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运动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有必要对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进行研究,以促进武术在中小学中不断发展。课程、教师、教材、学生是影响中小学武术顺利开展的四个主要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必须相互协调发展,以促成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学武术师资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建“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对全国252所中小学的武术课开展情况进行了历时半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文章依据所得部分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我国中小学武术师资存在问题作出全面分析,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设性意见,为解决中小学武术师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文章对中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现状和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中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的措施,为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自然在其中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要抓住机遇加快对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中小学武术课是武术传承的主要阵地,但目前武术在中小学教学开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学开展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旨为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散打教学开展的现状,习练武术散打对中小学生的积极意义进行了理论阐述,以求探究出一套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教学的方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散打教学在中小学开展不够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家长传统观念上的偏见;武术散打教师师资力量缺乏;教育体制的不够完善;缺乏专门训练场地;武术文化教育理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让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重视快乐与简单的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应该做到让学生快乐并且容易学习武术进行分析,旨在让中小学师生形成良好武术教与学的局面,以致进一步促进武术教育在中小学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学生武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武术在中小学武术教学开展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促进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开展与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成都市中小学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1994~2006年我国中小学武术科研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1994-2006年我国中小学武术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我国中小学武术科学研究的状况,旨在揭示这13年我国中小学武术研究的状况和特点,探讨其发展规律,以期望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学武术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体教融合视域下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之后分别从基于学校实际,强化武术特色校园建设;合理开发武术教育内容,合理设置武术课程;基于勤练常赛、精准对标,促进武术赛事体系的完善;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强化武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机制创新、协同治理,有效解决学训矛盾几个方面提出了体教融合视域下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逻辑推理、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模式与策略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概述及发展因子,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小学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汪升  刘晶  黄永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01-101,10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学校武术德育一体化创新发展架构。认为,学校武术德育一体化创新发展依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大中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现状、中国大中小学校武术德育一体化发展现状;原则为,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目标创新;特色为本土性特色、国际性特色和前沿性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教育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为此,应把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任务,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自古以来,人们习武的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以德润身。当今,随着武术运动的大力普及和快速发展,武术的文化内涵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中小学武术教学更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所特有的教育特点进行研究,结合武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达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涪陵城区10所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情况,掌握城区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现状,分析影响武术活动开展的不利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师资状况;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认真制订武术教学计划;通过多种渠道丰富武术教学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武术进入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已经许多年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各校开展武术教学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为了使武术这一民族传统项目在中学体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对菏泽市12所重点中学暨标准化学校的60名体育教师和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揭示出武术之乡的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河南作为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的发源地,孕育出了以“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为代表的中原武术文化集群,形成了浑厚的传统武术积淀,并拥有许多优秀的武术人才.但目前的招生政策,致使一些有较好基础的武术人,不得不另选门路.由此认为:河南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年增加武术比赛次数,多批符合条件的二级武士;武术馆校等加强文化教育,为真正培养文武双修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武术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类型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对207名武术特长生、249名武校学生、168名其他体育特长生和246名普通中学生发放《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武术特长生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好于普通中学生和武校学生,略好于其他体育特长生;(2)2类学生类型对练习年限在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适应总维度上起调节作用,练习年限对武术特长生各维度的预测力不显著,对武校学生在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适应总维度上良性发展的预测力显著。该结果说明:(1)体教融合对发展青少年社会适应效果更加显著;(2)武术特长生社会适应略好于其他体育特长生,武术运动的"难美"特征,及贯穿始终武德与传统文化熏陶应是主要的原因;(3)随着武术训练年限的增加,武校学生的不良社会适应会显著下降,良性社会适应会上升。  相似文献   

18.
武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受中国整体思维的影响而表现出其"整体性"特色。基于这一思想,探讨受整体思维影响的武术的"整体性",剖析近现代以来武术被"分解"的尴尬局面,思考学校武术教育"整体性"的失落问题,提出学校武术教育"整体性"的应对策略。指出只有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重视武术课程内容的构建,才能使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学校武术教育的作用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9.
田治国  黄如珍  刁玮 《精武》2012,(17):69-70
中小学武术教育以健康引领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武术的健身属性和学校的健康教育价值取向证明了武术教育健康引领的重要性;中小学武术教育的诸多方面没有体现健康引领证明了实施它的紧迫性。为了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小学武术教育应当从课程改革及教材改革等方面继续努力,奠定学生的身心健康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体育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情况,对140名哈尔滨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武术课开设并不普及;中学生对武术运动不是太喜欢;认为武术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学校武术教育对武术文化的传授不够;学生对武术的形式、内容、文化内涵还缺乏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礼仪文化不感兴趣。建议学校必须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