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施新标准以来,有些教师的课堂打着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旗帜,喊着鼓励求异创新的口号,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教师不敢否认,不敢对学生说“不”。这样完全忽视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对新课标内涵的片面理解,是对语文教育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为什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究竟如何调和“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矛盾,使天平的两端达到平衡呢?  相似文献   

2.
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这是对的。问题是语文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文本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度”。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我们只有把握“适度”,讲究“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度”,才能真正使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武宪 《文学教育(上)》2008,(24):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独特体验”与“价值取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有一段这样的原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段简要的描述,存在以下几个逻辑关系:1.因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材料的反映自然是多元化的;2.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化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多方面熏陶感染;3.因为课堂出现多元化的独特体验,所以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找准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熏陶感染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有正确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前言”中强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 ,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使今天的语文教学在落实“课标”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特别关注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特点 ,格外“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重视“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  相似文献   

8.
要正确处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者关系,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为达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在语文课上充分利用“情感”这个杠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的独特体验,却漠视文本而曲解误读,游离文本而随意生发,全然不顾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和它自身包含着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作理性思考,进而探讨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把握内涵、价值引导、引进资源、异中求同、与时俱进等的种种独特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是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就学习材料作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这是对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的检验。但同时,我们还得“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情境教学.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情境教学就是...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决定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应必然是多元的,因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感悟,在汲取学习材料的人文内涵时又有自己的感受、见解,从而实现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有机统一呢芽笔者选…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知道,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价值观的体验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面对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管其价值取向是否正确。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蕴涵着潜在的人文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承载着厚重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价值,这个价值的生成源自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倡导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课标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前提是"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文本的主体价值应"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怎样才能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能较好地实现文本价值意义的"神聚"呢?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寻求演绎和归纳的相互交融之路.演绎,在个性释放中追寻语文教学的一片诗意.归纳,在深层阅读中还原阅读教学的文本价值.从"演绎"到"归纳",阅读教学文本价值的"神聚"之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按语文教学的特点教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体验和感悟,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作者乃至作品中人物的距离,使他们通过与教材、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格。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如此理想的境界,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一条便捷途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