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桥娣 《广西教育》2014,(41):32-33
正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习作教学应当把教师的修改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一、示范评改《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习作前,教师必须进行修  相似文献   

2.
写作(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然后根据"共性"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的自改习作的能力,是当前习作教学中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王强善 《考试周刊》2013,(32):47-48
作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应更加"给力",给予学生"正能量",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评价应走向自主、开放,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丰富体验,提升习作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版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高年段学生应该具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的习作能力。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在这个年段培养学生修改能力有多重要!毕竟"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不仅要求学生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语感,同时也要在平时习作中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这样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不仅训练学生习作,还要学会修改习作.批改作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指点,通过示范修改,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习作的修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要有针对性.习作修改的良好习惯要逐步养成,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提高自改作文能力,最终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将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它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鲁迅先生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习作者本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克服传统习作教学中学生只知"作"而不知"改"的弊端,把习作的评改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这项要求突出了大语文观,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又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论述:教育学生明确修改习作的意义;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习作修改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重视对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对多种修改方法的指导,注重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针对教材中有关习作修改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要充分揣摩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兴趣激发、路径选择、多维评价等方面入手,扎实提升学生的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习作很重要,习作的评改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作文的评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近年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读书收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整合和筛选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习作评改教学借力思维导图,同样能大大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学会修改是一个教学难点。习作互评能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习作互评的作用,明确习作互评的标准,掌握互评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玉雕为饰,文改为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批改才是高效的、智慧的、灵动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正"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习作评改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得很明确:"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在修改中得以提高习作水平。"但是,我发现目前的习作评改仍然是教师在唱主角。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学生的作文,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也认为自己辛苦批改作文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种工作方式换来的成效并不高。教师包办批改习作,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相悖的。所以,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习作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评"与"改"。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跳出熟悉的教学模式,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习作的"评"与"改"。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都是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收效甚微.因此,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十分必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在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实施建议里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曾多次尝试让学生自改习作,形成作文批改"三步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必须加强教学设计,放缓习作坡度,因材施教,读写结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引导学习积累习作素材,拓宽习作材源;培养学生互评、互改、自改能力,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过渡办法,因势利导,培养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巧"扶"善"扶",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循序渐进,培养自主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学进 《生活教育》2014,(1):116-119
正习作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实践中,只有为他们搭建适合的"评改支架",教给他们主动修改的"路径",才能提升他们善于评改的品质,形成高效评改的能力。一、创建"量表",引领主动评改方向叶圣陶指出:"习作评改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评后修改,是习作训练的重要一环。然而,长期以来,这个习作训练环节却普遍存在"弱化"的现象,影响、制约着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二次习作",并加强管理与研究,采取"可操作性的‘二次习作’方法"、"自主性的‘二次习作’训练"、"激励性的‘二次习作’评价"和"过程性的‘二次习作’展示"等指导策略,以有效引领学生做好习作评后修改,提升习作质量和能力,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修改习作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习作修改是一个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自主修改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文。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给学生科学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合作修改,并指导学生参与综合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教师精准的习作指导是学生习作质量提升的保证。在三年级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的习作教学指导课上,教师可以从习作前、习作中以及习作后,为学生提供选材、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多方位的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王顺 《考试周刊》2014,(99):57-57
修改是习作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的提出,对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改和自评,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分享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步改变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全依靠教师评改的传统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耗时低效的现状,重新认识习作评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