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中国功夫”叫得很响,就连正在打劫的强盗,只要听到有人用中国话喊一声“中国功夫”,便会落荒而逃。提起“中国功夫学院”更是名闻遐迩,威震四方。中国功夫学院的院长、总教练就是河南籍旅美武术大师张宏超先生。张先生原籍河南省兰考县,1989年移居美国传授中华武术,至今已经整整十年了,可依然乡音未改,对故乡依然一往情深。 张先生自幼喜爱武术,启蒙老师是当地的拳师吴年生。张先生随着吴老师练了五六年大洪拳、小洪拳等少林武术套路,走上了习武之路,从小练就了强壮的身体。尊师重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散手、推手的溯源与释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武术,古称“武艺”,素有“十八般武艺”之说。1947年版《辞海》说:“我国近称国内原有之武艺日‘国术’,亦称‘国技’,所以别于外来之武术而言。其研究技击之机关有国术馆”。解放后,始又统称“武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民间,俗称武术技艺为“功夫”。因之,“功夫”也就成了武术的别名。现在世界各国也往往称中国武术为“功夫”。近几年国外新版的英、法、德、日文辞典,都相继收入  相似文献   

3.
李连杰主演新片“THE ONE”的造型曝光,他接演此片的片酬高达750万美元,创下个人新高。 美国专业武术杂志“INSIDE KUNG-FU”最新一期,披露李连杰主演新片“THE ONE”的一款造型,因为“THE ONE”的武术导演元奎  相似文献   

4.
华一 《武当》2013,(2):36-37
从美国伊鲁山度功夫学院武术交流训练一回国,金震宇就忙于筹备下一季度在上海巴西柔术学院举行的“以色列Krav Maga马伽术防卫体系”特训课程。  相似文献   

5.
武术源于中国,武术属于世界。 《中华武术》杂志始终保持着一种,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性的思维。杂志立足于中国,同时对世界武坛保有持续热情的关注。 2005年2月,应日本外务省邀请,本刊记者王涛专程赴日。对日本武术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在本刊发表长篇连载,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继对日本武术进行考察之后。2006年6月,应美国武术机构邀请。本刊记者又赴美国采访全美武术比赛暨第四届芝加哥国际武术锦标赛。对美国武术进行了深入采访。 本次采访得到了美国的武术名家、芝加哥功夫学院院长张宏超,国际武术联合会副主席、美国国家武术总会席吴廷贵等众多美国武术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武术之旅第16站:《中华武术》走向大洋彼岸。这既是国内媒体首次对美国武术界的一线系统采访,也是一次中美武术的深入沟通。[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说来,我与武术结缘纯属偶然。七十年代后期,我才接触武术,在一次出访外国时萌发了让武术走向世界的念头。 1978年,我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在南斯拉夫从首都贝尔格莱德去海港城市斯普利特的路上,我们在一个小镇歇息时,蓦然看到一幅海报是介绍“功夫”影片的。当时,我油然产生一种思绪,心想怪不得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功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连国外的一个偏远小镇都有“功  相似文献   

7.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15-15
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卓越成就,在武术界无与伦比,追随者甚多。在进入 2000年的时刻,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研究、书本等又将昂然踏进21世纪。 在深切怀念李小龙逝世20周年的时候,香港武术界、牙买加太极拳协会及李小龙俱乐部,共同举办“21世纪李小龙功夫武术大赛”,旨在让学习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年轻运动员能一展所长,以认真的态度互相学习、切磋武艺同场竞技。大赛于1999年12月 17日,在香港李小龙俱乐部举行。大赛设最佳李小龙功夫武术运动员奖、最佳武术指导将、最佳两节棍奖、最佳散手组合奖及最佳形态奖。21世纪李…  相似文献   

8.
武术在美国 很难用准确的话来概括中国武术在美国的情况,在美国,有一些很好的老师,也有一些不好的老师,有美国的老师也有中国的老师。很多人相信,只有中国的武术老师好,但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大部分的美国人是受香港功夫片中“武林高手”、“空中飞人”的形象影响,他们觉得中华武术很神秘、很神奇。很多人想从现实社会中逃脱出来,幻想能成为功夫片的神化人物。但在训练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武术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神奇,所以有一些人开始转变观念,学习怎样可以防身,对只学习套路表示很失望;也有一些人只是为了体验一些新的东…  相似文献   

9.
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的传奇人物,其志气、骨气、底气的武术精神养成是他坚定前行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武术精神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资源。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李小龙志气、骨气、底气的武术精神意涵进行梳理与凝练。研究指出:李小龙“志气”的武术精神意涵,体现在形塑阳刚身体的志气、攀登武学巅峰的志气和传播中华功夫的志气;“骨气”的武术精神意涵,体现在坚强刚毅的爱国骨气、尚武自强的侠义骨气和正义暴力的民族骨气;“底气”的武术精神意涵,体现在无限超越的技术底气、以武入哲的功夫底气和武之大者的文化底气。李小龙志气、骨气、底气的武术精神蕴含着一种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当代中国培育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青少年,可以从李小龙的武术精神意涵中汲取智慧以作为培养国人血性人格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振奋人心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1,(3):20-20
该校是中国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所属的“全国先进”大型文武学校,安徽省优秀运动员散打训练基地。校长兼总教练盛吉琛先生现任安徽省合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协会委员等职。他文武双全(经济学硕士),其武术绝技功夫更是令人称奇。他和他的学生们曾多次接待过也门总统、新西兰驻华大使以及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外宾的访问,并以内家功夫表演令外宾们惊叹不已,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赞誉。  相似文献   

