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媒体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段时间,非典占据了国内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随着疫情发展变化,国外许多媒体也把SARS事件作为报道重心之一,非典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不同国家媒体对非典这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原则和方法,可以给我们今后的公共卫生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0,(1):32-32
☆《非典型后遗症和典型性遗忘》/周东飞,《潇湘晨报》,2009年12月7日简介:国际残疾人日前后,央视《新闻1+1》栏目记者走访了一个特殊的残疾人群体,他们就是那些非典后遗症患者。非典后遗症包括股骨头坏死、肺部纤维化、精神抑郁症等。除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继2003年"非典"之后全球又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2003年对"非典"事件的报道相比,我国媒体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新闻媒体经历了一场新闻大战。新华网、人民网和新浪网等以新闻见长的网站,以其独特的优势使其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独领风骚。一、反应快速灵敏,报道实时迅速。在广东省出现非典疫情的前期,除当地部分报纸间或报道过这一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外,许多受众只能从因特网上了解这一病情及发展。而自中央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防治疫情后,因特网上有关非典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而因特网由于具有信息容量大,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能做到实时发布,再加上网络短新闻滚动发稿的优势,更可以对整个事件进行真正的追踪报道。查阅国内一些著名的新闻网站,关于  相似文献   

5.
国外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把灾难性事件称为“记者的节日”。的确,今年的非典疫情是全人类的灾难,记者有关非典的报道也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我也对如何过好这一“节日”有了深切的体会。 由于笔者一直担任深圳商报非典报道的主要采写任务,在非典高发的四、五两个月里,笔者采写了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大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体现了突发事件爆发后党报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彰显了党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渐趋成熟.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9月14日~10月13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样本,探讨该报在本次危机传播中的报道特点与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全社会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对新闻界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这种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灾害事件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促进突发事件科学、有效地解决,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是新闻界的重要使命。防治非典的斗争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防治非典的宣传报道工作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体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回顾这一段经历,总结这一段新闻报道工作,对我们今后搞好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有新的裨益。非典事件对新闻界自身的建…  相似文献   

8.
牟德鸿 《青年记者》2006,(14):28-29
媒体成为社会公器,沟通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剂,而不是单单作为统治阶级的“传声筒”,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非典爆发的几个月里,国内媒体在非典事件的报道中戏剧性的角色转换,让我们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国家阔步迈向政治文明时发出的强劲足音。在非典事件已经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其中公共卫生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和2009年的H1N1事件以及今年发生的H7N9事件等等。网络媒体在如今的传播体系中越发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本文以新浪网对H7N9报道为例从新闻框架方面分析了我国网络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0.
蔡雯 《新闻实践》2003,(9):22-24
编辑策略是新闻业务范畴中的一个问题,它决定了编辑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各项具体编辑业务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但编辑策略的形成与变化,又与媒介的外部因素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有着紧密联系,在非典事件之后,重新审读有关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影响编辑策略的外部因素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编辑策略无疑体现着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意愿,报不报道,如何报道,都是编辑策略指导和决定的结果。然而,非典的出现,特别是非典报道过程中的转折,向我们揭开了编辑策略背后更真实的东西,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媒介环境和审视新闻传播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宦晓渝 《新闻世界》2011,(11):151-152
《人民日报》对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形式、版面位置、报道态度和报道来源地等指标进行内容分析,以探讨纸质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冲  李杰 《新闻世界》2013,(7):166-16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其中公共卫生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和2009年的H1N1事件以及今年发生的H7N9事件等等。网络媒体在如今的传播体系中越发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本文以新浪网对H7N9报道为例从新闻框架方面分析了我国网络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各类文摘报上,有一种后续性的报道倍受青睐,如《军嫂韩素云新传》《陈希同的尾巴是怎样被揪住的》《探险家余纯顺罗布泊遇难之谜》等逐渐占据了报纸的重要版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这类后续报道,实际上就是新闻后的新闻,它以原已报道或正在报道的新闻为线索,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作延续性的、进一步的报道,内容包括新闻事件的新发展、新状态,新闻人物的过去和现在、人生历程及其情感世界,既有“新传”,也有内幕揭秘、背景追踪、社会评说等篇章。它不同于体裁分类上的连续报道,前后间隔的时间有的几天,有的几年甚至十几年…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主流媒体“非典”报道的检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典”,不仅考验着民众的心理素质,显现着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亦警醒着媒体。本文以北京、广东两地部分主流媒体为对象,检索这些媒体自2月10日至4月30日对“非典”事件的报道,希望能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央视的伊拉克战争直播到新闻界的“非典”报道,我们看到了我国新闻媒介在2003年发生的突破性变化。特别是在与我国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非典事件”中,翔实、具体、迅捷的新闻报道让观众真正认识到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和  相似文献   

16.
后续报道就是跟踪报道.它是对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一步追踪,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者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的持续报道。^①后续报道较之于其他报道形式更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更能彰显媒体的公信力。所以近些年来,在以民生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都市类报纸上,后续报道出现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翟莎莎 《新闻世界》2013,(9):307-308
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导致新闻报道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使得媒体不得不选择跟进后续报道,但即使后续报道对事件的真实性做了弥补,但是新闻首次报道的负面影响却很难消除。本文试从解释循环学的角度分析当下新闻的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之一。能否成功完成是衡量媒体实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这次突发“非典”疫情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回顾几个月来中央电视台在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非典”疫情报道中的表现,不难看出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改革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韩隽 《今传媒》2003,(3):49-50
2002年8月20日,陕西《华商报》独家报道了题为《家中看黄碟 民警上门查》的社会新闻稿件,稿件刊出后反响激烈,从8月下旬直至年底,有关此事件和后续事件报道,以及针对报道的各种质疑和评论在全国各类媒体上大量出现,主要报道这个事件的《华商报》记者江雪也因此获得了《南方周末》评选的  相似文献   

20.
从大兴安岭火灾,渤海二号沉船事故、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8年年初的雪灾和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在众多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之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该扮演的角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