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复观所著<中国艺术精神>是海外新儒家的代表著作之一,他在探讨音乐在中国上古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孔子、儒家与音乐的关系的时候,没有严格遵循历史科学的方法.徐复观夸大了音乐在上古社会的影响力,没有充分考虑音乐在孔子和儒家思想中的工具性价值,并把当时的音乐看作是纯粹的、独立的艺术形态.他在调和上古音乐的道德工具性与艺术独立性时,常常自相矛盾.为了重建中国思想的新道统,重建一个价值和信仰的权威体系,他对历史材料进行了重新编排和主观阐释.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化的基本特征,表述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传递了一种“天人合德”的精神,天不仅是自然秩序的代表,也是人间的秩序与价值的根源,人的“仁德”源于天的“生德”,所以天人能够合一,合的基础是德,合一的标志是在对天的体认中,觉解人的精神生命,而仁就是人的精神生命的最高境界,所以通过对人的“仁性”的把握,就可以体认这一超越的价值源头,臻于天人合一之境,在中国哲学中,仁对的把握,离不开对人的心灵心性的探讨,而传统的心性之学所传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与人,宇宙与人生,心性与天道的相互贯通。“天人合德”的精神气质决定了中国哲学必然走向一条内探求心性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哲学强调“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也“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刘云生“心根语文”课例展示,意在探索语言与心智在儿童心根处互动共生的问题,似乎和中国古典哲学中关于“心、性”的观点有某些关联,立意很新,内涵丰富,给我们打开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4.
陆象山心性说沟通哲学之体与伦理之用,凸显道德规范向道德实践转化的主体性,以心性为平台实现了儒学复兴。陆象山心性说以强烈的价值理性精神,试图建构"致广大、极精微"的哲学体系,全面超越汉唐注疏,一改孔子"性与天道"的思想格局,围绕儒家道德教化和实践展开心性关注,将形而上的哲理与形而下的人心紧密结合起来,集心性伦理与心性哲理于一体,完成了世俗化伦理与思辨性哲学的结合,是对佛道心性方面挑战的积极回应,也实现了对儒学的改造,创造了儒学的再次辉煌。  相似文献   

5.
注重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心性修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把修身养性作为人生要务,源于先秦诸子阐发的共同思想.修身之根本的确立,则造端于孔子,显明于儒家.孔子的修身之道,即为孔子所倡导的内圣之道.实质就是用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境界.修身的过程也就是内圣的过程.本文就试图探讨修身之道的道德修养目标,并解析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8,(1):59-62
后现代哲学是西方发达国家完成现代化进程后,对人类命运的进一步回顾和反思,目的是挽救现代人"价值"的失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反理性、解构本质主义、反对基础主义、反对二分法等。中国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思想亦是在探寻"人生价值"和人之"终极安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同西方后现代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新儒家学者,徐复观的心性哲学建树独到,其"探求价值根源、消解形而上学、文化观、文化特殊性格"这四个观念都体现出与西方后现代哲学相契合的特质。同时,这些契合中的精华部分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第工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190-197)毕生致力于儒家文化的价值彰显与精神弘扬,他以道德自我为中心观念,建构了一个庞大的“三向九境”体系,展开了“唯心论的本体——文化论的哲学系统”。牟宗三称他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涵盖于他的哲学的主题──一是“超越的唯心主义”;一是“道德的理想主义”。一、超越的唯心主义:本体论的建立儒家心性之学属于唯心主义,它是儒家泛道德主义的本论论根据。唐君毅的独到之处是以“合生心为性”作为哲学的运思方式,把生命实体与感通实体合而为一。为此,他进行了多方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心性论是指对人的先天本性的认识。在印度佛教中,心性是"本净"的。人人生而具有成佛的潜能和内在动力,只是因为"客尘所染",所以不能自见其心。而中国佛教认为"心性本觉",人心就是道德和精神的圆满状态,只要自认其心,当下便能成佛。因此,中国佛教心性论是对印度心性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文化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先生探讨中国艺术精神以道家尤其是庄子为精髓和根本,认为这种纯艺术精神最终落实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上。徐氏在中国艺术精神之落实所得的“偏”,与他对中国艺术精神主体挖掘所呈现的“全”,不能相圆融,因而出现阐释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台港新儒家唐君毅是标举和系统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一人.他从四个层面探讨此论题:一、贯注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二、中国艺术主体之精神;三、中国艺术所显发的人的精神;四、儒道两家分别体现出的艺术精神.唐氏的相关论点问题和意义并存:“中国艺术精神”这一概念模糊而不固定,有泛化倾向,二分儒道以抬高儒家艺术精神的做法体现了新儒家的立场和偏见.但唐氏提出此命题有发轫之义,以心性之学和中西比较的视野解读中国艺术颇有洞见.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新儒家基于人具有天命之仁而天下为公、自由平等之核心价值,在政治上坚决主张民主自由,认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实践儒家政治理想,含具儒家价值的民主政治才能生根发展,发挥其最高的价值;主张民主政治除了吸纳西方体制,亦须以道德自觉、淑世利他和中庸均平的价值精神相互充实。迩近西方学界反思民主共和的危机,恰正呼应儒家民主在西方经验之外亦讲求道德自觉的主张。徐复观的儒家民主论谈及儒家义理为民主自由之依据、中道之政治观、人格人权相依不离之民主观,并藉此反思中国传统与西方民主政治,及儒家思想转进民主政治之关键,对儒家普世价值的阐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今人审思与继承。  相似文献   

