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不是其生理属性,而是其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社会化”,即通过教育使作为个体的人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2.
从人的社会化看素质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社会化和个性化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这两者的和谐统一。人降生后就开始了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有赖于个体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教育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它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它把人当成社会化的主体,使人在社会化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走向活生生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群体、个体互动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依赖社会的帮助和个体主观能动学习,适应社会生活并被社会所接纳、成为社会成员以使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因此,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从社会化的内容看,无论是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或是培养社会角色,都是教育努力的结果。所以说,社会化是教育极为重要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4.
性格是指人的一贯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性格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内向和外向角度出发,影响个体性格发展的外部因素有思维方式、社会环境以及家庭角色期待等等,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受教育的影响,性格发展具有从内向→外向→适当的外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论课堂中的风险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主体关系。课堂中的交往既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同时也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最简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个大话题,包罗万象,但其中至少应该包含一点:正是因为有了教育,人的自由天性才能更好地保持和张扬,而不是相反。一方面人的成长必然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得以运作的一些约定、规程,需要通过教育对个体发生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化并不意味着对个体自由的简单遏制,教育,就是要使人在自由的天性和社会契约之间获得从容的、游刃有余的空间,即孔夫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教育真能着眼于人的自由发展,那么语文就该是这个教育中最为美好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从本体论视角探寻教育本体,就是挖掘教育这种社会现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个体社会化是教育活动产生、开展以及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活动的本体。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在现实社会教育活动中,缺乏社会力量"庇护"的个体个性化的发展,只能在个体社会化的夹缝中寻求生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确立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根据;接着论证了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出人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根据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指出了应如何制定与实施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当代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表现 家庭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后代的重要阵地。家庭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其意义十分深远。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摇篮,家庭赋予个体多种社会特征:种族、阶级、阶层、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社会适应以及精神和心理发育。然而,当前中国家庭作为社会化摇篮的功能已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0.
个体社会化是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乃至人类文化学、人口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阐论了个体社会化的内容、类别、特点及途径,并结合当今对社会化研究的进展,表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个体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工作,这对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