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月9日,我与分社同行夏儒阁合作采写的通讯《浦东在加速——邓小平南巡以后看浦东》被总社播出.,第2天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上海市长黄菊等领导同志表扬了这篇稿件,一些新闻抖前辈称此稿”有新意,有深度”,许多相识的同行和读者也纷纷来电,有的说“这篇稿子发得很及时”,有的说“稿子很好读”,有的说“看了这篇通讯,好象到了一次浦东……”读者满意,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说句真话,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轻松过。因为,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太需要报道,太需要好报道了。而作为记者,我们一直没有拿出比较理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搞好经济报道?我们《宜兴报》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具体做法是抓住“三个点”。一、及时解剖“难点”。去年下半年来,宜兴的群众对“菜篮子”的问题呼声很高,广大菜农也对菜贩子的盘剥行为十分气愤。“菜篮子”问题已成为群众生活的一大“难点”。我们组织2名记者于凌晨3点就到菜市场作现场采访,写了《菜贩坐地倒卖欺行霸市》一稿。文章刊出  相似文献   

3.
宜冰 《青年记者》2003,(4):26-26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北京青年报》“新闻一条是一条”——《北京娱乐信报》“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北京人的都市报”——《京华时报》“新闻创造价值”——《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一句句冥思苦想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4.
正在执笔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去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以A19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新闻“韶关武江区重阳镇复产后农民并没有得到丰收的喜悦——灾民西瓜贱卖,网民发贴促销。”过了几天,即去年12月17日,《羊城晚报》又以同样版面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后续新闻:“一则报道引来瓜商抢光了瓜——珠三角地区水果批发商纷至沓来,重阳镇瓜农喜获灾后第一桶金。”一组两则报道引起读者关注,都说网民和《羊城晚报》为支持“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一件大好事。两则新闻增强了我撰写这篇短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界纷纷走出报社与企业联办新闻,从《北京日报》的“燕京短新闻比赛”到《中国青年报》的“宝龙杯经济新闻有奖征义”,从《光明日报》的“飞龙杯报告文学征文”到《人民日报》的“风华杂文征文”,等等,在社会引起一定的反响。我们《汉中日报》也在探索,与企业联办了“公主杯新闻摄影大赛”,“秦洋杯美术大奖赛”,“在改革大潮中征文”,还办了一些经济报道专栏和专版。报纸与企业联办新闻,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新事。对此,评说不一,这条“道”能不能走得通?如何走得好?很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报纸系统1987年好新闻评选工作4月8日在平顶山市结束。评出了一等奖作品21篇,二等奖作品39篇,三等奖作品53篇,并推举出了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的篇目。参加全国评选的有:《老农索景富为落选乡长送匾》、《“读来读去读书社”又掀读书热》、《平顶山有个、“立刻办”》,《两千余娃娃鱼差点成为盘中餐》、《昨日安阳——“临时天文首都”》、《郭家新的“角色改变说”》、《“没想到”  相似文献   

7.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1,(11):23-25
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让读者获得信息、增长知识的。一般说,一篇报道发布出去就完了,因为信息已经传播出去,“作用”已经发挥了。可有一种报道不同一般,它可以“引出”新的报道,产生连锁反应,引出一连串的新闻事实和故事。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因为它关系着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连锁反应:由新闻引出的新闻有的新闻报道推出后,又引出一篇或多篇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引出的新闻,由报道引出的报道,似乎可以称为新闻衍生物。2000年1月20日,《深圳晚报》在一版通栏发布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8.
我们追踪采访的连续报道《朱总理亲切拥抱无臂青年黄阳光》荣获了广西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广西残疾人新闻奖。有的同志问我其中奥妙何在,这里谈一些体会。能否找准“新闻眼”关系作品的成败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按照罗丹的观点,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此前,曾经有不少记者采访过黄阳光,有的记者采访后,认为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就搁笔了。也有一家媒体在报纸上刊登了通讯及照片,但没有在社会上产生多大反响。我认真阅读和分析了这篇报道,认为…  相似文献   

9.
一年来,在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推动下,新闻界同行们比较重视现场短新闻的采写,现场短新闻逐渐在版面上活跃起来。但是,除了为数不多的比较精彩而外。还存在两种较常见的缺陷:要么现场所见甚少,背景材料过多;要么现场写得虽细,新闻价值不大。1990年7月25日人民日报二版刊发的一篇现场特写《逛“跳蚤市场”》堪称为既有现场、又有新闻的佳作。据笔者所知,在这篇报道之前,国内报纸还未曾有过关于“跳蚤市场”的报道,这篇报道刊发之后,人民日报刊出过关于跳蚤市场的杂文,有的报纸还刊出了关于跳蚤市场产生在欧洲国家的资料。这篇报道刊发的时候,我们国内绝大多数读者对“跳蚤市场”究竟为何物,还不清楚。因此,这一读者未知、欲知而又应知的新鲜事物,决定了这篇报  相似文献   

