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是一个体积一万多亿立方公里的大圆球体.地球的中心是"空"的.地球在膨胀.火山在喷发,岩浆在运动.地球中心的"空"洞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也有"地震". 月球上发生"地震",科学家称其为月震. 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绕地球运动最接近地球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论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从世界生态系统退化和中国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角度,阐述了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所面临的生态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问题的风险逐渐加大,并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环境危机、以及控制其风险加剧等问题的途径,即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它是以生物地球物理与化学过程为主的"地球健康"系统和以生命地球物理与化学过程为主的"人类健康"系统的有机结合."地球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健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生物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要求,生态建设是维护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必要手段.探求生态资产开发市场化途径,即实现"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双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体制,对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建立融自然资本与社会资本为一体的"新资本论"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如今成了人人喊"减"的"过街老鼠"了,但是说句公道话,它们在地球的历史上可是功莫大焉.要不是它们呵护着地球,地球早就成了一个冰球了.这个结论是人们在解决太阳演化中的一个悖论时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地球突然"发福"   地球并不是标准的网球.因为地球旋转比较快,又是由大量的岩石构成,因此在赤道附近比较鼓一点,两极扁一点,像一个南瓜.……  相似文献   

6.
最近,欧洲天文学家在不同场合宣布首次发现了一颗体积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世界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有的称它为"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有的甚至把它称为"第二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家园".然而,仅凭目前媒体报道的这一尚未正式发表的成果,还远不足以证明它是"第二地球".对待此类科技新发现,媒体、科学家和公众都应保持冷静.  相似文献   

7.
"雪球地球"理论是地球科学界影响广泛、争议不断的一个假说.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霍夫曼等人的"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假说认为,在宏观后生动物出现之前的2亿年(大约7.5-5.5亿年前)间,由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解体,增加的大陆风化作用过度消耗了大气圈的CO2,造成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新元古代冰期--"雪球地球".其间可能至少有2次全球性的冰川曾推进到赤道地区的海平面,使海洋全部结成很厚的冰,地球成为了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大雪球.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圆周飞机"以太阳能为能源,模拟飞机在空中环绕地球飞行.碰到阴雨天气,充电电池也能帮助它飞行.……  相似文献   

9.
7月22日,我国很多地方都目睹了"日全食"奇观."日全食"的形成,无非是太阳、月球、地球三点一线,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在这场恢弘的"天体游戏"中,太阳和月球是表演者,而地球不过是一个旁观者.  相似文献   

10.
罗斯 《知识窗》2005,(3):52-53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发现太空中至少有1200颗直径超过半英里的物体将来某一天可能会与地球相撞,6500万年前的一次"天地大冲撞"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而小得多的物体与地球相撞也将引发巨大的生态灾难.科学家们设计了众多"末日救地球"的方法,然而中途"拦截"杀手小行星等异想天开的主意,至今却只在好莱坞灾难电影中上演过.不过,绊截杀手小行星的梦想可能将在不久后真实上演,据悉,如果得到国际性合作,欧洲宇航局和西班牙科学家拟在5~10年后发起"堂吉诃德任务",将一艘"自杀性飞船"高速撞向一颗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杀手小行星,让它偏离"撞地轨道",真实预演一下"末日救地球"场面.  相似文献   

11.
地球终于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2011年12月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表声明,证实他们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第二地球"——一颗名为开普勒-22b的行星。尽管位于太阳系外的开普勒-22b距离地球足有600光年,但它简直就是"胖版地球"。美国探索频道网站称,该行星半径约为地球的2.4倍,表面温度约为21摄氏度。就像大哥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弟球"每290天也环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  相似文献   

12.
"乌托邦"其意就是没有的地方,或不存在的地方."乌托邦"的观念有一个地理空间的变化到时间维度的转换过程.其原因是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探险活动所导致的地理空间的扩大,人类熟悉了地球."乌托邦"理想设计从遥远的某个地球远方到宇宙的某一星球或未知的海底直到转换为寄予遥远的人类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I0011-I0011
这颗"巨型地球"重量为地球的17倍,是一颗石质星球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一颗名叫"阿波菲斯"的近地小行星,将可能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其威力相当广岛原子弹的十几万倍.如果"阿波菲斯"真的与地球相撞,可彻底摧毁一片相当于我国广西大小的区域;如果是击中海洋,则会产生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海啸.这颗小行星质量是4200万吨,相撞概率为31%,目前正在太空以每秒20公里的高速向我们袭来.  相似文献   

15.
38万公里,这是从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这个距离,相对光速30万公里/秒而言只是一瞬间,可是对于人类而言却是一段遥远的路程. 中国"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欧阳自远,有中国"探月计划第一人"之称,几十年来,他"跳"出地球,站在宇宙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研究地球,矢志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相似文献   

16.
马爱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I0003-I0004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16日宣布,其所研发的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平台(GeoProbe),采用插件技术,实现了地球物理软件"即插即用",为充分发挥地球物理勘探在地质找矿等领域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地球物理软件实现"即插即用"  相似文献   

17.
月球十大谜     
月球起源之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它们是"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缺陷,其中第三种假说成立的可能性最小.  相似文献   

18.
有关地球、地球资源及其各种自然作用的信息处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类信息称为"地球信息",大多可用遥感方法获取.对信息的需求实际上正在导致产生新一代的遥感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2012年6月中旬,一颗被命名为LZ1的"大个儿"近地小行星靠近并飞越地球,但也没有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当时它与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只有540万千米远。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十五”优先资助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5年出版发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优先资助领域>,其中的地球科学部分,对地学的科学基金项目遴选以及各分支学科重点研究领域的形成和强化,均起到了积极地导向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其整体包容面过宽,与部分领域过窄、针对性过强的弱点相当突出.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学科战略论著,包括<固体地球科学和社会>(Solid-Earth Sciences and Society)、<走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球科学>、<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以及待发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等,对地球科学最近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乃至重大研究课题等均有广泛的讨论.鉴于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分别成立了学科、学部专家咨询组,对地球科学及各分支学科近期发展的方向及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优先资助领域进行了研讨.在广泛征求学术界意见的基础上,提请学科评审组会议审议,进一步修改补充,最终形成地球科学"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