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集韵》作为反映中古音重要材料的韵书,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初年语音发展变化的状况。文章采用系联法对《集韵》韵类进行初步考证,以探究《集韵》韵类全貌,并探讨了陈澧系联法“切语借用”和“切语偶疏”条例的得失。  相似文献   

2.
散存于《经典释文》等书之中的刘昌宗音切,在文字方面,存在一些易生误导和易致误解的问题有待廓清。本文围绕这一议题,分四个系列提起讨论:引述人改拟注音字的问题,可从引述通例上着手定夺真伪;某些音切的主名,可通过相关材料比证的途径进行确认;注音字多音的问题,可结合刘氏音切的具体实际,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辨章;音切变例问题,应从被注字和注音字两方面着眼,在联系言语作品等相关因素考揆形音义的基础上进行辨章。  相似文献   

3.
系联汉语同族词至少需要音近和义通两方面的证据,而音近如何判定,很难准确把握。二王经典著作《经义述闻》的音训材料中存在一部分较特殊的音近材料,对于系联汉语同族词判断音近有一定参考价值。今不揣浅陋,试讨论之。一.何为特殊音近材料为研究《述闻》的音近标准,我们全面收集了书中的音训材料千余条。选材原则如下:(一)二王所述均收,统称“王氏”;  相似文献   

4.
《切韵》系韵书是中古音研究的核心材料,该系列韵书所承载的语音系统是“前溯上古音,后联近代音”的重要枢纽。学界对该系列韵书语音一直保有高度的研究热情,该研究领域而今已是硕果累累。文章将从音系研究、反切考察、又音研究、重纽研究等四个方面概述《切韵》系韵书语音的研究成果,从项目申报和硕博论文选题等两方面呈现其研究趋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建议,以求启迪后学,推动《切韵》系韵书语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音韵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古音学研究的成果令人瞩目,中古音研究也有长足的进展。在中古音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当首推陈澧。陈澧(1818—1882),广东番禺人,所著《切韵考》(附外篇)一书,创立了反切切语的系联法,从《广韵》的切语中推求《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雅疏证》所系联的词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379组同源词,并从中探求汉语同源词的语音关系特点和音转规律。  相似文献   

7.
《切韵》是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精髓在于其中的反切。陈澧首创"反切系联法",并系联考求出40个声类,311个韵类。其后,曾运乾、白涤洲、罗常培、陆志伟、王力、董同龠禾、周祖谟、李荣、邵荣芬等先生,先后致力于此,大大丰富了"反切系联法"理论,使得《切韵》音系声类韵类的考求结论更加完善。因为所据版本和材料有别,加之对一些切语的不同处理,以上诸家在最终的结论上还存在一定分歧。盘点理论,理清分歧,将给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切韵》系韵书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反切与音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切是东汉末年产生的一种汉字注音法,“反”和“切”都是拼合注意的间思,反切注音的基本原量为:反切上字代表切字声母,反切下字代表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产生的时代距今已1800多年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汉字读音也在发生变化,而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义各有自己的音变条件,因此,用古反切来拼现代音,许多切语就拼不出被切字的准确读音,甚至切出来的音在今天汉语语音本系中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规律识字,则会情趣横生,兴味无穷。 一、同形系联法。用某一偏旁带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简化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一是形旁串字,注意变体。偏旁形异而实同的心房串字如“志、态、快、恃、恭、慕”,刀旁串字如“券、契、划、判、班、辨”,手旁串字如  相似文献   

10.
《切韵》是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精髓在于其中的反切.陈澧首创"反切系联法",并系联考求出40个声类,311个韵类.其后,曾运乾、白涤洲、罗常培、陆志伟、王力、董同讯、周祖谟、李荣、邵荣芬等先生,先后致力于此,大大丰富了"反切系联法"理论,使得《切韵》音系声类韵类的考求结论更加完善.因为所据版本和材料有别,加之对一些切语的不同处理,以上诸家在最终的结论上还存在一定分歧.盘点理论,理清分歧,将给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切韵》系韵书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语补音>是宋人宋庠在前人音注的基础上补充增益而成.宋庠认为前人所注旧音简陋,所以根据经典音注与时音增加了新的音注,但同时保留了旧音.通过对<国语补音>旧音反切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在剥离出假性音切的基础上用反切比较法分析发现,旧音的反切用字与<切韵>系韵书有很大差别,声母和韵母也呈现出不同于<广韵>的特点,其音注反映了宋以前甚至唐以前的语音现象,有一定的价值.探求旧音所体现的语音现象,会确定旧音产生的时代,同时为中古音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重要材料。词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歌谣,唐五代词虽多属文人之作,但仍然保持着接近口语的特色,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音状况。对其用韵的分析和韵部的总结,可以得到一种较之《切韵》系韵书更有价值的中古音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在已有的对外汉字教学法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系联法”教学。即在学习具备一定认字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形似而联、音近而联、因义而联的方式,以旧带新,温故知新,因同辨异,因似别异,从而揭示规律,加强记忆。该方法有其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同时也符合成年人的第二语言习得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锋 《语文知识》2009,(4):73-76
《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与东晋诗歌相关的材料,是研究东晋诗歌的重要文献;而其他并未直接联系到诗歌的材料,也可借以考察东晋诗歌的社会历史背景。本文先将这些材料归类,并在分析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两个问题:东晋诗歌衰落的原因以及玄言诗是否能概括东晋诗歌。  相似文献   

15.
古德夫教授著《汉语中古音新探》是学术精品之作,古著确立了中古音研究的路标,主张用《切韵》残卷、王韵特别是王三、《唐韵》来研究《切韵》。古著利用了晚近发现的一系列新材料来确立新思路;具体探讨了《切韵》前史即早期韵书、宋跋本王韵即王三之于《切韵》和《切韵》音系的研究价值,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建构了音韵学研究中两个并行不悖的参照系:《广韵》参照系和王三参照系。  相似文献   

16.
前贤时哲已证明照三系字和见系、端系相关。根据大量的谐声、又音等材料可以推测出古音见系和端系音近可通.据此理论,进一步系联了两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时期是汉语语音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上启上古音,下启切韵音,是上古音和切韵音的桥梁,而梁代又是南朝保留诗文材料最多的时期。本文以梁代词文用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梁代的阳声韵、入声韵部分各分为17部,共34部。  相似文献   

18.
“系联法”教学是在学习者具备一定认字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形似而联、音近而联、因义而联的方式,以旧带新,温故知新,因同辨异,因似别异,从而揭示规律,加强记忆。该方法有其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同时也符合成年人的第二语言习得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选音决》有近100条属于非一般性质的注意,姑谓之“异音”。这些异音虽不宜作为系联《音决》声韵系统的材料,但于《文选》的校读却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可以利用这些“异音”来讨论、解决《文选》的一些校读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东晋会稽兰亭诗风可以追溯到西晋嵇康诗风。东晋一朝生活在会稽的高门士族有意识地模仿嵇康诗风,原因有二:一、生活在会稽的高门士族崇尚隐逸,主张自适其适,悠游山水之间,此种风气嵇康实为先导。二、会稽本为嵇康故乡,生活在此地的士族遂以嵇康为偶像。但是由于会稽高门士族与嵇康所面对的政治氛围不同,东晋兰亭诗风消解了嵇康诗风中的峻切而得其恬淡。同时,兰亭诗风所阐发的玄理建立在郭象玄学的基础上,又使得兰亭诗风只得嵇康诗风之形而未得其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