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插图,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见王勃1.走进滕王阁  相似文献   

2.
郑芸 《四川教育》2013,(7):58-58
一、政治泛化,对话文本拔高教材 【现象点击】 有位教师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当课接近尾声,老师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后,说一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众说纷纭)生1:我从课文中体会到了树木的伟大,他能为人们点燃灯,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两只鸟蛋》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童叙事诗。在学习了《识字三》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课文和理解文意难度都不大。因此,要紧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教学目标】1.认识"蛋、取"等12个生  相似文献   

4.
李静 《广西教育》2010,(31):44-44,4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课文《蒲公英》。【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充满童话趣味的课文,因此本课教学首先在“趣”上下工夫。一是充分朗读,触摸童话语言本身的“童话味儿”;二是让自由的想象成为学生思想的“沸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蒲公英的自由自在,感受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孟子寄寓其中的思想。【教学方法】迁移法、讨论法、导放法(导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自读《弈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6.
张勤 《山东教育》2010,(10):18-20
<正>【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献出我们的爱"这一专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还有一篇略读课文《好汉查理》和一个语文园地。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会几个典型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掌握课文中几个“之”字的用法。2.锻炼搜集资料和口语交际能力。3.树立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的思想。培养全面认识客观事物的世界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树立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的认识观。难点是掌握课文中几个文言实词的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学生七嘴八舌介绍作者。2.指定学生介绍作者。3.教师总结补充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二、激发趣味引入讲述《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另外两则。三、请两三名学生讲述课文的故事,其他学生对…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浅显,但文本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有点长。为了摆脱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略读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创设的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讲故事的主题活动中提高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教学目标】1.通过语境创设、图片观察等加深学生对事物特点的认识、感受;2.通过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探索银河的兴趣和志向;3.模仿课文1~4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问一问银河,并写下来;4.学写两个生字"宇、宙"。【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例】《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  相似文献   

11.
陈卫兵  范里 《中国教师》2012,(12):68-7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课文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领悟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2.体会课文中描绘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 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两个不懂的问题: 周恩来劝宋庆龄搬个家,但是宋庆龄说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刘漫凝 《山东教育》2010,(10):21-23
<正>【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及"语文园地五"。在一至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多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  相似文献   

14.
【课例】这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在简单复习之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一下。学生在认真地朗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现象一】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不置可否。如一位教师教《小动物过冬》,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再读课文,并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同学们刚才初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小动物过冬  相似文献   

16.
许冰 《小学语文》2008,(5):30-32
【教学准备】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学习后进行。【教学目标】1.了解、欣赏与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有关的京剧,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2.阅读并尝试运用京剧的有关唱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3.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教学目标】1.通过语境创设、图片观察等加深学生对事物特点的认识、感受;2.通过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探索银河的兴趣和志向;3.模仿课文1~4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问一问银河,并写下来;4.学写两个生字"宇、宙"。【教学理念】紧扣低段课标,根据文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在公开课《北大荒的秋天》中,这样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在教授“小河清澈见底”这个片段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为什么小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学生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事物的。2.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家乡在大海边,有美丽的沙滩,美味的海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海有关,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小说,也是中学文学阅读教学中的精品范例。但对高中藏族班学生来说,课文篇幅显得过长,语言意蕴过于丰富,主题深奥难懂,且课文背景文化远离其生活实际,要读懂它,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