12.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寄情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文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而儒家文化是建筑在道德本体论基础之上的,其价值取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表现了对人和人格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古典诗文所内蕴的儒家人格思想为现代人格塑造服务?我们认为要恰当运用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灵活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萌芽,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天人舍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在于,它将人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升华成做人的道德要求,并将此伦理作为本体与宇宙自然相通而合一。  相似文献   

15.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潜意识是决定人物品性的最根本要素,而艺术教育无疑是调节人的潜意识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徐复观从中国艺术精神出发,认为艺术成就最终决定于艺术家的人格素养,而由艺术精神所培养的想象力,无疑又是各种创新的前提,由此可以看出,人文素养与想象力,是当今中国艺术教育在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各自的核心,徐复观的艺术思想为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针对现代性与现代艺术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的合法性论证。在徐复观看来,中国绘画与诗歌的融合,是一种打破艺术形式界限的艺术创造。中国的诗和画都具有抒情性特征,重视主体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现代性艺术的品格,具有安顿人的精神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针对现代性与现代艺术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的合法性论证。在徐复观看来,中国绘画与诗歌的融合,是一种打破艺术形式界限的艺术创造。中国的诗和画都具有抒情性特征,重视主体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现代性艺术的品格,具有安顿人的精神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复观的艺术诠释体系是关于传统诗学向当代语境生成的一种新儒学经典。作为一种对传统诗学的道德命意重构的一种理论努力,《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显示了自己独特的心性论诗学立场与存在论诗学志向。诊断并赎救文化艺术的偏失,诗学本体的个体心性设定,功能化的诗意言说方式这三个方面共同支撑了该论著的独特诗学框架。  相似文献   

20.
在“从中国之思想或哲学下手”以“照明中国文化历史中之精神生命”和“中国历史文化之大路”的普遍价值与现代活力的创造性阐发中,现代新儒家重镇唐君毅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由孔子通古今、合天人、合知行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所奠定而成为中国哲学之基调或大本大原的普遍和谐之融通智慧.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中国哲学中包含了理事不二的内在自然律、生生不已的自由生化原则、虚实相涵的非实体主义、阴阳相依的物质观、生化不穷的位序时空现、理象数合一的象数观、成己成物的自然价值论等思想的有机和谐自然宇宙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