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涔 《文教资料》2014,(24):32-33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致有四种途径:在课本中挖掘人文精神;在作文中渗透人文精神;在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人文精神。最终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高进 《考试周刊》2013,(76):35-35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美好人格的教育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以人为本,重视感悟激发,开展广泛阅读,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周诗刚 《考试周刊》2011,(42):43-4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要想达到此种境界,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最大限度的和谐发展,尤其是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修养的完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挖掘教材的人文思想为基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主体为根本,以融入生活为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性”课程,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对人文精神重要性的普遍关注。通过教师的引领,对教材人文精神的挖掘,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完善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等,进而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健康人格发展,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人文精神。本文从尊重信任学生、释放激活学生、人格渗透学生和成就塑造学生四方面入手,探讨了语文课堂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7.
刘雪梅 《考试周刊》2012,(63):46-47
人文教育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语文教师应该倾情语文课堂,实施人文教育。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者提出了如下对策:尊重学生人格,实行人文关怀;发掘文本内涵,锻铸人文精神;展开真诚对话,追求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训技能,还要注重向学生传递人文关怀,通过在课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在问题情境中提升人文素养、在课堂互动中营造人文氛围、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弘扬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取向。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应充满人文性。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更应将人文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其中。语文学科在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达到“立人”这一目的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可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的异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来,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孙毅 《中小学电教》2007,(12):22-22
在今天以人为本的世界中,加强人文教育对塑造学生人格道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让人文精神渗透电工教学中,使学生得到人文关怀,也是教学思想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不应当仅仅是一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性"课程,而应当成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园地。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对人文精神重要性的普遍关注,应当通过教师的引领,对教材人文精神的挖掘,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养成较高的人文素质。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容意义人文精神既是人类通过交流、传播人类价值的精神文明知识体系;也是个人提高自身价值观、人生观、个人修养与道德,  相似文献   

12.
赵惠娟 《文教资料》2012,(13):50-51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的教育活动。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修养。要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人文精神,日常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实行人文关怀,建立一个和谐、公平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主张以人的发展需要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从人文的概念界定出发,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无疑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因为从教学目标看,该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渗透情感,实施人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他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和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等途径,使其成为既拥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因而,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旅游专业课教学效果,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便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也自然构成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和终极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来,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人文关怀。本文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育学生主体的人文素质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何珩宁 《职业技术》2006,(14):93-93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人文精神,日常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实行人文关怀,建立一个和谐、公平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不仅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因而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意识到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紧密结合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培养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文关怀的实施,促进人文教育开展的同时提高学生人文水平。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主要就大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强化人文教育水平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人文关怀的有效实施和人文精神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不管是为国家民族繁荣的建设还是对人的价值存在的追求以及对语文教育的有效实施,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高中语文教材肩负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学修养的重任,从教材文本中来发掘、研讨人文精神,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获得人文关怀的最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的教育活动.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修养.要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等途径,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