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探索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重大灾害事件不仅导致人民巨大的生命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而且也给亲历灾害的幸存者带来了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本文重点回顾了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地震和8.8舟曲特大泥石流三大自然灾害后,我国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历程,分析了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意义,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主要经验与贡献,同时,对我国灾后心理援助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图书治疗与灾后心理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灾难造成的心理创伤,各国都非常重视心理重建工作.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次心理辅导能够解决的.在我国现有经过训练的心理学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图书治疗"是灾后心理重建的有益方法,积极地开展图书治疗,对于帮助灾后人们恢复健康的心灵,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人为灾难因具有不可预知性、不可抗拒性及造成毁灭性后果等特点,使得其对社会公众的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心理冲击。文章描述了突发人为灾难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群体行为表现,阐述了突发人为灾难对个体和群体心理影响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突发人为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施,以及开展长期灾后心理援助的模式。我国近年来突发人为灾难多发,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的研究与应用将会有力地提升全民预防和应对突发人为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坏性的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和财产的损失,还给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灾后的心理援助对于重建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灾难后可能出现各种应激心理反应,甚至造成长期心理疾病。心理援助需要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本文介绍了国外灾难心理援助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也对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震灾害对灾区中小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教育部日前开始研究部署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工作。教育部党组会决定,要认真开展受灾学生心理援助,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学生的救助工作、地震死亡师生的抚恤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表示,要编写心理援助手册,在“六一”儿童节前免费送到灾区中小学生手中。陈小娅要求教育部所属的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高校,要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开展网络咨询。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针对玉树异地复课生由于家庭的变故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导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分阶段开展了一系列心理援助活动。在取得了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灾后异地复课生心理援助的新模式。从而认为,以当地民族文化为立足点,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本民族传统助人方法相结合是灾后心理援助的理想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协论坛》2008,(6):3-3
5月14日下午,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李小融教授紧急召开常务理事特别会议,号召全省心理学工作者紧急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研究了省心理学工作者在灾后公众心理疏导、恐慌情绪消除等方面展开积极心理干预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8.
重大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损失,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创伤。及时、有效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避免灾难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目击者、救援人员等人群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损伤。文章概述了重大自然灾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灾后心理危机的特点;总结了既往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了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建议,如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的法律制度、明确政府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角色、建立并完善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和体系、建立完整和高质量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等。希望文章能为日后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科院心理所承担的院重要方向性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应急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是中科院以“创新为民、科技救灾”的总体思路为指导,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为抗震救灾提供科技支撑、为灾后重建服务所进行的重要部署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每个人的心灵。作为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除了身体创伤之外,心灵同样经受了一次巨大的浩劫。地震发生后,已有至  相似文献   

11.
薛美琼 《科教文汇》2012,(25):184-185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全面覆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发展教育,在做好新生心理档案的基础上,逐渐把重心放在心理发展教育上;应把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工作纳入其中;应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内,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走专业化建设、业务垂直化管理、规范化运行的路子;建立可靠、开放的高教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2.
董丽娟 《科教文汇》2014,(4):193-193,195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雅安的芦山地震,每一次地震都会给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并在身心、认知和精神上表现有一定的创伤应激障碍,因此,需要针对地震灾区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创伤的反应特点,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着重分析人文关怀在灾区儿童心理干预中的运用,以及人文关怀对灾区儿童心理重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从心理疏导拓展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并进一步拓展到内涵更丰富、目标更明确的社会心理服务,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达国家在关注心理健康降低医疗成本、发挥智库作用影响公共政策、运用新兴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可供借鉴。我国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已经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心理健康服务来提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未来应向更全面的、支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心理建设发展。心理学工作者要切实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认识,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理论,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胡春香 《科教文汇》2014,(4):191-192
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也不例外。肥胖除了会给我们的生理健康产生危害之外,还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及较低的自我评价和自尊水平。但是,现有的关于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主要是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对心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拟从肥胖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策略,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俊茹 《科教文汇》2014,(4):187-189
目的:分析地方:校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占总数的65.385%;女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男生;本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专科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均显著低于理科生和艺术生。结论:地方: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性别、学历、年级和学科等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心理科学已成为当代前沿性学科。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心理科学,而心理科学也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着巨大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心理学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与可能。应考虑集成社会科学、心理和行为科学、脑科学、遗传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研究,针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心理学问题,分别从个体、群体和文化层面,开展心理健康,重大社会事件的应对、影响社会和谐的心理因素与认知机制等重要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登建 《科教文汇》2012,(23):14-14,16
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习惯、心理、态度等方面。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积极组织班团活动,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让学校和家庭共同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孙晓燕 《科教文汇》2013,(27):196-196,203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它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档案工作人员由于受到工作性质的影响,会不同程度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要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达到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分析档案工作人员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一些进行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