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常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个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那么,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  相似文献   

2.
战后资本主义从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着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和调节垄断竞争,已形成宏观调控为主,市场调控为辅的运行机制.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收支平衡.国家干预的政策和手段,一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再是国民经济计划化.  相似文献   

3.
战后资本主义从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着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和调节垄断竞争,已形成宏观调控为主,市场调控为辅的运行机制,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收支平衡,国家干扰的政策和手段,一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再是国民经济计划化。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常识中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教材提及:税收和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而税收和利率实际上又属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在近几年进行时政课教学时,我们也经常提到"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究竟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现作一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稳健性政策(中性政策)三大类。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和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一、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国家增加或减少国债的发行、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调整税收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等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或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放宽或限制贷款条件等则属于货币政策的范畴。2.实现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常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个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那么,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 所谓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博士生龚莉1从199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尤其是执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经济“软着陆”,1996年,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近10年来,我国在宏观调控中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8年,为了应对当时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使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促进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引起了世界瞩目。2004年底,为了应对当时出现的投资过热的经济状况。开始实施“双稳健”政策,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要着眼于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敏锐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几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我们采取的最重要举措,就是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并在实践中适时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调控力度,确保取得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的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 ,即政府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适当调节。我国改革开放 2 0年来 ,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原因 ,使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处于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由政府出面启用宏观调控政策来实现经济的相对平衡与回升。我国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扩大性的货币政策共同克服经济萧条 ,刺激经济增长 ,使得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在以后一段时间内 ,我国还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与此同时 ,也要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 ,防患于未然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其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币值。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具有克服市场固有缺陷、弱点,以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功能。1998年下半年中央作出决定:扩大内需,增发国债,加上配套货款10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扩张性特点的货币政策操作,旨在适度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保持宏观经济的高位运行。这表明我国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了积极的货币政策。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积极的货币政策呢?本文就其实施的依据及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常用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全面地理解它。说到经济手段,我们便会想到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概念。经济常识第二课在集中讲述这一内容时,是以价格和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为例进行解释的。但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则涉及到了下册的内容。另外,在《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国家文件在谈到如何发展经济时,又常常提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概念。每当用到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混乱。到底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很有必要把有关知识整理一下。  相似文献   

13.
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认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还应注意与“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 ,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 ,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常用手段。因此 ,我们必须要深刻地、全面地理解它。说到经济手段 ,我们便会想到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概念。经济常识第二课在集中讲述这一内容时 ,是以价格和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为例进行解释的。但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 ,则涉及到了下册的内容。另外 ,《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国家文件在谈到如何发展经济时 ,又常常提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概念。每当用到这些知识 ,学生就感觉非常混乱。到底它…  相似文献   

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我国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样,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行了6年之久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  相似文献   

16.
伍广强 《广东教育》2006,(11):27-27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凋控,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1996年以来7次调息及新一届政府有意向地启动基本建设投资,预示着一轮经济周期即将走到尽头,新一轮周期即将启动。目前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应是促使经济走出谷底,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文章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作了分析,并就当前经济转折阶段新一轮周期面临的经济环境,对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作了一定的评价和建议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单靠市场经济的自然成长是无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因此,应采取计划协调型的宏观调控模式。即在遵循总的经济政策目标基础上,正确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以保持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为目标的货币制度或政策框架,代表观点主要有: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及货币政策的制度性框架。考量我国现实经济现状,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发现: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重要的考量因素,其在我国的实行是一个渐进式过程,随着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通货膨胀目标制必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高考》2009,(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8日到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