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分析目前安顺试验区内部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形成的背景及其成因,提出促进安顺实验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调控对策,为提高安顺试验区的区域发展水平、降低发展成本,进而缩小安顺试验区的区域发展差距及其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构建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调控机制,这对促进安顺试验区乃至欠发达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论述20年前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把多种经济成分作为加快贵州发展的战略问题”这一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决策,认为20年来安顺试验区以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为主流的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的超前探索和率先实践,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为贵州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论述20年前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把多种经济成分作为加快贵州发展的战略问题"这一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决策,认为20年来安顺试验区以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为主流的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的超前探索和率先实践,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为贵州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欠发达地区高校民主党派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高校民主党派应科学定位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等方面论述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的民主党派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思路,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本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坐落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师范院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办好这类院校对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期,暴露出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发展不够、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7.
向东  曾诚 《教育评论》2007,(6):104-106
如果按照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的分类思路来看待我国地区差异,那么四川省则归属于欠发达地区。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不仅是促进国民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四川教育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欠发达地区社会的进步及教育公平化发展的某些基本状况,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西部区域教育发展的脉动。表1四川近年各类学校数(单位:所)年份普通高校中专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2000421964321349433262001491565154318314472002591345093307259722003621055000289245732004681024965…  相似文献   

8.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能有效实现合作区域内的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长期以来,毕节试验区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比较优势资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分析现状基础上,找出合作中的不足,并结合毕节试验区资源禀赋特点,由点及面提出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研究西部省区高等教育发展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脉络路径。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是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形成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革命背景是高等教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因素。我国区域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是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转换因素。我国高等教育的三项改革背景是对其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0.
程博 《天中学刊》2014,(5):34-3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沿海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驻马店市应通过承接优势工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产业集聚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高校办学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安顺学院的特点及办学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对高校的办学与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安顺学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高校办学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安顺学院的特点及办学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对高校的办学与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安顺学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又是这一堡的基础。文章通过安顺市开发区部分“空壳”村在党员发展问题上存在的不足,经过调查研究,就如何加强农村发展党员的力度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安顺试验区下辖的6个县(区)农业发展不均衡。为分析各县(区)农业发展的差异程度,选取各县(区)2007年的8项农业指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县(区)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把各县(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西秀区、普定县和镇宁县,第二类是关岭县和紫云县,第三类是平坝县。  相似文献   

15.
安顺市旅游业发展 2 0多年来 ,发展现状与安顺市具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战略极不相称 ,收入的单一与旅游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是相关连的 ,问题的存在制约和影响安顺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安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管理领域的总体水平与国外以及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处置水平相对偏低,"垃圾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根治"。在此背景下,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安顺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卫生填埋+焚烧处理(0.58)>高温堆肥+卫生填埋(0.27)>焚烧处理+高温堆肥(0.15),由此可知,卫生填埋+焚烧处理是目前安顺市较为适宜的垃圾处理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文献资料法为依托,以民族节会与安顺自然资源为舞台,系统地分析了贵州省安顺市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提出了抓住“旅游强省,旅游兴市”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安顺市所拥有的独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开发安顺市的体育旅游,为实现“黔中提速5年崛起”计划的宏伟目标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安顺市2007年统计年鉴和土地变更资料,计算各县区有关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因素。运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层次聚类方法中的Q型聚类,对安顺市各县区耕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科学地分类与分析。结果表明:据安顺市各县区耕地资源利用情况分为3类区,即西秀区、平坝县属于I类区;普定县、关岭县、紫云县为Ⅱ类区;镇宁县为Ⅲ类区。并根据耕地利用区的现状特点,提出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建成,给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契机,贵州省安顺市作为最早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地区之一,农远工程的应用效益如何,怎么促进工程的可持继发展从而促进贵州安顺教育的发展值得研究,文章分析了“农远工程”在贵州省安顺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