10.
在1997年河南省新闻奖评选中,我们采写的《21位农业专家造福只乐乡里》,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我们感到:这篇作品之所以获奖,不仅由于采访细致,选材精心,而且还由于突出了“快”这一新闻的主要特征,即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大家都知道新闻是“易碎品”,都懂得新闻要注重时效性的道理,这是因为,一篇新闻作品要及时迅速地把发现的新闻事实报道出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发布出去,是新闻保持鲜活度的重要特征。如果慢了,鲜活新闻的“露珠”就会被蒸发掉。报道中慢“半拍”,新闻就成了“旧闻”,其价值就会“贬值”。只有注重新闻时…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是什么?陆定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些年,也有人主张“新闻是被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信息”。无论是“事实的报道”,还是“传播的……重要事实信息”,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强调了“信息”的“报道”与“传播”。报纸是传播“信息”的,增加信息量、增强有效传播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可以说是报界永远的话题。一、老话新提:加大报纸的信息量进入新世纪后的这几年,我们《随州日报》年年都在讲加大信息量,年年都在做加大信息量的工作:改革政务新闻,压缩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报道等,增加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2.
全面地坚持贯彻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向群众说真话,说实话,真实地反映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社会主义祖国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这是当前新闻改革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广大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列宁曾指出:“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又说:“要向公众全面报道和说明真相,不浮夸、不武断、不造谣、不作见不得人的私人报道”(《列宁全集》第283页、第213页)。  相似文献   

13.
可读性,理应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因为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天生”应该具有可读性。且看迄今人们对于新闻的几种权威定义:徐宝璜在《新闻学》中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李大钊《在北大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中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范长  相似文献   

14.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15.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什么是内涵,《辞海》中的解释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事物的各种表象,而且在这种信息的整理和组合加工中渗入独特突出的思想成分,这样的报道才使人觉得有看头,随着报业的发展,内涵已逐渐成为报纸在新闻竞争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地市级报纸受所处环境的制约,舆论监督常常是“力不从心”,群众形象地说:“打苍蝇多,打老虎少;打死老虎多,打活老虎少。”但2003年《南阳晚报》的一篇曝光报道,就打死了一只“活老虎”,不仅改变了群众对地市级报纸舆论监督力度的看法,也引起了南阳晚报人的思考,被南阳报人形容为一次“新闻事件”。时至今日,这篇报道对南阳报业所产生的冲击波仍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编辑部: 新闻战线1990年第五期《读者论坛》罗造庭同志写的《“最近”的妙用》一文,批评我社在处理《广东惠州市举办“苏东坡在惠州”书画展览》消息一事,我们认为,说原稿因写“春节期间展出”而被退回是实,说改动两字就“起死回生”却不尽然。我们处理这篇稿件的经过是这样的:春节过后,我们收到中共惠州市委宣传办公室发来这篇稿件,因见原稿写明书画展是在“春节期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19.
1991年2月16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羊年第一“羔”》现一场短新闻,介绍了“羊年”天津市第一个婴儿诞生的喜讯,报道富有情趣.2月20日,又刊登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姜月平写的短文《写给羊年第一“羔”》,介绍了记者采写该报道的有趣经过。我们特将该篇报道和这篇新闻背后的新闻一并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月24日,江西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的消息,后来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江西省1984年度好新闻特等奖。据作者介绍,这篇新闻的线索来源于本省一家新闻单位的一则“一般动态性报道。”在我们许多新闻工作者中(包括业余通讯员),由于受新闻是“易碎品”的影响,往往把一经报道的新闻就看成“明日黄花”,成为过眼烟云,都忘了“今朝黄花虽调色,来日旧枝绽新蕾”这一生活、新闻之史实。实践证明,从旧新闻中发掘新新闻,这是发现新闻时一个渠道,有的人甚至于此道而名扬天下。美国的H·G·比辛格,就因27岁时写了全美获奖优秀新闻《坠落中的客机》而成为世界知名记者。然而,这篇通讯的线索,就来源于他自己和别人两年前合写的一篇未遂空难动态稿。国内外有经验的记者对“从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