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因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得更为完善,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特色项目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之间互融互通、相互促进的和谐互动关系.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对活动主体——学生的关注;加大对特色体育项目硬件设施的投入,构建两者互动的桥梁;营造特色体育项目的活动氛围,构建互动的环境;多维度打造两者和谐共建的途径,实现高校体育特色项目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共建.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的方法,在调查闽台高校体育社团各自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闽台高校之间体育社团的交流现状和意义。研究表明:通过闽台高校体育社团的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校际间联谊,促进两岸青年学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但闽台各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差异与不足,导致其交流项目内容比较单一,互访的学校甚少。通过加强闽台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和利用闽台特色的时尚运动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台湾高校体育社团的吸引,以形成交流制度化模式,并积极构建两岸高校体育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两岸高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民族健身操目前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中独立的一个竞赛项目,具有民族性、体育性及观赏性的项目特征,它以其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高校开展民族健身操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构筑独特体育群体文化,增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丰富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增强体质、提升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育特色学校和项目建设是学校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和凝炼校园文化的主要抓手。浙江省自2007年始在全省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和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以来,已共有484所学校的618项次被列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这些项目的分布特征、类群特征、地域特征、学校类型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态势如何,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体育教育管理者们关注和了解。研究结果如下:①体育特色学校和特色体育项目建设率分别为87.4和75%;②田径和三大球是体育特色学校的主要建设项目,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呈现较均衡的多元化特征;③体育特色学校地域分布较均衡,高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高职高专院校亟待加强;④体育特色项目的文化性、普及型以及传承性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目前已有47所高校的32个项目成为体育特色项目,但许多高校对其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专家、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体育特色项目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供决策部门和建设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在丽水市景宁畲族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二千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地方特色体育项目有促进作用。文章以丽水号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为例,针对目前景宁县主要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占比重和开展的项目种类;从事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人群,以及锻炼者对锻炼效果评价;满足于传统体育开展的场馆建设现状等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并加以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该县民族传统体育的建议,以期景宁传统体育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并在民族传统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呈现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软实力弱的瓶颈现象;体育文化形式趋同,缺乏个性和特色.提出:以文化强国战略理念为出发点,融合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进行创新,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余小平  李率文 《精武》2011,(5):87-88,90
目前我国民族类高校中所开设体育项目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与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相悖。文章阐述了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出发,对如何进一步确立民族健身舞在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为民族健身舞在民族高校的普及、开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别从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现状、建设原则、评价体系构建、管理体制、制约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基本设想。据此提出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为武术类、养生功法类、民俗体育类和少数民族体育类,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些项目的开展对现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助于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及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江苏省高校体质弱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体育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以期为我国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育提供合理的发展策略和理论依据,并为实现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长期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路径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指导;以高校体育文化特质性建设为主线;以"以人为本、创新为先"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高校体育课程文化建设为主题;以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以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为基础,同时防止去意识形态性、过度政治化和泛形式化三种倾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交往观为指导,借鉴交往教学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的教学特点,研究体育教学中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旨在提供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实地访谈等研究手段,对比分析江西省南昌地区城乡群众体育之间在体制及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体育锻炼观念、体育锻炼参与特征、体育锻炼项目、场所的差距,并对差距的成因从制度经济、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社会环境方面进行剖析,最后从发展思路、政府作用、制度改革等方面探寻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主要途径以期为体育行政部门统筹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现代教师教育理论、民族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与民族性理念相结合的视角来阐述"特色化"的含义,并结合云南省的特点,分析边疆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性,提出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研究认为特色民族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立足云南,面向边疆民族地区,依托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结合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以体育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实践手段,构筑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省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是按照体育的项目特点进行分类组合而设计的一组课程内容体系。文章采用心理测试、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多重性。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是在“完全学分制”下结合项群理论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模式,不断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的全民健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居民全民健身的意识不强,居民区的体育设施配备不足,缺乏健身指导人员,且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的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场所选择和锻炼的项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大众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和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为居民全民健身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殷鼎 《浙江体育科学》2021,(1):53-57,10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等,从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二维度,对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经验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会教体育”为核心设置课程,“严进优出”为原则进行管理,“实践现实”为要义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以“宽松多元”为宗旨养成研究人才,“实用服务”为理念引领研究行动。这些经验,为我国“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极其丰富,是学校体育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文章在系统调研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多维路径,以期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和传承民族文化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非物质文化学遗产为研究视角,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着眼点,遵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特性,促进学校教育与民族体育的融合,构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并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文化性""健身性""传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