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坤 《新闻传播》2023,(1):103-105
民生新闻记者采访时有轻重缓急,却不能忽视民众想要表达的心声。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不忘媒体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民生新闻记者该如何抓住采访要素,又当如何引导公众视角,切实值得深刻反思。鉴于此,结合多年民生新闻一线报道经验,论证了民生新闻记者采访要素,提出了民生新闻记者视角引导的多维架构之法,旨在为新时代发声讲好民生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2.
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新闻采访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为社会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3.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事实的社会调查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编辑提供新闻线索、采访对象和报道思路的既定式采访,另一类是记者在没有任何新闻线索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自主式采访。既定式采访只要有熟练的访谈技巧就可以轻易地完成并被编辑采用,而自主式采访不仅需要熟练的访谈技巧,更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新闻敏感。在对受众眼球的争夺战中,新闻竞争愈来愈激烈。一名优秀的记者不能仅仅盯着编辑安排好的新闻事实去完成采访任务,而是必须主动地沉浸在生活之中独立地发现、判断新闻事实。这是对记者综合业务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采访中除了记者本身具备的社会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外,思维方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运用的有下  相似文献   

6.
郝春伟 《记者摇篮》2009,(10):31-31
笔者认为,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不仅取决于记者所选择的创作方法,更决定于作品的创作角度和它所揭示的新闻主题。可以说,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记者对新闻事件或当事人的详细了解或交流,更离不开记者在采访前后的深思熟虑、运筹帷幄和谋篇布局。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求记者克服采访和创作过程中的浮躁心理和水过地皮湿的陋习。可以说,如果做到采访细致,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新闻是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其报道形式大致可分为正面、负面两大类。怎样把社会新闻展现给读者并让读者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要掌握的。采访技巧的运用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闻行业在传播社会信息方面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闻采访活动数量也越来越多,记者采访形式也愈加丰富。在社会大繁荣的发展形势下,新闻业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力量—记者,却开始出现良莠不齐的发展现象,新闻采访中的冲突事件也越来越多。为此,本文将从非规范性角度下,结合记者采访活动实践,探析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篇好的新闻故事化作品需要记者深入到故事的底层去挖掘新闻资源。这里的故事底层即指新闻中那些往往被人忽略、被社会遗忘的角落,或是不为人知的背景,难以不可揣摩的新闻主角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新闻带有强烈的市井特质,更能在社会上引起共鸣,从而产生说服力、震撼力。如何去故事的底层挖掘新闻,写好新闻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宋超 《传媒》2015,(1):1
上海新闻界以极大的热忱,迎来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报告团到上海来作报告.我们听好记者的好故事,感受的是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诉求、新闻工作者的正气. 为推动新闻战线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新闻工作者优良传统,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从2014年8月开始,联合组织全国新闻采编人员,开展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并于第十五届中国记者节之前举行了演讲比赛.  相似文献   

11.
一个记者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新闻采访的效果和整个新闻报道的成败。好的提问,能够让记者获取想要的真实准确的新闻素材,甚至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笔者通过学习和总结,认为要做好新闻采访的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采访突发事件是记者的必修课,更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基本功之一。然而,突发事件日日有,不可多得的好题材却隔月难逢。大多数的突发事件,都是类似普通车祸等的常规线索。所以,在线索平庸或隐含纠纷的情况下,如何改变战略,换一种采访角度,挖掘普通事件幕后不普通的故事,以独辟蹊径,创造新闻亮点,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的新课题,也是记者应炼就的真工夫。本文以记者本人的亲身采访经历为例,谈谈在此方面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采访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功力的一项工作。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很难完成合格的新闻报道。要提高采访成功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处理好采访中几个方面的关系,对记者来说更为重要,更为实用。主动与被动的把握新闻采访,常常是直观地表现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围绕新闻主题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不应该是不变的"平等对话",而应该把握  相似文献   

14.
姚莉 《新闻窗》2011,(3):50-51
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新闻记者,其获得新闻信息的最根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新闻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只有通过采访,事实才能进入记者的视野,之后经过其"加工",最终成为被受众所接收的新闻;而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擅长新闻写作的与不会写的记者把事实报道出来,传播效果的差别可能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者的看家本领就是新闻写作。作为新闻记者,只有处理好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巧妙地应用采访技巧能收到更好的报道效果。实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记者不但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和采访技术,真正实现高效采访,做成高质量的采访节目和新闻报道。本文从分析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出发,积极寻求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采取各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掌握好新闻采访过程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应用,并结合采访过程中的及时要素,搭建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6.
王世枚 《军事记者》2003,(11):64-64
大框框与小框框有一个故事:一歌星要在某市举办演唱会,该市某报派出一名记者去采访,不料记者空手而归,领导问其原因,他抱怨道:“那名歌星被人谋杀,演唱会被迫取消。”领导一听勃然大怒:“歌星被人谋杀不是更好的新闻吗?”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但却给新闻工作者以启示和教育。在此,笔者想引用“大框框”和“小框框”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小框框”就是记者事先获得的采访线索,“大框框”就是新闻记者发现和挖掘一切新闻事件的观念。显而易见,这名记者采访时只带着小框框,而没有带大框框,因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报道新闻的机会。小框框之外有新…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新闻战线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建设,9月2日下午,盘锦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行全市新闻战线"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比赛中,来自全市各条新闻战线的9名新闻工作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主题,讲述亲历故事、畅谈采访过程、道出内心感受,用自己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诠释怎样做一名恪守职业道德,讲政治、有良心、有爱心、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好记者,展示了我市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亲历者,既深深  相似文献   

18.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先进文明的传递者,其需要具备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对新闻采访中的记者角色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而对于记者来说,其是整个采访节奏的把控者,是新闻质量的守关者。本文对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进行深入探讨,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新闻采访开辟出一条新道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熹 《中国记者》2018,(3):69-70
为在新闻实践中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职责使命,履职尽责,新华社开展了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本刊特邀此次活动的优秀选手撰文,分享他们的采访故事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赵振义 《新闻传播》2010,(9):118-118
是否能采写出一篇有价值、有一定影响的新闻作品,关键在于记者的“内功”练就得如何。本文从新闻采访的角度,提出应把握好新闻采访的“四最”,即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最有价值的事实、最佳的角度、最独特的新闻,以为采写好新闻稿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