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对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出发,对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着重探讨相关培养策略,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生对于问题的接受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仍旧缺乏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在问题的陪衬下,思维才有活跃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数学这个科目而言,学会提问就相当于迈进了学习数学的大门,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问题的存在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通过提问不断突破自己,获得进步。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做足各方面工作,从教材分析,到问题的筛选,以至于讲课的方式都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明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多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唯有具有质疑精神才有形成创新思维。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对现有的知识提出疑问,才能不迷信权威、才有可能形成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还有,如果教师多注重开放题的教学,逐步就会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后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并且多开展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设置良好情境、营造自由氛围、教给质疑方法、及时给予评价四个方面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  相似文献   

6.
沈荣珍 《考试周刊》2013,(92):64-64
<正>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结在一起的,问题意识则表现为学生在教学中,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有效指导学生大胆质疑,数学课堂才能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掌握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多思善问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语文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更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掌握质疑方法,使学生从"敢问"、"好问"、"勤问"最终达到"善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9.
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开端.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思考乃至发明、创造.学生必须具备质疑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发生在课堂问题探究教学中,从问题探究教学的三个阶段考查批判性思维重要特质——质疑、合理论证和反思,发现如下问题:问题提出阶段,低阶问题过多和学生无问导致质疑缺乏;问题探索阶段,师生互动缺乏质量导致合理论证偏弱;问题解决阶段,追求标准答案导致反思不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倾向、教师的思维培养意识较弱以及应试教育环境影响。提出如下对策:问题探究教学三阶段批判性思维特质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发挥自身"正念主体性"以提高学习品质;教师在应试环境与思维培养中寻求平衡;学校实施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度等,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注重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问,大力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思考问题答案的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问题意识是指对事物好奇、敏感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业进步的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学要善于设疑,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韩浩 《教师》2012,(24):98-99
教师实事求是地秉持"生本意识"准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启迪学生心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倩珍 《新疆教育》2012,(8):115-115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鼓励、质疑、机会和思维等途径,引导学生敢问、乐问、多问和新问,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刻性.思维活动是由问题产生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9.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质疑能力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金钥匙。本文围绕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通过实践与思考,总结出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再应用巳获取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一堂课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之中,最终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课题进行问题教学.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