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倩 《新闻世界》2010,(7):37-38
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以增强权威性、贴近性和提升影响力?笔者认为地方经济新闻不仅要报道老百姓关心的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建设、经济工作的部署、决策,使经济新闻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还要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就医、旅游等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对象,使经济新闻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2.
张春红 《青年记者》2009,(14):80-80
在综合类报纸,特别是党报的经济新闻中,抓住读者需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与党报长期以来形成的处理经济新闻的视角有关,也与党报只注重把政策解读给政府部门有关。这样以来,党报的新闻传播效果只局限于政府机关内部,而与老百姓的生活远离,造成老百姓读不懂也不愿意读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新闻在地市级党报新闻报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简单经济动态报道,往往以枯燥的数字和术语充斥文稿,很难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要想让读者从经济新闻中学到新知识,感受到经济发展新动向,就必须写出经济报道的观点和深度。那么,党报财经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地市级党报经济新闻该如何采写?如何区别于都市报写出党报经济新闻的观点和深度?总结十多年来的经济报道实践,笔者作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同时应该是党报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报道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经济与民生紧密融合。本文就经济新闻如何用百姓的视角来采写大家能读、爱读的新闻,使党报经济新闻成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亮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江勇 《新闻世界》2013,(10):56-57
经济新闻已成为党报新闻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经济新闻是党报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新闻策划是做好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有效手段,有助于提升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做好经济新闻策划,要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从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从电视媒体横跨平面媒体,党报的民生新闻的传播实践,对于其它传媒有着更强的示范作用。不可否认,党报对民生新闻的认识和操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还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本文将从党报民生新闻的缺憾入手,探讨活跃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越来越休戚相关,经济生活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活形态之一,经济新闻已成为激烈的媒体竞争的主要战场。在经济新闻方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挥资源优势,塑造自己的权威性、特色和报道风格来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党报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华日报》努力寻求经济新闻报道的最佳切入点,把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和决策与服务于受众经济信息需求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提高党报经济新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报人在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方面做过多年的探索,但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国内一些优秀经济报道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在经济报道中的实践,我认为应从社会新闻角度入笔,来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也就是说,软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是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的有效方式。党报要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 一、重新认识党报的经济报道 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生产型经济报道,远远无法适应新时期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使党报改革经济报道,以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报道经济新生活,使新闻报道跟上经济生活变化的步伐。 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是党报贴近经济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读者向党报提出的新需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新知识、新内容。例如,过去人们有了钱只知道存银行、买东西,现在可以买彩票、债券、股票等投资,因此读者需要可读性强又在行的社会经济新闻释疑解惑、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9.
林雍 《新闻世界》2011,(12):33-34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身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如何为读者提供最实用、最权威、最有效的经济信息成为决定报纸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党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权威性,抢占话语权,保持经济新闻报道方面的优势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时下,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党报新闻的主角,说它占据半壁江山不为过分。那么作为党报记者,应该如何抓住地方经济亮点,把它写好写活,让经济新闻更耐看呢?从受众角度选用材料做好翻译很多读者关心经济报道,特别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那些经济报道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在采写经济报道时,要深入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受众,准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民生新闻也以其固有的新闻特质、庞大的受众群体,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做好民生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原则。本文以《忠州日报》为例,探讨基层党报如何让老百姓成为新闻主角,及时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空间,给他们一个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周军 《新闻世界》2010,(8):16-17
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本文以《合肥日报》为例,在确保正确导向的同时,提出了平民化、民生化的新闻价值取向,对地方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突围之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毋庸讳言,不断深化的经济变革和特定读者群的形成提升了经济新闻事件的受关注度,而党报经济新闻报道近些年来也发展颇快,诸如<人民日报>1996年关于股市的"12·16"社论及2003年9月29日发表的关于国企改革中的MBO(管理层持股)的文章都展示了党报报道的权威性,对政策决策及市场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仔细考察党报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也不能不意识到党报经济新闻也仍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党报经济新闻竞争力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5.
一、追求独特主流视角成就影响力眼下,党报社会新闻报道成为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重要一环。受定位、版面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党报的各类新闻中,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以软见长的非主流新闻,甚至一度被边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渐多元化和党报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16.
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新闻成为党报的主打产品之一。不过,相比较财经类、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新闻写作而言,党报的经济新闻写作一直显得过“硬”。尤其是经验性经济新闻的写作,被大家称为“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把经验性经济新闻做活,使普通读对其产生阅读兴趣,是党报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在党报的版面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分量。因为党报地位的特殊性,党报在新闻报道中,容易产生这样的倾向,即:宏观材料多,宏观数据多,宏观叙述多。比如在经济成就报道中,经常有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8.
赵朝亮 《新闻窗》2009,(4):28-2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逐渐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难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对应,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10项措施,不断投人超过4万亿人民币以拉动经济、保护民生、促进增长。经济,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第一话题,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面对庞杂繁多的经济信息,也会手足无措。如何解读经济新闻,做出为老百姓服务的经济新闻,让老百姓懂得经济新闻对自己生活的意义,是媒体应当担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党报也罢,都市报也罢,都有两个始终不变的共同特征:都是大众传媒,其传播对象必须是包括千千万万老百姓在内的所有公民,甚至包括外国公民;都是新闻纸,必然以新闻宣传为其第一位的任务。因此,我们认为传统党报的新闻宣传创新,必须实现两个回归:向百姓意识的回归,向新闻纸本位的回归。就新闻报道而言,首先要改进几类传统意义上的“党报新闻”。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作为地市党报,在日常报道中,重视经济新闻报道不仅能够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更能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结合近两年《淮北日报·经济周刊》在经济报道方面的一些做法,就地市党报如何做强经济新闻报道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