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图"作为数学教材的新增板块,是"新教材"承载"新理念"的重要载体.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主题图"用于课始.以供学生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一旦新课所需的数学问题正式提出后,"主题图"便完成了使命,退出了课堂.  相似文献   

2.
苏爱荣 《宁夏教育》2012,(Z1):93-94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入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内涵丰富的"主题图"为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然而,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由主题图呈现信息,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展开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图中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寻找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数学信息。课堂教学中,主题图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一课,第一次教学时,我直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第一次教学片断:师(出示主题图,如下):认真观察主题图,你能发现哪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生动有趣的主题图,活用主题图,唤起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占据着很大的篇幅。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正确使用主题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巧运用,落实探究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巧妙地运用。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巧妙运用教材里的主题图,深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让  相似文献   

6.
杜辉 《教育文汇》2013,(9):33-34
读懂教材,读懂主题图,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主题图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现实。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理解和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意图,用好、用活主题图,让主题图的教学更凸显课堂教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正>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很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呢?一、引导提出有效的问题现行的小学数学新教材有很多的主题图,在主题图的呈现时机上教师可以灵活处理,特别是需要根据自身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进程或动态生成需要,把教材原有"主题图"适时呈现,使其充分体现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题图顾名思义是所授知识点的"主题"所在,是将无形的数学模型渗透在现实的生活中,它可分为"单元主题图"和"课时主题图"。如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六章"时、分、秒"。首先出现了"我们赢了"这幅单元主题图,然后分别摘取图中的部分内容为教学素材进行研究导入新课,直观化地呈现问题。其主题图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自然情景、活动方式和对话形式。如何引导学生借图解题,我从以下四个方  相似文献   

9.
《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主题图"为教师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主题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应该透过"主题图"的背后,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诱发他们积极的思考心理倾向,把知识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的数学苏教版教材中,主题图是一个大的亮点。但教师在实际使用"主题图"时会存在着许多误区: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或机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主题图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主题图是数学课本中的插图,它作为一种生活情景形式呈现学习素材,既生动又直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题图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场景,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通过创编主题图,可以增强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杨晓燕 《小学生》2013,(2):32-3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属于自然情境类。另一类则是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属于活动方式类。它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不管是哪一类主题图,教材只是向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方式。在实际运用中需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童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趣味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与旧教材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的练习题设计相区别,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在设计练习题时,更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符合各学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了比较丰富的图片信息,这些表现数学学习主题的图形、图表、图画(包括必要的文字)等,称为"数学主题图"。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相似文献   

16.
<正>打开一年级数学课本,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色彩斑斓的画面,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把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用一个小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它就象是一本漂亮的卡通故事书,让人赞叹不已、爱不释手,仿佛徜徉在美丽的童话故事里,让数学充满了魅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画?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懂这充满魅力的数学呢?一"、魅力数学"可以这样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的主题图,教材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怎样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经常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信息课堂化,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一、激发学生兴趣《面积的认识》是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的入门学习。教材安排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最大的亮点是"主题图"的呈现,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解题策略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时产生的思维方式。有效的解题策略能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寻找突破口,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数学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特点,通过课堂渗透解题策略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借助主题图,渗透解题策略小学数学教材设计很多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对数学学习的引导有很大的作用。主题图内容丰富,是渗透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主题图,领会图意,把主题图与文字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补充、矫正,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