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德华  付安庆 《时代教育》2006,(12):105-10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人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入门向导。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兴趣氛围为地理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地理教学氛围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软管理,管理是硬教育”。教育既然属于“管理”的范畴,自然应该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去思考。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这些智能因素,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组成,尽管它们不像智能因素那样有一定完整的结构,但其作用必须重视。大家不是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谓“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一旦学生对语文学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在教师指…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的兴趣教学合工大附中郑群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它对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将“非智力因素”教育中的兴趣培养,引入历史教学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一、用新颖、生动的“导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历史课的成功,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它的开头决...  相似文献   

5.
现代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思维特点是非智力因素占优势,而“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我探索的兴趣作文教学有“情境作文”和“研讨作文”。一、情境作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引起思维”的情  相似文献   

6.
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兴趣的重要性。与智力相比,创新能力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如:兴趣、动机和意志,而兴趣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起杠杆调节作用的。在兴趣的推动下,学习才能深入,创新才有可能,因此我们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黄斌 《中学文科》2005,(1):26-26
实验研究表明,除了智力特别优秀的所谓“天才”和智力有缺陷的“低能儿”外,绝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无很大差异。对于一个智力正常人来讲,决定其创造性水平高低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兴趣、情感、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在环境教育条件及智力水平相等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与提高。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地理教育的感情因素,是非智力因素中影响地理教育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也是接受地理教育的向导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所在。所以,现代高中地理教育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对非智力因素中兴趣这个关键因素的培养,利用兴趣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接受地理教育的主动性。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行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除少部分英语成绩优秀的“精英”外,绝大多数学生英语成绩中等偏下,成为有待提高的“待进生”。如果对这大部分的学生不采用科学的学习英语的评价,将会使他们失去学英语的信心与兴趣,更不用说实现我国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了。本文拟依据教育心理学关于学生的非智力差异理论来分析如何科学地评价“英语待进生”,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一、“待进生”非智力差异因素的特点1.“待进生”认知类型方面学习方式的非智力差异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非智力差异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既包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包含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在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通常包括心理进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近些年,人们在“智商”的基础上,创立“情商”这一新概念,它与非智力因素是名异而实同。实践证明,有些学生正因为…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认为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也叫动力因素或意向活动因素 )。它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意向、毅力、意志、性格、习惯等。它属于人类的意向活动范畴 ,它对智力因素的开发起着积极的作用。”物理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物理教学不能脱离育人这一教育的总目标。教育实践证明 ,许多非智力因素对物理教学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智力因素相比 ,这种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间接的、潜在的作用。1.兴趣因素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心理学方面的专著 ,就会对兴趣这一…  相似文献   

12.
刘金华 《新疆教育》2013,(12):116-117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量的智力测验和实验成就并不单单取决于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兴趣是知识之母,是创造的必然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根本就谈不上创造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敲开学生兴趣的心扉。  相似文献   

13.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和思想品质等方面,学生的学习质量,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制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化学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要开发学生潜能,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要顺利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化学课堂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下面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直接动机”,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记忆,使繁重的学习变为愉快的享受,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就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 ,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是相互促进 ,相互配合 ,相辅相成 ,协调统一 ,相互制约的关系 ,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或只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是偏激的做法 ,只有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实行“双向开发” ,才能发挥人的潜能。1.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手段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成才的起点”。美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15.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犹如孔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占有者、课程的主宰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单纯接受转变成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针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优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更有利于智力因素的发展。其理由是:1.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姚张华 《教育》2013,(2):50-51
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成绩差距会逐渐拉大,一些原本比较聪明的学生成为了学困生。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别。从“学”的方面看,。是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较大:二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性不明;三是学习方法不对,死记硬背套路多。从“教”的方面看,一是教育思想问题,忽视了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二是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脱离学生认知实际,教学只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结论产生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成绩差的丰要矛盾在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凡智力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它是相对于人的智力因素而言的。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基本因素。沈德立说:“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学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从强化目的性教育,增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提高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感情,克服心理障碍;及时反馈成果,适当评价学生四个方面阐述了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现就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学法指导,谈几点建议与大家商榷。 一、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潜移默化、旷日持久的积累过程。因此,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智力因素的发展,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和谐共振中相互促进,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尤为重要。 1.注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做法,赏识学生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