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女大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等,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普通高校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但存在着差异,男生相对好于女生。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特点,从总体上看,大、中、小运动量分布不是很均匀,大部分女生侧重于小到中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参与倾向是较为积极的,她们在周围群体的行为及学校教育的引导下,更容易受其感染而使个人的体育参与意识受到启发,进而激发她们从主观愿望上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性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文欣 《体育风尚》2021,(5):251-253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大学生体育运动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关系,对标国家于2019年7月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下称《计划》)中鼓励提倡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标准,考察大学生达此标准的达标情况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提出大学生合理体育运动量的指导意见,旨在引领大学生重视体育运动,合理安排体育运动量,促进综合素质提升,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建议高校、学生及家长增强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以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体育运动量,提升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省五所高校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学校(海南师范学院、海南大学)一、二年级学生120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2人,女586人,平均年龄为20.6501.08。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海南省大学生运动量状况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由3个条目组成,分别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3个方面来考察,调查与评定测试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水平与等级。把海南省大学生运动量的平均值以及男、女大学生运动量的平均值与我国体育人口所要求的最低运动量(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计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处于中低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短、运动频率较低、运动量较少;男生体育活动等级明显高于女生,文科生体育活动等级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深;男生手机成瘾倾向显著低于女生,文科生手机成瘾倾向明显高于理科生。(3)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体育活动等级的手机成瘾倾向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无运动量到中等运动量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中等运动量与大运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4)除突显行为外,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体育活动等级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其中,性别指标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体育活动等级显著负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且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现实状况,寻找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并找到科学的解决方式。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北大学本科生600人的体育锻炼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1)大学生总体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8.33%和42.58%,男大学生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做小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占74.17%、中等运动量的占16.67%、大运动量的占9.16%,其中中等运动量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最低,其次为大运量和小运动量;3)大学生焦虑、抑郁标准总分与年龄、年级呈正比,与性别、运动量呈反比。结论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运动量的选择对降低抑郁、焦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SCL-90、PARS-3对我国高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运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被测量的423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编执、精神病性等症状方面其因子均值明显低于小运动量沐育锻炼者;大运动量者的躯体化、敌对性症状明显比中运动量者严重。因此,改变现今只在一、二年级大学生中开设体育课的传统做法,在一至四年级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中等运动量的体育课,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设计“K-A-P”调查问卷表,调查1200名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营养行为,测学生的身高、体重,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旨在了解广西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为进一步作好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运动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3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认知评价取向与意向性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认知评价取向与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运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量与认知评价取向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女生认知评价取向水平与意向性取向水平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的知评价取向水平高于大二和大三。(2)运动量与认知评价取向之间存在负相关,体育锻炼水平越低,认知评价取向越高。  相似文献   

9.
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了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分别采用改编的<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的测量,被试为西北民族大学196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参加运动的动机得分最高的是认同调节,其次依次为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与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在调节和无动机则与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能够积极预测锻炼行为的各个方面,外在调节对锻炼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大学生运动量等级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运动量等级的大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大学生同龄段水平;性别差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不同运动量等级的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参加中等运动量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考体育加试之前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育考生在考前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仅限于常识,认为考前营养补充对运动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考生考前的饮食行为比较合理,几乎没有体育教育考生使用营养补品。  相似文献   

12.
利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不良率低,肥胖率较高;大学生饮食习惯存在一定问题,且普遍缺乏营养知识;男女生月饮食消费水平不一。建议在高校普及营养知识,加强学习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师范类和综合性院校大一至大三男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和饮食行为总体表现尚可,近半数学生具有荤素营养搭配的饮食观念及习惯,饮食较有规律,对营养素的态度及行为较正确。但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主食摄入量过少、不重视早餐、挑食、膳食不平衡等,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营养教育内容,鼓励大学生多渠道获取营养知识和提高健康认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选取50名大学生实施体育健身方案,考察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锻炼的行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和主观标准两个维度;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A型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检验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A型行为的影响 ,采用A型性格自测量表对大学生前后两次测试。结果表明 ,大学生中A型行为相当普遍 ,属于A型性格类型的学生较多 ,男生比女生有更严重的A型行为倾向 ;通过太极拳教学可以改善大学生的A型行为倾向 ,太极拳学习和锻炼是一种治疗A型性格的有效方法。太极拳学习和锻炼通过调节生活节奏、释放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打破强化A型行为的恶性循环———“快节奏生活方式→心理压力→A型行为→快节奏生活方式” ,达到治疗A型性格和干预A型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查阅大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体测数据,分析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的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的“不健康”行为的性别差异和追求“健康”的手段,并试图为进退两难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出缓解之道。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好的生活方式和体测成绩;面对下滑的体质和不合格的体质测试成绩,部分学生采取错误的方式追求“健康”结果。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表现的问题以及大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从测试本身、测试过程以及学生体育行为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瑾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9):81+125-81,12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态度的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维度对学生总体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有较强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大学生健身运动的参与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MS运动动机量表和问卷调查表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动机进行测评,并比较和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及地域来源的大学生在运动动机及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运动动机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影响较大;不同类型大学生在运动动机方面存在差异;各种主客观因素也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参与运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武汉地区独立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健康和卫生意识。91%的学生对体育有良好的认知态度,并能充分认识到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在校所学专业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且与年级也有重要联系,在健康意识方面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呈上升趋势,大二达到最高,大三、大四则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下降。大学生的健康愿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与他们对健康的良好认知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