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朝鲜战争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一场灾难,作为中立国的苏联与这场战争的爆发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其谋求远东战略利益与美国争夺的结果。苏联的拒不出兵政策,是从民族利己主义角度出发的,是自私和现实的,它对整个远东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消极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学术界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各有片面之处。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包括:美国整体世界战略、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中国国内政治形势。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促进国共合作,组成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44年春至1946年3月。  相似文献   

4.
国内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自威尔逊总统任职期间就开始关注威尔逊外交 ,但研究工作的起步是在新中国诞生后 ,90年代以后开始走向深入。关于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 ,史学界和国际关系理论学界一般认为是美国国家现实利益和扩张目标的反映 ,但也有部分学者强调 ,不能简单地把威尔逊外交与美国现实主义政策等同起来。我国学者对威尔逊政府的欧洲政策、远东政策、拉丁美洲政策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国和西方阵营主要国家之一,在战争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一方面企图与美国一起操纵联合国,达到维护其在远东和东南亚战略利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不愿与苏联和中国对抗,影响其经济和政治利益。英国本来打算通过这种政策坐享战争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朝鲜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已经具有了你死我活的敌对性质,任何骑墙政策在激烈的两极对抗中都是行不通的。英国的政策走进了死胡同。丘吉尔上台后,积极推动朝鲜停战,使英国从朝鲜战争中顺利脱身。  相似文献   

6.
战后初期(1945—1949年)中国的对日索赔是远东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对日索赔的主导权却操诸美国之手,其索赔政策随国际局势的变化而由积极趋于消极,这一点体现在它与资源委员会交往过程中前后态度的变化。美国索赔政策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资源委员会对日索赔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乃至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核心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是以中美关系的状况作为其考量依据的。然而,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又有着对整个远东战略格局的通盘考虑。鉴于此,本文将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台政策置于其更高的远东战略的框架下来进行思考,以探讨台湾在美国远东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美国远东整体战略部署对其台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雅尔塔体系的产物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是战时国际关系发展的结果.战前的国际关系,基本上维持了传统的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格局。亚洲的日本是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去远东扩张,它的活动实质上仍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美国在外交上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尽量避免卷入欧洲的纠纷,只想坐收渔人之利。苏联忙于自身的建设,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包围,故使其国际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所以,战前只有除苏联以外的几个欧洲大国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二战之后,由于德意日崩溃,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关系成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核心。在战争中,国际关系有两个趋势最引人注目,一是美苏关系的均势;一是英国对美国的依附。这两种趋势经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和秘密磋  相似文献   

9.
从早期俄国对远东市场的依赖入手,在介绍水运对早期俄国东扩的影响后,着重结合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对19世纪中后期,俄国在西太平洋沿岸尤其是中国黑龙江流域、黄海沿岸等远东地区的(不冻)港口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展现了俄国这样一个工业落后、远东力量薄弱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出海口和不冻港的急需,一方面揭示了俄国在远东政策的渐进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美国传统的远东政策原则:倡议和支持门户开放政策,但拒绝为维护此政策而战。阻碍其对已变化了的远东权力格局及带来的美国在其中的角色的认知,由此又缺乏正确的对日本破坏远东平衡行为的因应战略,使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之前执行了一条充满矛盾的、两重性的远东政策。此政策的结果,不仅使美国对中国的道义及经济支持大打折扣;而且因美国的对日绥靖,在经济上充当为日本积累和储备战略物资的"帮凶"角色,实际上纵容和刺激了日本扩大侵略,并最终也把美国引向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牵涉各方远东外交政策,美国作为远东拥有重要利益的大国,其外交政策走向对国际局势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在日本的武力下,美国所构建的华盛顿体系逐渐走向了破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在美国国内国际事务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智库蓬勃发展并且在美国外交决策中担任重要角色。这些智库在具有传统智库特征的同时,也有着自身明显的特色,按职能标准将美国智库分为学术智库、游说智库和合同智库三种。由于美国政府决策的各阶段、各层次决策主体特点的不同,智库有针对性地采取诸如组建专业总统竞选团队、"旋转门"效应、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和教育公众、利用人脉和专有渠道举行学术会议、发布会以及午餐会、出版刊物、发布报告提供外交思想和政策建议等方式施加影响。智库对美国外交决策施加多种影响是由美国政治制度、政治传统及智库本身特点决定的。美国智库近年来出现了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研究议题多样化、工作网络日益国际化及与政府政策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这些趋势使得智库研究外交政策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预见,美国智库在外交决策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在今后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12世纪初,女真兴起,灭辽和北宋,并迫使高丽朝贡称臣,在东亚大陆构建起以金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东亚局势的转向促使国家实力凋落的南宋朝廷不得不调整对高丽政策,逐步放弃了对高丽的主动外交,不仅对高丽主动示好的外交行为不再热心,还多次拒绝高丽的入贡请求。一种防范的、封闭的、保守的高丽政策开始形成,并主导了之后百余年的宋、丽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是葡萄牙在远东的黄金时期,葡萄牙享有对东方的“保教权”,但是它的这种霸权受到了来自西班牙的挑战。葡、西间的这场斗争在第一阶段表现为16世纪双方世俗政权之间的斗争;第二阶段的表现形式为17世纪双方各自支持的基督修会在中国的竞争。这场斗争改变了近代远东的国际关系,并对之后的远东殖民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际形象对外交政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国家形象是一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各自的国际形象表现出了更加热切的关注,努力推销自己的“美好形象”,消除“带有误点的形象”。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与其外交政策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丽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4):121-124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是19世纪宋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外交家。他所推行的远东外交政策对晚清以来的中俄关系史、东北边疆史、乃至于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50年代美国远东新战略的形成及其结果,认为它是冷战前提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产物,这种政策不变,则中美两国关系的僵局就无法打破。  相似文献   

18.
美苏《雅尔塔秘密协定》满足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要求,换得苏联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可以说,苏军进入东北与美苏黑幕交易有直接关系。战后,因美国插手中国事务,美苏冷战已露端倪,苏联从东北撤军问题一波三折,这也与美国的态度和做法有关。美国的压力又是苏联最终实现撤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美洲体系观念在美国独立前后生成,经门罗主义的出台以及门罗之后历届当政者的重申发展,成为美国政治观念中一个重要的观念。美洲体系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的“理想主义”和“天定命运”观念为美国向美洲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国内舆论支持。以日渐上升的国力为后盾,经过一系列扩张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洲体系最终确立。美洲体系得以确立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国际环境的产物,它确立后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美国开始以美洲为根据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末期间美国的国际学生政策变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富布赖特法案》标志着美国政府开始长期资助各国学生赴美留学,之后,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设立了F、J和M三类学生签证,规范了国际学生签证的有效期,但对国际学生加强监控的政策却由于教育界的抵制而不了了之。在政策环境和主要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下,经过若干次调整和巩固,美国的国际学生政策体系逐渐健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