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选择DM301大孔吸附树脂对槐耳提取液中的多糖进行富集纯化,优化影响树脂吸附多糖的多个因素,提高树脂的吸附量。方法: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多糖吸附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了最佳的吸附工艺参数,即:在浓度为0.5mg/m L,PH5.0,吸附温度40℃,吸附流速1BV/h下,多糖吸附量达到了10.9mg/g。结论:提高了树脂的吸附量,树脂可重复使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硫酸为改性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粉煤灰投加量、吸附时间、罗丹明B初始浓度和p H值对去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罗丹明B溶液50.0 m L,硫酸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0.3000 g,吸附时间为100 min,p H值为2,此时去除率去除率为84.68%,去除容量为1.41 mg/g。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DM130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提取液中的熊果酸进行富集纯化,优化影响树脂吸附熊果酸的多个因素,提高树脂的吸附量。方法: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熊果酸吸附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了最佳的吸附工艺参数,即:在浓度为1.6mg/mL,PH 5.5,吸附温度40℃,吸附流速3BV/h下,熊果酸吸附量达到了48.1mg/g。结论:提高了树脂的吸附量,树脂可重复使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红蓝草多糖的含量,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和优化红蓝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液的p H值、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水溶性多糖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p H值提取时间。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m: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剂p 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红蓝草多糖的得率为8.018%,说明红蓝草除了主成分紫蓝素类、黄酮类外,其多糖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热水提取椪柑皮多糖的工艺条件,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椪柑皮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椪柑皮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影响程度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椪柑皮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g/m L),提取时间为2h,提取2次,椪柑皮多糖的提取率为5.35%。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超微粉碎米糠的用量、溶液温度、Cr6+离子浓度、溶液pH值和吸附时间等影响因子对超微粉碎米糠吸附水中Cr6+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米糠对水中Cr6+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达80%以上.其最佳吸附条件为:超微粉碎米糠用量10g/L,温度28℃,pH=4,Cr6+质量浓度低于30mg/L,吸附时间 30min.  相似文献   

7.
对焙烧态镁铝水滑石吸附水溶液中溴离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液p H值和吸附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焙烧态镁铝水滑石对溴离子的吸附基本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500℃焙烧态水滑石(n Mg/n Al=4)的饱和吸附量达119.05mg·g-1。  相似文献   

