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柳永词悲秋意象之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旅行役是柳永<乐章集>的一大主要题材,代表了柳词思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羁旅行役词有浓重的悲秋情绪,且柳永常以宋玉自况,对宋玉深深认同,有"宋玉情结",其悲秋有对生命本身的自觉、独特的感悟,有深远厚重的感染力.文章主要探讨柳永词悲秋意象的具体内蕴.  相似文献   

2.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是柳永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内容特征,一是悲秋主题比较突出;其次,常描摹祖国的风光;第三,其基调是自虐式的悔恨之情;第四,柳永有将旅愁美化的倾向,将旅愁消解为如艳情一样的甜美的感伤。柳永羁旅行役词的特征是由社会原因和人生的多重矛盾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八声甘州》,是柳永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抒发的羁旅行役之苦、离乡怀人之情,具有浓重的悲秋色彩,这源于柳永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他将悲秋写入词中,扩大了词境,加深了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而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都是战国时代宋玉所奠定,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柳永由于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相似文献   

5.
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而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都是战国时代宋玉所奠定,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柳永由于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相似文献   

6.
《雨霖铃》是柳永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者继承了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多种离愁别绪的文化意象,创造了一种凄关的意境,抒写了冷清秋里的离别情。  相似文献   

7.
柳永开拓了羁旅行役词的意境,写了真景物、真感情、真语言。尤其情感意境,具有抒写情意真切自然、情意深婉感人、情意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以男性为主角的特点,突破了晚唐五代柔媚绵软的词风。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柳词意境的创造和开拓,对婉约派和豪放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苏轼的词能够自成一家,形成豪放,雄浑的风格,是与他通过比较,吸取柳永、欧阳修词作的营养分不开的.欧阳修的词上承南唐遗绪,风格深婉而清丽,主要是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柳永的词以写羁旅行役、离情别绪最为出色。感情纯真、大胆,风格曲折而委婉。苏轼在这二人的基础上,大胆继承与开拓,开创了自己的词风。他的豪放风格词作之出现,标志着宋词对传统风格的大突破,对后世词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柳永开拓了羁旅行役词的意境,写了真景物、真感情、真语言。尤其情感意境,具有抒写情意真切自然、情意深婉感人、情意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以男性为主角的特点,突破了晚唐五代柔媚绵软的词风。柳永在中国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柳词意境的创造和开拓,对婉约派和豪放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羁旅行役是宋词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北宋词人柳永以其羁旅行役词的创作在后世享有盛名,尤其是代表作<八声甘州>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究其原因,与词人真实深刻地情感表达是分不开的.本文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出发,多层次分析了柳永<八声甘州>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悲秋的主题,其影响源远流长。通读柳永的《乐章集》,不难发现集中频频以宋玉自况。在其创作中不只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宋玉作品的句子,同时也在创作中屡屡涉及宋玉的轶事,其羁旅行役词尤其继承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柳永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几方面,提现出对宋玉《九辩》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12.
柳词从艺术风格上可分为俗与雅两类,本从柳永曲折的生活经历分别叙述了其入仕前后的俗词与雅词,分析了柳词俗与雅的原因和俗的基本特征,雅的具体表现,旨在说明,评价柳词不能以雅俗为褒贬的标准,应从整体上客观地看到柳永以俗为美,雅俗共济的审美特质,充分肯定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从柳词中可以看出,柳永人格结构的独特性集中表现为对世俗享乐的向往和热衷及对功名某种程度的漠视和厌倦。但自从科举制度产生后,便与士林阶层结下不解之缘,柳永也不能走出科举的怪圈,追求功名仍是他人格结构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柳永词向以风流著称,然而,其人其词实不乏儒雅情怀,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他在词中所体现的这种情怀,同时分析其形成的文化机制,这种情怀主要体现在他咏怀词中的兴寄精神,宦游词中的隐逸情趣,羁旅词中的骚雅情绪,它的形成实受家学-仕宦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传统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河南青年诗人柳喜长擅写抒情诗,诗中充满了淳朴的故乡情愫,又特别适合朗诵。独特的视角和意向,激活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通过他的诗歌,享受抒情的美妙、诗歌的柔情。  相似文献   

16.
论柳永的文化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初期歌乐升平、雅俗文化空间日渐混融的文化表象,为柳永词在世俗世界的广泛流播提供了条件,但并不能使这位名扬天下的放浪词人摆脱内心深处的苦痛。俗名远扬既给了他傲视现存政治威权和传统价值的资本与力量,同时也让他承受了传统仕宦观念的深重压抑和打击。他愤激社会,放纵自我,体验到生命的空虚与追求的无聊,进而质疑传统仕宦追求的意义,最终以在世俗情欲中伸张自我作为化解心灵痛苦和内在紧张的出路。与元代文人相较,柳永的世俗态度和方式有某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柳永词历来被视为是婉约派之代表 ,柔婉、艳丽基本上成了柳永词风的典型概括。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从柳永慢词的产生过程 ,我们可以较为详尽地看到柳永词所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柳永的羁旅宦游词内容驳杂,情感复杂,但是他的文士气质与市民气质渗入其中。本文将通过对本类词作的内容的具体分析,论证词人的双重文化气质在其羁旅宦游词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