评价机制和动态协同监管治理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实施发挥最大、最持续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标准与专利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以GSM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GSM移动通讯标准为例,研究了标准与专利之间关系由冲突走向协调的演进过程以及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Motorola公司专利战略。这对于我国高科技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企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专利战略选择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隽 《中国科技论坛》2014,(4):135-140,147
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竞争策略往往与国家战略密切联系。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专利的能力,不仅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将影响本国国际竞争力。本文由中日两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入手,研究中日企业在全球的专利竞争,重点分析未来中日两国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新能源产业的专利竞争态势,进而指出中日企业的专利竞争最终将发展成自主创新能力的博弈,下一个十年将是中国企业能否逐步赶超日本企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香菇多糖检测技术、以及PM2.5监测技术为代表,统计分析了这些典型领域技术标准、专利保护以及产业竞争优势的概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化学检测领域技术标准化的可能性并给出相关建议。结果显示,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改进标准研制模式,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建立专利审批和标准颁布的联动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专利与标准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的竞争大多是综合性竞争,标准的竞争集中体现了经济体的制度、科技、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实力.当今高新产业中专利技术标准化的集成发展趋势日渐显著.在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标准战略的融合正发挥出"A+B>C"的集成效用,已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系统地研究了专利与标准的集成关系,深入解析了专利技术标准战略的概念内涵及其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永琴  张米尔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70-1175
 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日益融合是标准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正深刻改变着标准竞争的规则。以GSM标准及其必要专利为研究样本,应用Aureka和TDA分析工具生成专利地图,进而揭示专利与标准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核心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成为企业参与标准创立的重要手段;主要专利权人持有的必要专利,不仅为早期标准创立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决定着标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专利地图分析发现,标准涉及的主要专利权人倾向于结成战略联盟,使这些企业之间的技术具有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结合合作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在动态的竞争与合作博弈中,集群内企业在竞争中获利的同时,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也得到加强,区域竞争力也得到提升。结合我国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协调机制的不健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要素、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逻辑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本地根植性蕴涵丰富的生产要素,产业集群内源动力机制将其转化为内生优势;政府行为和外部竞争环境等外源动力机制的作用带来产业集群的外部优势。以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其作用规律研究为基础,产业集群内部治理(自主发展)与集群政策(外部引导)相结合的"从下到上"思路,是有利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利组合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动力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联盟是企业实现技术标准化及其市场效益的重要形式,企业所拥有的专利组合是决定企业在联盟中地位、作用与利益分配谈判力的重要基础.本文应用Shapley值法构建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博弈模型,研究高技术企业基于专利组合的联盟动力与不同策略,揭示企业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合作机理.对TD-SCDMA案例的分析表明,实践与理论上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这对于我国企业探索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化途径,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从技术和市场两个因素出发展开技术标准国际化推广活动,是企业实现技术标准“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以全球技术标准国际化活跃度较高的76家通信企业作为分析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市场和技术两个方面探究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推广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技术推广和市场推广的两个重要因素均对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推广产生正向影响。(2)相较于通过扩大用户基础规模实现市场推广的方式,通过专利许可方式对技术推广的作用力更强。从市场细分来看,国际市场对技术标准国际化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国内市场呈现负向作用,说明过度关注国内市场会对国际市场的培育形成挤占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追赶型以及模仿型企业通过市场推广机制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效果更为显著,它们更倾向于通过优势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带动技术标准国际化。科技领先型企业、过渡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通过技术推广方式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效果更为显著,它们更倾向于通过专利许可方式带动技术标准国际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目前中国正大力推进的“标准国际国内协同发展”“增强标准化开放程度”等标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科技进步对提升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迈克尔@波特是最早从产业层次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取决于该国的要素状况,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国在这个行业中的竞争环境;要素禀赋难以改变,而政府却可以通过多种政策手段影响其竞争环境,创造其竞争优势.依据该理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成为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两个基本因素.其中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一国的资源禀赋,而竞争优势则更加强调企业的策略行为和国家战略行为.  相似文献   

16.
技术规则经营是21世纪信息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其核心环节是技术创新、专利申报、技术扩散、标准拟制和市场锁定.本文结合自主创新原则导向,在对技术标准理论、技术规则经营理论以及知识产权政策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规则经营的基本模式与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17.
技术规则经营是21世纪信息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其核心环节是技术创新、专利申报、技术扩散、标准拟制和市场锁定。本文结合自主创新原则导向,在对技术标准理论、技术规则经营理论以及知识产权政策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规则经营的基本模式与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创立标准的结盟行为及对自主标准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通过标准联盟创立技术标准已成为标准化领域的重要趋势,这一变化正在深刻改变着标准竞争的规则。以AVS标准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结盟行为对自主标准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技术标准大量引用技术专利的背景下,结盟行为将技术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为相关专利的技术集成提供了有效途径;标准联盟以专利池运营拥有的知识产权,这有助于合作创新的持续开展,从而推动自主标准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外国企业专利竞争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企业遭受外国企业专利竞争战略打击的现实教训入手,论述专利对企业实现市场竞争战略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中国企业出口市场现状和运用专利保护市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运用专利实现保护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玲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3):546-550
从专利竞争战略的视角,引入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足够重视的专利组合理念,基于中国企业创新实践发展并完善该理论体系:从理论上探讨“专利组合-研发规则决策-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从研究方法和体系上,构建“全面专利组合管理”构架;从管理上研究适合中国企业,并与产业、国家专利战略相结合的专利组合管理策略。该体系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战略分析和决策机制,帮助企业有效实施专利R&D的开发战略和经营策略,全面提高战略性专利技术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