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北海"水上居民"疍家是一个"以海为生、以舟楫为家"的特殊群体,其传统民俗体育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疍家上岸后,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传统体育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疍家传统体育的适度开发,可以增加北海滨海体育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在于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多样性、活态性、原生态性、民俗性、包容性、群体性等特征,其发展策略应注重"文化自觉"意识、"学习—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营造"文化生境"、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管理和参与体制、产业综合化发展、"非遗"申报、教育引导等方面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辽宁地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辽宁地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性、民族性、娱乐性、兼融性是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特征 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其发展的方向 学校体育模式、"全民健身"模式、旅游模式、产业化模式是继承和弘扬辽宁地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研究辽宁地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与弘扬,有利于保持辽宁地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开发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对于丰富民族文化,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兴盛或衰落的历史缘由及规律,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借鉴中国的龙舟运动等体育项目的成功经验,选择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的部分成果,实现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体育转化,部分提炼和发展为竞技体育,选择普及性广泛的体育项目,走社区体育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推广。使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壮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壮族同胞的喜爱。文章以桂西高校为例,结合桂西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资源,将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让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之精神,也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闫艺 《四川体育科学》2011,(2):29-32,61
综合运用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和宗教学等交叉学科的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化是导致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变迁的特点如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实质是"颠覆性的";经济生活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最主要动力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实质是从"碎片化"到"重塑"。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从文化宏观层次即多元性和开放性着手,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文化冲击进行具体剖析,并指出需要重新定位"多位一体"的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8.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仰的衰弱,引发了一场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是否要"现代化"的争议。针对争议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应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思想认识正本清源,深刻认识到创新才是发展的灵魂,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只能使文化的传承走向消亡,民族传统体育只有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兼容世界其他体育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生存困境,并利用文化变迁理论重点研究了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方式。从中得知,在本民族文化不断被汉族和西方文化所"涵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通过"二次创新"和"传播"机制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的传统体育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文化遗失",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1.
王常安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96-1098
为了解地域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3类,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予民间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资料和归纳整理等研究方法,对格萨尔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特征以及格萨尔体育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格萨尔体育文化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藏区经济的一大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格萨尔体育文化资源;积极探寻格萨尔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契合点,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危机;最后,指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潘志国 《体育学刊》2012,(5):127-129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形式多样、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和样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了文化迷思和路径依赖,失去了自我价值的肯定。随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旨趣、内源性动力和文化自觉的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正在寻求文化突围,精英群体和国家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寻根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了我国南部沿海区域文化生态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和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体育物质、体育经济、体育社会和体育文化4个维度的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把15个指标分成了发展和协调两类指标,分别给出了两类指标和总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化区理论,结合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特征地域差异的客观规律,将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区分为东北、华北、华南、西南、西北和青藏6个区。指出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地理分布特征:不同项目分布范围具有差异;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体育项目与该民族地域分布大致相同;同一项目在不同区域各具特色,同一项目在同一区域内也有差异。阐释影响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地理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7.
形意拳作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学生担负着形意拳这一拳种的继承和发扬,根据国家体委段位制教材的编写,认为将形意拳初段位教学内容设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对形意拳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符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为中学体育武术课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习武人口,促进形意拳的继承和发展,并针对学校开设形意拳初段位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民俗学视野中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学科的研究范围看,民俗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中关系十分密切。民俗学的视角深化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认识。民间文化遗产的研究、整理和保护也对保存和延续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化随着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而得以不断强化。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化所引发的文化变迁进行分析,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化既是其规范发展的过程,又是其特色逐渐褪祛或丧失的过程,提出应理性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化过程中的异化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