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早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概念,在我国有着本土化优势,其内涵与我国主流新闻媒体历来坚守的“党性原则”“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等方针具有一致性。本文以北京交通(应急)广播实践经验为例,立足新媒体时代传播语境,将“建设性”要义与应急新闻报道相结合,从“积极情绪”“记者身份转化”“公民参与”等角度分析探讨作为国家应急体系重要部分的应急广播如何实现主流媒体专业价值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彭沂 《青年记者》2012,(18):86-87
严格意义上说,第四媒体又称为互联网媒体或者网络媒体,是指国际互联网被人们所利用的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那部分传播工具性能. 关于第四媒体概念的界定,不得不指出,很多学术界人士认为除了第四媒体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媒体——第五媒体,又称“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成长之初,我们听到的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讨论,多半是“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如何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取胜”,思路大多集中在“竞争”“防范”而非“合作”“融合”层面。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传播技术、传播理念的革新是历史的必然,传统媒体必须转变对待新媒体的思路。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模式,实现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新突破,成为全世界传统媒体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官方应用,带动了移动传播、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转型融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传播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对基层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将“大屏”的电视节目与“小屏”的短视频传播相融合,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属性、避免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降低的重要手段。公众的阅读倾向是新闻传播的风向标,移动媒体的发展已经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网络用户,探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方向,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9,(11):41-42
首先,当今媒介融合已经从“创新尝试”转到“应急选择”。 人们看到的是平面媒体遇到的一些困难,但更应该看到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同样遭受挑战。在新媒体、老媒体之间并不因传播介质划分新老,而是以理念、心态、手段以及对于媒介前景和措施的选择而区分。  相似文献   

6.
近来,诸如“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网络传播”、“第四媒体”、“第五媒体”这样一些词语,几乎每天都挂在传播业界和学界人士的嘴边、出现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尽管各人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但大都认为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不过对于新媒体的性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往往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7.
邓雁京 《视听界》2012,(5):36-38
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第一时间对信息源的获取能力,强大的即时发布和传播能力,令传统广电媒体顿显“美人迟暮”。广电全媒体建设令发布和传播速度更加迅捷,传播渠道和传播形态更加多样化,获取了青睐新媒体的年轻人群的注意力,可视作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合流”。与此同时,同城平面媒体也加入到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之战。地方广电在全媒体建设中如何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王竹  邓倩 《传媒》2023,(14):44-46
近年来,主流媒体越来越重视对文物价值的挖掘和阐释,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活化”文物,赋予文物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传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媒体在文物“活化”方面如何创新成为当下文物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视新闻新媒体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主流媒体文物“活化”传播的探索,探析文物“活化”产品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玉珠 《新闻通讯》2013,(10):15-16
2013年8月,“审薄案”的舆论喧嚣和“秦火火们”的一再得逞,暴露出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被动“失语”。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变迁和“审薄案”中的传播现象,从理念更新、策略引导、平台建设三方面探讨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主动引导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连喜 《现代传播》2002,(6):116-117
中央电视台国际互联网站成立于 1996年 12月。在“第四媒体”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半年后 ,网站全面改版并正式运行对外发布。① 央视国际作为国家六大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承载着“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神圣使命。在利用一切先进网络科技成果和手段向世界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 ,央视国际在探索着建构具有网络电视媒体特色的新媒体文化。一、新媒体概念的提出要构建央视国际具有电视特色的新媒体文化 ,首先必须对新媒体有一个认识。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载体上。传统媒体的传播工具为报纸、广…  相似文献   

11.
<正> 高速宽带网的应用、高清晰度电视的出现和因特网用户的迅速增长,标志着媒体的“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真正的到来。专家认为,媒体内容数字化是“新媒体时代”媒体进行内容整合、内容传播渠道的扩展,跨媒体间内容交换、媒体信息资产保存、增值的需要。媒体内容数字化和对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新媒体时代”媒体竞争、生存和和发展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马海霞 《东南传播》2011,(11):90-92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电视人首先要有媒体融合的意识,要认识到融合是电视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将内容作为新旧媒体融合的核心竞争力,重视节目质量,“内容为王”;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展传播渠道,实行品牌延伸。通过与新媒体的多平台、全方位“竞合”与互动,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业在2013年拉开了变革的大幕。应急广播登上舞台,履行主流媒体社会使命;微信广播如火如荼,广播新媒体转型方兴未艾;广播媒体积极与行业内外的力量联姻,谋求整合发展。从传播实践到理论探讨,中国广播都已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桎梏,凭借平台、新渠道、新内容,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袁自明  胡鑫 《中国广播》2012,(12):88-89
近年来,随着频道数量激增,新媒体崛起,媒体受众呈现碎片化趋势,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要想扩大传播,提高竞争优势,扩大影响力,必须借助新的传播载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合推广从“一次传播”迈进“二次传播”。  相似文献   

15.
黄翔 《新闻战线》2020,(4):108-109
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必须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重庆广电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开展“四全媒体”研究建设、构建“四力”高地,面对挑战“燃”起来,适应传播环境变化,重视新媒体运营,使巧劲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新媒体与新业务本次论坛讨论的是“数字新媒体”。什么是“数字新媒体”?当电视出现的时候,我们说电视是新媒体;当网络出现的时候,我们又说网络是新媒体。今天我们讨论的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新的传播电视的媒体形式,如IP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13,(10):92-93
“从媒体中来,到媒体中去”.“媒体人QQ群”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8月本群共有3个讨论话题:“新媒体时代大力拓展典型报道的传播”、“新闻工作者如何走群众路线”、“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信息把关人”,现将三个话题的主要内容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重大政治、文化、经济、体育等活动精细化气象服务,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杭州亚运会等气象保障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传播是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的重要宣传窗口,本文以2023年杭州亚运会为案例,分析公共气象服务媒体在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传播策略,从而对未来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媒体传播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董舰 《新闻战线》2021,(5):111-113
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泰安日报社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传播新要求,以“短稿标题化、中稿提要化、长稿立体化”为编辑原则,提出“做优日报,办出优质党报;做精晚报,办出精品晚报;做强新媒体,办出强势新媒体”的媒体建设目标,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充分彰显媒体特色,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声部、立体化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新”在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国际在线总编辑马为公建议不要太过人为地去划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势,传统媒体不仅没有失去优势,而且优势依存。普通网站没有新闻发布权,所有通过新媒体手段传播的新闻信息,都是由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因此传统媒体是新媒体重要的新闻信息源,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