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01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发文批准在苏州高新区建设全国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并于2003年1月成立作为产业园的运营主体--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国内首家以企业化运作管理的环保特色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是苏州高新区内的首个"园中园",也是在苏州高新区明确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打造循环经济特色园区的指导方向下应运而生的首个节能环保专业园区。  相似文献   

2.
评述了Web中链接的分布机制--优先连接与均匀连接.大型链接网络中,可用二者结合的混合机制对链接分布现象进行解释.整体而言,链接分布呈幂律分布,可用优先连接机制进行解释,但对于特定的网页集合,需用均匀连接机制进行解释.链接网络中,存在人为操纵的链接现象,如"交换链接"、"购买链接"等,两种机制均无法解释.引文网络与链接网络相似,本文提出可将链接分布机制移植到引文分布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11,(21):10-10
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科技与组织管理体系,但我国尚未形成灾害研究、预测和防治的系统运作机制。为此,专家呼吁--  相似文献   

4.
人际竞争情报传播模式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人际竞争情报传播特性,提出人际竞争情报传播模式.信源--竞争情报传播者、传播渠道--实体/虚拟社会网络、信宿--竞争情报接受者、网络环境--社会网络结构与群体行为因素,是人际竞争情报传播模式的基本组成要素.人际竞争情报传播网络受社会网络结构、个体和群体行为因素共同作用,结构是网络演化的外在动力,结构分析能有效揭示传播质量,行为分析能深入研究网络演化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合作农业推广网络治理模式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生产到推广往往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式合作。而基于"等级秩序"的政府主导型推广网络和基于"自发秩序"的市场主导型推广网络治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制度困境,进而从网络嵌入视角分析合作推广网络的治理逻辑,探索性地构建合作农业推广协同网络治理模式,并从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正式和非正式契约下的网络关系、动态化的运作过程、全方位的治理机制以及合作网络发展等角度对该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势科学是研究系统论、信息论、创新论及其他社会科学的新兴理论之一。虚拟的网络空间具有"差别最大化,而联系最紧密"等特点,因而拥有最大的"信息势";以IT科技、电子商务、云智慧为代表的网络新兴产业集聚模式符合"势增"驱动机制;构建信息人社会环境下网络新兴产业集聚要素模型,凝练出吸引力、管理力、创新力、转化力、资本力及辐射力6项关键要素,并依托势科学的"成群"原理分析网络新兴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云智慧等逐步演进的"园区集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安软件园的扎根理论分析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范式、构成运作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阐述西安软件园创新生态系统经过了孵化器集群向产业集群跃进、产业集群向联盟化平台跃进、联盟化平台共生关系进化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得到创新生态系统初步架构,以及物种内部创新惯例、物种外部传递惯例、网络惯例三个维度的运作机制,分析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创新的开放性和无边界性,提出"无围墙"创新概念,说明企业应进一步强化用户创新的作用,政府应强化"守夜人"职能。  相似文献   

8.
北京应用创新园区试点工作的开展,是我国继中关村科技园成功发展的另一个创举。应用创新中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是促进应用创新园区和谐发展的前提,应用创新园区应以挖掘用户的潜力、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为核心,同时理顺政府、企业和用户三者的关系为保障,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应用创新园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实现应用创新园区的目标。为此从建立应用创新园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必要性谈起,探讨了建立应用创新园区共享机制的"瓶颈",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赋能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下,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深入产业发展要素与服务模式创新,促使园区与企业"双循坏"转型升级.文章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改革"为背景进行高度情境化的区域样本研究,采用实证案例与访谈分析等方法,了解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机制的执行过程,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  相似文献   

10.
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为目标的第三代科技园区,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意外发现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将创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顺应时代的管理模式.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解析了"强政府推动"和"自发形成"两类园区的演化路径.结论表明,二者都体现了意外发现管理的内涵,通过信任管理和提供便利的方式,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从而提高园区的创造氛围.但具体表现形式有差异,前者要求由政府建立某种机制以捕捉园区的创造思维;后者需要引导产业流和知识流的对接,其中风险投资承担了捕捉创造灵感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