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笔领导”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它是合格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历来受到我们党的高度重视。文章论述了“用笔领导”的特殊重要作用,提出了提高“用笔领导”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一年多了。缅怀他对中国人民所作的贡献和光辉业绩,从他成长、成才的进路,我们得到不少启示。本期编发的颜昌廉《成长·成才·成就》一文,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成长之路,成才之道和事业成就之律,相信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能象我们一样得到启迪与获益。 “用笔领导”在领导的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历来党与国家的领导都予以高度的重视,然而在一般的领导干部中却未必尽然。李合敏、杨振保的《领导干部要学会“用笔领导”》,论述了“用笔领导”的特殊作用,颇有新意。希望能引起领导干部的思考与共鸣。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改革?林加全《论国有企业的“抓大放小”战略》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的画论者谢赫在“六法”中提出了“骨法用笔”的方式,概括了中国绘画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石,历代的画家们受到谢赫“骨法用笔”的理论影响,在各自的绘画作品中展现自己时代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感.在现代,“骨法用笔”继承了传统的笔触技巧,又融合了西方特有的光影艺术和线条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南朝谢赫最早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品评中国画人物的“六法”.一直以来,谢赫的“六法”成为中国画理论的重要纲领性的法则.“骨法用笔”是仅次于“气韵生动”的第二法.本文通过对“骨法用笔”理论的涵义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涵义的延伸梳理,重点论述“骨法用笔”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绘画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点、线、面是中国画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文章对“点”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中的运用和“线”的理论建构——骨法用笔、中锋用笔、方圆、迟涩、十八描法等用笔技巧以及“面”的黑白、“影”、“墨分五彩”、“石分三面”、“树少四枝”、“三远法”和“谨毛失貌”等表现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论述。笔者企盼能全方位、历史客观地把它们的缘由、过程兼之美学意蕴作较为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史晨碑》的用笔 唐代张怀罐在《玉堂禁经》中说:“夫书第一用笔。”赵孟兆页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用笔呢?用笔,也称运笔,指笔锋在纸面上的活动过程。人们在行笔的时候,笔锋或行或驻、或提或按、或快或慢、或偏或正、或转或折,从而写出各式各样所理想的笔画。据此,我们又可以说,用笔是笔毫在行进中的变化和进行笔画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书法的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生的效果。它包括执笔的高低和运笔的过程,如急缓、提按、轻重、方圆、尖扁、藏露等等。每一种书体,每一种流派都有各自不同的用笔方式。用笔方式对书法风格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古人说“用笔为上”,实质上是指出了用笔在书法基本构成中的关键作用。显然,笔本身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协 《华章》2011,(29)
中国画注重“笔墨”,它是中国画的精华所在.“笔墨”也就是指用笔与用墨.用笔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骨”;“用墨”是中国画的“肉”.用笔应该以书法中的骨法用笔为主,使之产生各种奇妙的变化,而用笔的具体表现则在皴法中实践.因此我们不能只把“墨”看成是单一的颜色,由此而来“墨分五色”就更具有了现实意义.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与其它绘画表现有所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表现不同地域的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琐谈用笔     
用笔的方法,在书法里也称为笔法。学生习字,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正确的笔法,才能写出精美、生动的毛笔字。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里说:“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历代书法家对用笔的方法都很重视,论述也很多。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并掌握“笔笔中锋”、“中锋运笔”的法则。什么叫“中锋”?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书写主要工具——毛笔的特点。毛笔分笔管、笔头两大部分。毛笔笔头又分为三个部分:笔锋、  相似文献   