11.
王智毅 《武当》2007,(7):17-20
前言笔者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酷爱武术,9岁时即随伯父习练武当功夫及“分筋挫骨、正骨闭脉”之法。成年  相似文献   

12.
功夫网络游戏与武术文化为双向互赢模式,一方面,底蕴深厚的武术文化是功夫网游创作与升级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功夫网游是武术文化得以表达和传播的有效平台。玩家通过功夫网游这一文化传递的"信使"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们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武术思维。基于科技造成武术文化流失的大背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功夫网络游戏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功能做了分析,结果认为功夫网游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传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表达主要通过古代器物、服饰、建筑等武术元素以及亦幻亦真游戏情境的设置;其主要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武技、传承武术精神、传播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3.
于志钧  于敏 《武当》2003,(5):30-32
中华武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功夫,它给人的观感是“神”而“玄”,俗话说,就是“神乎”,“玄乎”。我们曾看到过一些武术表演,一掌把人打地跳起来,飞出十来米远,打地真漂亮。可是,当人们冷静下来,又觉得“太玄了!”于是就怀疑“这是真的吗?!”西方人大概也是出于这种心境。一位中国医生到美国教授过太极拳。他说: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美国人是接受的,然而他们不相信太极拳能对付  相似文献   

14.
乔超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15-16,8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这一社会现象。分析了观众在明知电影功夫是虚幻的武术时,却依然对功夫电影趋之若鹜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功夫电影提供了展示功夫能力的幻想,使“本我”得到释放与心灵得到满足。“我能”在现实世界中受到限制,却在功夫电影世界中得到完美展示。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在其《拳意述真》一书中,曾提到能达到“不见不闻”武术上乘功夫境界的,形意拳有李洛能、八卦掌有董海川、太极拳则有杨禄禅。 所谓“不见不闻”,就是当遭受敌人的突然攻击时,虽目未见到,耳未听闻,亦能本能地避开,不受攻击。李、董、杨三人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功能,不得而知。但是,“可见可闻”的功夫,亦即只要目能看到,身能听到,就可以本能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克敌制胜。这在近代甚至当代的著名武术家中,是大有人在的。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对武术已达上乘功夫的写真。具有这种功夫的武术家,在对敌  相似文献   

16.
通风报信     
美国“中国武术夏令营”在京闭营 由美国青年冠军武术会(YoungChampions wushu)组织的2004“中国武术夏令营”6月6日下午在北京吉利大学武术学院闭营。当营员们从著名武术家吴彬手中接过“中国武术培训班合格证”书时,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不少人手捧由吴彬签名,带有杰·李(美国人对李连杰的称呼)功夫图像的证书,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有的甚至请吴教练在运动杉上签名留念。吴教练看着这群金发碧眼的洋弟子在结业式上一招一式地操练武术,心花怒放,也为自已在退休之后还能为传播武术尽绵薄之力而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7.
黄伟 《新体育》2005,(2):28-29
2004年深秋,笔者有丰赴法。在整整两个月的逗留期lrtJ,法兰酉的悠久 烂文化和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包容令人刻骨铭以法国人民对中国的喜好与向往,对中国人民的浓浓情更令人动容,其中,“中国功夫”武术的影响是最难忘的印象之一— 不遗余力申办武术世锦的武协主席 法国国家武术协会卞席月·史瓦兹先生1946年生人,犹太人血统,笔挺的鼻梁,炯炯双眸,浑身上卜透射出一股成熟男子汉的帅气与锐气。在简洁的办公室里,一说起中国功夫,他不眉飞色舞,“武术源J飞中国,但属J飞世界”,他当着笔者的内,铺纸磨果,挥毫书卜“武术好”个大字(见…  相似文献   

18.
提到武术.我的精神就要为之一振,就要想到功夫,中国功夫。这些年,中国的电影没少在国际上拿奖,但是真正打入国际影坛、令好莱坞都难以抗拒的却是中国的功夫片。中国的功夫片之所以所向披靡,是因为中国的武术招法甚多,不似“老外”仅只三拳两脚。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武术及其相关概念——功夫、国术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对武术的概念认识基本达成共识;对功夫的概念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对国术的概念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弊端诸多。在武术走向世界的今天,武术应该成为国际统一的术语,结束与功夫、国术概念的混用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武术实践与理论表明,武术技术所追求的动作意象恰恰以身体“意向”为其真正所指。然综观其研究谱系,武术“意象”论域迄今尚未走出一大误区,即对“意象”与“意向”关系的模糊与不清。明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武术“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身体现象学中的身体“意向”为理论视角,以武术技术实践的训练理念与典籍术语为解读内容,对武术“意象”的“意向”之维及其意义作一阐述。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所追求的“意象”正是以身体“意向”为其内在能动性。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弥补了武术“意象”既非客观事物的表象又非主观意志表现的理论不足,更使得一种强调生命能、生命动力的“主客一体”的武术“意象”得以真正确立。武术“意象”由能动性、自反性、超越性的身体“意向”,使武术“意象”彻底走向了一种“身心一如”的功夫境界。这种“我能”的身体“意向”以其“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的真正统一,使“生生不息”且极具动态的天人之“意象”与道体之“意象”得以不断生成,有力彰显了武术“即身而道在”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