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名小说《桥》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的小说创作 ,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 ,讲究意味深长的意境。其长篇小说《桥》着力于层次纷繁而又融为一体的意境营造 ;以文为画 ,在画面中传达如诗如歌的境界 ;追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含蓄蕴藉的“虚境”美 ,对现代早期诗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碰撞和大融合时期,是现代小说的黄金期。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为我们掀开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新的一页。他的历史小说创作以现代视野审视历史、融贯古今,解构人物,艺术手法别具一格,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历史厚度,又立足于现实的生活思索,独成一体,成为20世纪现代历史小说创作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学的名作家,他是中国新学史上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和童话的作家,本对叶圣陶小说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叶圣陶的小说在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形象的同时,融进我国的美学传统,追求传冲荚,创造深浓的意境,在小说的创作中较好地融合了中西美学的审美观念,为中国现代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犁的小说有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他总是把生活表现得富有美感、富有诗意。他以独特的视角,含蓄动人的意境美,表现了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中,劳动人员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6.
意境小说非常注重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以实体的描述为满足,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致力于小说意境的生命内涵创造。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意念与人物、情节、场景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情景交融中追求意境之美,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意境小说非常注重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以实体的描述为满足,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致力于小说意境的生命内涵创造。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意念与人物、情节、场景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情景交融中追求意境之美,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像鲁迅、沈从文的一些小说就是中国现代意境小说的开源之作。对这些作品的教学我们只有了解其艺术手法与语言特征,才能真正把握住它的内涵,达到好的阅读与教学效果。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我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小说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以1482年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运用美与丑、善与恶的艺术对照原则,既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的虚伪,又揭露了当时昏庸黑暗的封建统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魔鬼"与"天使"殊死搏斗的画面。同时引导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与一切"丑"的事物作斗争,追求美的意境,缔造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和追求的作家,小城小说是其创作的重要方面。他的小城小说为我们描摹了一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原小城的生存图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既得益于他象征性的手法的使用,又得益于他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文体特质。该文从独特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诗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师陀小城小说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孙犁小说不仅在内容上权力表现他心目中“美的权至”,而且在艺术构思上追求诗意美与灵性美,在艺术表现上注重诗化意境的营造与抒情氛围的渲染,在文体与结构上追求散文美与简洁美,在语言上追求清新美与明净美。  相似文献   

11.
新感觉派小说作为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以创作主体对怪、新、弄的现代性审美倾向的追求,以其鲜明的审丑意识,内向性审美视角,现代的艺术美感,实现了小说的现代性品格。新感觉派小说审美追求的现代性倾向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和现代艺术的中国化做了成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拥有超时空的艺术魅力。这部小说以一种精致细巧的艺术表现力 ,着意淡化情节 ,把文学性放在诗意的追求上。采用静态美来创造意境 ,以静写动 ,坦荡而又充满激情地倾诉心声 ,达到了忘实悟虚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在创作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变成小动物的方法,中国学中最能体现这一方法特征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译本,他的创作有意无意地受到过这部小说的影响。卡夫卡的孤独与蒲松龄的孤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们创作的差异又决定了他们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差异。卡夫卡选择了寓言作为他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蒲松龄则选择了隐喻作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卡夫卡是以荒诞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问题;蒲松龄则是通过志怪变形将现实诗化,以寄托作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卡夫卡将小说当作生活本身,追求最高的真实、梦幻般的真实;蒲松龄则将小说当作诗来写,通过小说叙事来言志抒情,并为小说创作开拓出一片新的艺术表现天地。  相似文献   

14.
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它的发生、运演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京派作家多学贯中西,但他们更多地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借鉴民族文学的传统艺术技巧,追求和谐、圆润、完美的艺术境界。作品圆润精美,情感蕴藉、含蓄,语言古朴、简约。  相似文献   

15.
废名是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著名作家,也是中国现代田园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小说一向以清淡简朴闻名,由于他注重的只是“自己的兴味,”在田园风情的描绘中,体现他对“梦的真实与美”的追求,加上他优美的语言艺术,运用绝句的表现手法,着意追求一种质朴隽永的风格,为人们营造了一种田园牧歌情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以凝炼、简约称,但他在小说中也大量地运用了重复。据统计,在他的小说集《呐喊》《镑徨》《故事新编》中,31篇小说有20篇使用了重复修辞,这种现象在中国现当代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是不多见的。美国学希利斯·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将小说中的重复现象分为三类:①细小处的重复,如语词、修辞格、内心情态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唐的沈亚之将诗歌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他写的哀怨的故事符合“以悲为美”的诗歌审美心理,他的沉郁的情怀是社会因素,个人原因和文学传统构成的,他小说的意境完全借鉴于诗歌艺术,风格艳丽又高雅,华贵又脱俗.“怨郁凄艳”可以涵概他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创作借鉴了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的艺术经验,以诗歌笔法为小说技巧,赋予了小说一种诗意的美,将古典诗歌中的写景经验融入到现代小说的创作中。鲁迅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大多以平常之景为对象,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将景物描写与小说的情感表达紧密结合,对营造小说的情感氛围、烘托人物性格、寄托作者情感以及加深小说的主题意蕴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事实上正是达到了情景交融与文外之旨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意味隽永的艺术意境,这些意境创造有它的独到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复合多元的意象美、动静相生的辉映美、物人合一的融合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