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生本教育在改变着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中引导教师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说道: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课程实践中仍存在过于关注课程与教学的现代化热潮,不能脚踏实地围绕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探索,围绕学校课程目标、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及持续的课程素养能力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学校文化等因素做深入的解读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围绕学校课程进行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新应用,引发人们对"大脑是如何学习的""重构学习方式"等教育话题进行热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其"形象直观、快捷高效"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素质教育教学的脉搏,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乐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整合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让学生在科技的海洋里遨游,为信息技术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有关专家已经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改革,教育信息化就是实现变革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就有了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就有了整合的必要性了.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课件能否成为教材的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有关专家已经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这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常识。因此,学校教育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引入教学。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简要探析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例——互联网搜索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所起的教学作用,阐述了互联网搜索对于中学生学习的意义:提高了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大脑的存储空间和处理能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加强了对社会认知和适应能力……从而提醒人们可以试着换一种角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问题,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社会,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时,也转变着人们的思维品质与文化特征。为培养合格的数字公民,信息技术教育需要从"信息技术常识(Literacy)"教育转向"面向学科核心素养(Competence)"的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界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和信息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高速连接,构建起天地合一的全国性的大规模的远程教育服务网。这一开放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技在美国风生水起,e school news日前发布的一篇文章总结出2015年度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十大教育科技创新方向。文章指出,到2016年,100%的K12学生会将移动设备用于教育。1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公平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习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便捷有效的信息技术。曾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教育资源,如今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分享。教育资源共享对教育平等化问题作出了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科技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教育技术方兴未艾,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概念的提出使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上衍生出一系列Arc GIS、Google Earth等信息技术教学软件,为中小学地理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使教学内容呈现更加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整合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产品的普及,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为了迎合这一社会发展现状,我国技术教学也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前沿性质的学科,具有鲜明性强、实践性高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的应用以及团体合作的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习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学习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体现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教育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形式,当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科学技术滚滚浪潮的洗礼。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物理教学成效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提高对计算机的重视.邓小平曾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的普及,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变革.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不断增强,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契合信息科技课程特征,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教学成效。本文全面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并根据其具体教学流程,从任务设计、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开展、评价反思和拓展应用六方面详细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科技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现代化电子设备与教育的兴起,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学习方式,促进了学校教育向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起来,灵活教学。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把握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注重实验方面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进行浅要分析,从而为初中物理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