8.
王朦  谢宏华  姚淑霞  孙蕾  金伟  张尊举  刘芳  戴秋香 《科技通报》2020,36(6):106-109,116
针对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氨氮微污染的水质特点,展开斜发沸石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去除最佳p H=8,去除率可以达到83. 50%。沸石对试验原水具有24. 096 mg/g的吸附潜力。初始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有较高的去除率,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去除率反而会下降。沸石吸附氨氮主要还是依靠反应物浓度和电荷中和的离子交换作为主要驱动力。沸石本身的内部结构保证了吸附强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富树脂柱层析结合HPLC在线检测,对注射用紫丁香粉针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工艺为:将处理好的树脂装入的树脂柱中,以流速3 BV/h上样,静止30分钟,采用蒸馏水洗拖至无色,然后用5倍树脂床体积的70%乙醇以3 BV/h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减压浓缩,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浓缩液中丁香苦苷含量为44.21%。本工艺稳定、可行、收率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LSA_20树脂吸附分离箭叶淫羊藿黄酮。以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研究淫羊藿的提取及LSA_20树脂分离工艺。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淫羊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20,18倍量(V/W),70%乙醇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40,30分钟。上样浓度为6mg/mL,以流速3 BV/h上样,上样后静止一小时,用2 BV的去离子水洗去原液,然后用10倍树脂床体积的60%乙醇以3 BV/h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本实验方法成本低,适宜用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CuZnAl水滑石,XRD和TG-DTA分析表明它们晶形好,纯度高.以水滑石前体及其焙烧产物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有产品的吸附效果均很好,其中Cu/3Zn/Al水滑石焙烧产物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5.00,温度为300℃,初始浓度为5.0×10-3mol/L,吸附剂用量为0.600g/L,吸附时间为70min,吸附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12.
水提树酯吸附法提取分离柿叶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柿叶中提取具有降血压功能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柿叶黄酮 ,通过提取溶剂和吸附树脂的筛选 ,选用 p H为 1 3的水作溶剂 ,成本低 ,工艺安全、简单 .然后用 YF- I树脂吸附 ,乙醇洗脱 .提取获得的粗黄酮 ,其组份通过纸色谱和紫外光谱比较与有机溶剂提取法基本相同 ,且具备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绘制出大孔树脂D4020对糠醛吸附的穿透曲线,并对糠醛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不同进料流量、操作温度和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流量为2mL/min、操作温度为15℃、糠醛溶液的初始浓度不大于10wt%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酶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昕 《科技通报》2000,16(4):278-282
采用 As 3.350酸性蛋白酶对豆饼粉进行水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原料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 :5% HCl,豆饼粉加水比为 1∶ 4,90℃处理 3.5 h;酶解最佳条件为 :每克原料的酶浓度为 60 0 0 u,p H为 3.0 ,温度为 45℃ ,时间为 9h.预处理前过 70目筛 ,加入 2× 1 0 -3mol/ L的Ca Cl2 ,并加以搅拌 ,可使氨基酸态氮生成率达到 70 % ,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 0 .9g/ l0 0 m L左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改性黏土用量、溶液温度、铬离子Ce(Ⅵ)浓度.pH值和吸附时间对改性黏土吸附废水中Cr(Ⅵ)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黏土对废水中的Cr(Ⅵ)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最佳吸附条件为:改性黏土用量30g/L,温度30℃,pH=3,Cr(Ⅵ)质量浓度低于50mg/L,吸附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6.
以废弃蛋壳为原料,通过煅烧法合成了碳羟基磷灰石。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碳羟基磷灰石吸附模拟废水中的Ni2+,考察Ni2+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Ni2+初始浓度为30mg/L、pH=7、吸附时间为10min、吸附剂用量为0.08g、温度为35℃时,羟基磷灰石对Ni2+去除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了骨炭吸附除氟的最佳工艺条件:当投药量为6g/L,在pH=7,反应时间为60min,T=15℃的条件下,未改性骨炭对氟离子初始浓度为10mg/L的模拟废水的处理率达到81.2%;采用硫酸铝对骨炭进行改性,当投药量为6g/L,在pH=6,反应时间为60min,T=15℃的条件下,能使氟离子初始浓度小于10mg/L的废水出水小于1mg/L,处理氟离子初始浓度为10mg/L的废水去除率达到92.2%。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市政污泥和农业秸秆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复合型吸附剂。考察了污泥-秸秆混合比例、吸附时的p 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r6+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与秸秆配比为1:1.25,碳活化时间2h,温度800℃的制备条件下制得的吸附剂性能最好,此时对Cr6+的吸附效率可达99.67%。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粉煤灰吸附性能的基础上,对粉煤灰处理含铜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粉煤灰粒径、粉煤灰投加量、振荡时间、温度、pH值和含铜浓度等影响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处理含铜废水的适宜条件为:粉煤灰粒径为140目,投加量为2.0g,振荡时间为1.5h,温度为30℃,pH值为8,含铜浓度为10mg,L。在此条件t粉煤灰对铜有较高的去除率,可达到91.5%。  相似文献   

20.
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川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川芎进行精制,优选出最佳的树脂以及洗脱条件.方法:采用吸附、洗脱试验确定精制川芎的最佳树脂,绘制泄漏曲线确定树脂的上样量.结果:最佳树脂为D101,上样量为5:4~5:6(树脂:原药材)的范围内,4BV蒸馏水去杂质,3BV50%乙醇解吸附.结论:为精制川芎优选了一套合理稳定的工艺,也为其它中药的精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