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规程规定常规的岩石三轴试验需要5件以上的岩石试件,对于岩石试件少或取芯困难的工程,就无法满足数量上的要求;其次岩石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常规岩石三轴试验得出的结果离散性较大.作者在刚性伺服三轴试验机上通过简单的控制方式,采用单块或少量试件,实现多级围压作用下加载的三轴试验,同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用该方法确定的粘聚力低于常规试验值而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同时该方法可以降低岩石试件间的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岩石力学试验教学环节存在诸多弊端,如全是单一的验证性试验,没有引入计算机模拟技术,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等等。通过对岩石力学试验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引入差异性教学法,实现面向采矿工程专业的岩石力学试验教学改革。将岩石力学试验教学分为三个模块:模块1为岩石力学参数试验,包括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巴西劈裂试验、剪切强度试验、点载荷试验4个试验;模块2为创新试验,包括单轴压缩条件下多裂隙试件的变形破坏试验和锯齿状粗糙结构面的剪切试验;模块3为岩石力学的数值模拟演示,主要演示圆盘形试件的巴西劈裂法。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基本试验(模块1),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创新性试验(模块2),通过模块3来提高学生的岩石力学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行动静载荷组合作用下的深井矿山岩石破裂特性的研究,自行研制了型号为TRW-3 000的岩石真三轴扰动诱变实验系统。该系统与其他真三轴测试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系统具有动-静载荷独立加载功能。基于地下工程开挖路径,利用该实验系统开展了真三轴卸载条件下动力扰动诱发破岩实验,初步证明相同幅值不同来向的扰动载荷可以诱导致特定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裂。  相似文献   

4.
根据突变理论建立岩石单轴压缩的力学模型,并分析岩石发生突然破裂的原因,提出了对于高强度、高脆性的岩石试件得出全应力应变曲线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掌握土力学相关的试验理论和技能是该课程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其中三轴压缩试验相较于其他基本试验而言,操作复杂且相关理论难以掌握。另一方面,实际试验的时间成本较大,受限于试验课时,在相关试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基于此,将离散元软件PFC应用在三轴压缩试验教学中,模拟结果证明了PFC模拟三轴试验的合理性,对本科生土力学试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值试验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传统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介绍了数值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实施岩石力学数值试验,自主开发研制了岩石力学破坏过程分析系统RFPA(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的简称)及其教学版,对岩石力学实验进行辅助教学。该系统(教学版)已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2—3学年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岩石力学领域高温高压环境中内置传感器引出和保护问题,设计了一套传感器密封引出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垫块、限位座、压块、顶盖、套筒和环形卡箍等组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试样内部温度等参数的实时测量,保护了传感器及导线不受高温高压环境侵蚀,提高了大尺寸试样力学试验的稳定性及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双剪理论对岩石在三轴压缩载荷下的强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已有实验作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岩石的强度特性方面,用双剪理论所得分析结果与实验事实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岩石损伤力学为基础,以电阻率测量为手段,通过试验研究岩石在损伤过程中电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岩石弹性模量和电阻率变化为基础的损伤变量,通过定量分析岩石电性的变化过程,反演并分析岩石损伤状态,构建岩石宏观力学性能和电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岩石电阻率测试及评价岩石损伤状态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同种岩石强度离散性的实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同一种沉积岩石强度具有离散性的特点,采用超声脉冲穿透法测量岩块波速并进行岩石力学试验,验证了波速相近的岩石具有相近强度的结论,从而为尽可能避免因岩石离散性而带来的盲目试验提供了一条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石灰岩扩容过程中的物理参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轴实验对石灰岩扩容过程中物理参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岩石存在裂纹稳定性传播与裂纹的非稳定性传播和宏观破裂过程;在前期研究三轴实验中横波速度极大值作为岩石应力门槛值的基础上,增添了横波的衰减系数的最小值,即品质因子的最大值作为新的判据;提出了裂纹稳定性传播阶段与裂纹的非稳定性传播阶段分界的特征是:横波的衰减系数、横波损伤因子、泊松比、体积应变曲线在该分界处出现拐点。将其归属于裂纹从局部微裂到宏观贯通时破裂的特征,该分界点处在岩石的应力门槛值与抗压强度之间。此项研究结果具有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石膏、凝灰岩、大理岩进行单点屈服三轴试验的尝试,从实践上验证了单点屈服三轴试验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吉林省板庙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渗透实验、压缩实验、三轴试验、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整理并得到了用于描述堆坝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数据和实验曲线,为开展堆坝材料研究,系统分析堆坝材料物理力学特性及开展坝体稳定分析和抗震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拟拓展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岩石力学特性实验与数值试验及现场教学两个部分,构建集理论教学、物理实验与数值试验、现场教学于一体的岩石力学综合教学模式,以期推动岩石力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岩石力学室内实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建立岩石力学数字实验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该数字教学平台采用颗粒流程序PFC构建,内容包括岩石的三轴压缩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及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该平台可形象和直观地展现岩石试样在外荷作用下的变形和破裂过程、应力应变关系及内力变化,并可进行实时操作和制作成动画进行讲解。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拓展数值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探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选取红砂岩作为试验材料,以冻融循环次数、围压作为研究指标,通过设计影响因素测试试验,探究这两项指标对岩石性能的影响。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围压、冻融循环次数两项影响因素对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有较大影响,力学性能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取圆柱状岩石样品在三轴压缩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特征,克服常规压力室加载结构和岩样外形对声发射传感器安装的限制,对岩石三轴压力室底盘进行结构改造。采用新结构的底盘能够较为全面地采集石灰岩三轴压缩变形中完整的声发射信号。借助Matlab软件自备的时频分析方法进行声发射参数特征及声发射频谱及时频变换分析。从得到的频谱分布点图与时频变换三维图可以看出>230 kHz的中低频段幅值较大,而>230 kHz的高频段幅值较低;在中低频段有相对集中的主频,约175~190 kHz及75~90 kHz。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加载初期的声发射信号低频低幅值成分较多,而在破坏前高频(低幅值)和低频(高幅值)的幅值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岩石力学教学的日益发展,运用传统的岩石力学室内实验进行的教学形式具有局限性,为实现岩石力学复杂实验教学的可视化和重复性,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平台ABAQUS在教学中设计并开展特殊岩石(如盐岩)的单、三轴数值仿真力学实验,学生可通过模拟云图直观地了解岩石受力变形破坏的全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重复性的模拟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将岩石理论与实验结合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岩石力学专业知识,为培养岩石力学领域的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参与实验难度大、数值实验可视性不足的弊端,提出了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实验课堂的教学方法,并给出了油气工程岩石力学微课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以制作常规岩石三轴压缩实验微课为例,指出录制岩石力学实验微课时应遵循直观性、优选性以及操作规范性原则。分析了微课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征和优势,并探讨了微课模式在油气工程岩石力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油气工程岩石力学微课实验教学具有节省教学成本、真实性强、安全环保、易于激发学生积极性等优点,可为油气工程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岩石力学作为岩土与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目前实验教学体系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需求。首先分析了广西大学岩石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基本-综合设计性-个性培养"3个层次的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最后对岩石力学三层次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与创新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