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其云 《英语广场》2023,(10):78-82
高校外语界围绕“金课”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了“金课”建设的标准和关键内容,提出了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金课”建设思路,为外语教学革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该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要依托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运用英语语言技能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英语语法“金课”建设为例,尝试依托各种体裁的英语学科知识,采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2.
历史微课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通常围绕历史教学中某个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展开,以短视频形式呈现.高阶思维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较高水平层次的认知能力.文中将以"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为例,探索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统领,通过内容筛选、问题导向、整体架构等进行微课设计,推动学生的历史学习从低阶思维转化至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40):99-100
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蕴涵系列新型的教学设计假设。"指向高阶思维的初三数学专题复习课"就是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主线设计和实施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文章就指向高阶思维的初三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方案、实施策略和关注点等的思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探索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路径,为高校公共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文章以《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课程为例,从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基础、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阐释了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路径。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创新能力,对高校公共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阶思维对于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终生再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以高阶思维教育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培养高阶思维的几个关键问题,设计了在交通规划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要求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而高阶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表现。高阶思维的培养是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三的历史复习课既要建构知识,又要发展思维,如何科学整合二者要求,成为当前高三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晚清外交的转型”复习课为例,从凝练新的主题、优化问题设计、创新课堂模式三个维度,探讨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樊梅 《亚太教育》2022,(5):169-171
“金课”建设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考核的主体,在“金课”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辩证地使用各种理论和学说来改变和重构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解一元二次方程”单元起始课教学为载体,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思评价等活动,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学习过程,改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高阶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建设“金课”、打造“金课堂”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存在着思想基础不厚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建设生态欠佳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需夯实“金课”建设的思想基础,建立“金课”人才支撑,搭建“金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教学效能高的“金课堂”,建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基于单元整体思想,以主题式复习设计问题链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的横纵联系,有效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相似三角形”为例,围绕“共边共角相似”设计六步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主题下开展深度学习,培养其高阶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以“热敷蒸汽眼罩使用前后成分探究”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基于高阶思维的元素化合物复习课,阐述了高阶思维的内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功能与价值。从精选化学学习情境,构建教学单元内容;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创设核心学习任务,开展高阶思维活动;实施日常学习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基于高阶思维的元素化合物复习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阶思维作为创新人才的必备品质,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之一的科学精神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中“勤于反思”,实践创新中“问题解决”都指向高阶思维。通过精设课堂提问、深耕情境教学、钻研学科融合等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素养,从而实现提升育人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金课”是以高质量传授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目标的课程,具有显著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征。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扭转困境,构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体,以多维化、系统化、虚拟仿真化和社会实践化为目标的“一体四化”“金课”体系。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是以发展学习者思维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深度运用高阶思维能力进行学习。要在微观金融课程群教学中提高学生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就要以提高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为目标,整合微观金融课程群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批判建构,切实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微观金融课程学习;鼓励学生在微观金融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互动交流;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微观金融实践。  相似文献   

15.
陶旭 《成才之路》2021,(11):70-71
高阶思维是增强物理知识连贯性和互通性的“推手”,是培养专业核心素养的“桥梁”,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石”。中职学生正处于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即由“识记、理解、应用”向“分析、综合、创新”转变的时期,教师应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引导学生顺利生成高阶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双万计划”背景下,基于学习者体验视角的评估范式是完善以质量为导向“金课”建设的重要补充。文章运用扎根理论对高校“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维度进行深度挖掘,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金课”建设质量评估可从外部良好学习支持、教师丰富教学供给、学习者自身获得感3方面9维度进行考察,其中外部良好学习支持是“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的基础指标,教师丰富教学供给是“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的关键指标,学习者自身获得感是“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的高阶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关注测评的物理教学有助于诊断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层阶.本文主要以实际情境为载体,以物理模型构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标准,提出基于“考试评价+核心素养+高阶思维”的“3D模型”对学生模型建构能力进行多维评价,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厘清知识生长脉络,形成系统化、结构化思维方式,以“问题驱动激发高阶思维动机,知识关联搭建高阶思维结构,深度学习助推高阶思维生长”,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是具有明确指向性的“金课”的标准。课程四要素理论解释了此“两性一度”标准的内在逻辑性。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大学公共英语“金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评测体系等方面明确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应针对“金课”教学能力的特点,在强化教学学术观、完善教学评价、加强基于反思实践的校本培训与智能技术融入等方面采取措施,探索教学能力发展的现实路径,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组织、评测体系等方面持续提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金课”教学。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十分关注学生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前串后联、质疑问难、求异创新,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探究性、结构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要鼓励学生经历“理智的探险”“理智的历险”。为学生的思维而教、为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教,应当是“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主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