10.
关于书法“用笔”与“结构”的关系问题,历来有不贩以见解。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书法》提出“用笔产生结构”的观点,被认为是“在较高立点上认识和把握了两者的关系”。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从赵孟“书法以用笔为上”提出的背景情况,用和与中自的内容含义,以及点画与用禾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化证,结论是:结构统领点画和用笔的变化,用笔服务和服从于结构造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与用笔     
几个月前,江泽民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由此,笔者由学习联系到用笔。学习离不开用笔,而且用笔的内涵很丰富。认真考究一下古今中外,真正会用笔的人还是少数。可见学固然重要,用笔并不简单,绝非简单的写写画画所能概括。李白、杜甫用笔写诗,齐白石用笔作画,工程师用笔绘图,艺人用笔雕塑,作家用笔著书,记者用笔报道新闻,军事家用笔制订作战方案,教师用笔培训人才,学生用笔学习知识,领导用笔写决议、指示、计划…诸如此类,足以证明用笔的广泛。邓小平同志195o…  相似文献   

12.
用笔又称运笔或笔法,是指书写点画时使用毛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元朝大书法家赵孟9顷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唐朝张怀难《用笔十法》中亦说:“夫书第一用笔”,由此,足见用笔在书法中的地位之重要。书法的艺术特征是凭籍形态各异的点画组合来表现的,要写出优美动人、千姿百态的点画就必须精熟用笔之法。以下,谈及的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用笔的基本形态用笔方法不论如何丰富多变,其最后产生出来的基本形态不外乎两种:方笔与圆笔。无论甲骨文、汉简、魏碑,抑或是王慧之、颜真卿、邓石如,就其用笔的点…  相似文献   

13.
唐代水墨画的出现,在谢赫“六法”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用笔理论”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画形式的多元繁荣与审美提高。属于“阴阳五行哲学”的“色彩五色观”为“墨分五色”的“水墨五色观”提供了观念基础和美学依据。水墨画、赋彩画、彩墨画以至任何绘画的审美共性在于作为符号表达方式的“用笔”。  相似文献   

14.
第二讲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用笔用笔又叫笔法。写毛笔字一定要懂得用笔。只有学会用笔,才能运用笔毫写出各种形态的点画。所以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但这一点,学生是不很理解的。因为他们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写字,从来也不需要什么“用笔”,现在学毛笔字,却要讲用笔,就有点奇怪。写毛笔字为什么要讲究用笔?这要从我们使用的书写工具——笔的性能说起。我们平常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刘少奇就把“领导群众的艺术”作为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重要方法。他不仅阐释了“领导群众的艺术”的内涵,而且分析说明了为什么要掌握“领导群众的艺术”,以及如何贯彻“领导群众的艺术”。这些思想为在革命时期做好群众工作、赢得群众支持起到重要作用,也对今天我们党及其党员干部掌握和提高领导人民群众的艺术,密切党群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笔美。书法是线条艺术,这个线条不是静止的,而是有节秦、有变化、有活力、有情感的,因此它很美。书法的线条之所以美,那是用笔的结果。不懂用笔或者不善用笔,书写出来的线条那就不美,所以古人强调“书法以用笔为止”。有人把精于书法说成精研八法,所谓八法即“永”字的八种不  相似文献   

17.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说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 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其在此强调了笔法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笔法亦是中国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中文自修》2023,(10):12+19-20+40+44
<正>爸爸:“你这个29分到底是怎么做的?”小明:“用笔做的。”爸爸更生气了,继续说道:“什么用笔做的!我问你为什么只考了29分?”小明委屈地说:“不知道,是老师给的29分。”  相似文献   

19.
邓牛根 《江西教育》2005,(11):22-22
用笔美。书法是线条艺术,这个线条不是静止的,而是有节秦、有变化、有活力、有情感的,因此它很美。书法的线条之所以美,那是用笔的结果。不懂用笔或者不善用笔,书写出来的线条那就不美,所以古人强调“书法以用笔为止”。有人把精于书法说成精研八法,所谓八法即“永”字的八种不同的点画写法,可见用笔美是书法能成为艺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有趣的点     
点,用笔在纸上轻轻地一点就成.但,你可不能小瞧了这“小不点”,在几何上它是一种图形,作用大了去了,而且很有趣.不信,你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