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根本目的,有不同时期课题说、服务人民振兴中华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说、独立自主合法需要说及解释现实改造社会说等。这些观点虽有其合理性,但又存在某些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根本目的科学正确解答有赖于研究范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可以依次分解为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存且高度统一的四个方面,即始终不渝地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人民解放和生活幸福、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在近现代的中国中,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这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不可分,而现在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仍旧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我们党和国家以及社会、人民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以哲学阐释、了解其发展进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独立自由、公正平等、民富国强是蕴含在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内在价值追求。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继承,也有其独创性的发展。而毛泽东在实践上却有所偏差。全面深入地认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偏差,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适应中国人民实践需要,不断提供适用性的过程,又是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进行理解、解释和创造的过程。面临不同任务、继承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或民族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出现对原创内容的不同理解,在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方面产生某种价值转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习仲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推动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起点;内化与外化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终极价值旨归。以习仲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为视角,将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人民服务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中国梦是人民梦”等都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0年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并在具体的中国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这个历史进程呈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披荆斩棘、探索开拓、英勇奋斗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自我创新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的不断实现是一个同步的进程,随着马克思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逐步展开和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总体布局的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获得了全方位的现实依据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有实践的动力,又要有精神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论追求,对党的前途和命运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的现实和实践、两个结合的重要方法、党的领导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基本要素,有针对性地破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方面的问题。要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守正马克思主义以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基,运用唯物史观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进行理论创新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从理论和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两个维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大众化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普遍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普遍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普遍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践行。要实现这些具体目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核心入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中国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成为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除了客观的历史条件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追求,如强调人伦关系、追求和谐等与马克思主义当时对生产关系的强调,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等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同时,中国传统的模糊性思维为具有规范性理论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在于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当中国社会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关键时期”的时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遇到了诸多困境。和谐社会理论正是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突破目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具体内容,在突破社会主义价值诉求“具体化”的困境中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途径,在突破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困境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中国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问题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拟从内涵、影响因素、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应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深刻揭示其在当代的和平价值、发展价值及文化价值,既不要丢掉根本,又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昭示:紧跟历史时代是政治智慧的通则,历史时代决定了实践的意义,从而决定了理论的价值及认同。对理论的认同来自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意义。当前,马克思主义再度中国化不得不直面实践中的真实境遇,解决境遇中的挑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价值。以人为本,使大多数人民获益,从而增加人们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是一种合规律的途径。这种认同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继续延伸的内在根据。同时,要警惕各种无谓争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是对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发展和创新。邓小平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包括人民本位论、人民主体论、人民利益论、人民民主论等方面。这种民本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实现了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超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当代中国合乎逻辑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者将女性解放运动追求的性别平等与社会主义所致力的阶级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它为中国女性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中国女性学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合理思想,使其与中国本土女性学相结合,不仅使西方女性主义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丰富中国女性学学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