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政府执政能力与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中国政府建立各级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媒体环境、舆论环境,并提出政策性建议。认为政府调控舆论的权威性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中受到挑战;传统宣传管理方式不完全适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合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纲领。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全球传播形势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执政形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李剑桥 《新闻世界》2012,(5):165-166
网络新闻发言人自2009年出现以来,全国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探索建立这一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是政府顺应时代趋势、提高执政能力的举措,也是加强政府网络舆论部门的有效方法。对于这一制度,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希望能对这一制度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天钰  王庆 《新闻世界》2011,(10):39-40
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层出不穷,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政治和社会成本。"7·23"特别重大动车事故后铁道部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将我国饱受争议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又一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显然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要走的路还很长,不仅是站在台前的新闻发言人个体素质需要加强,政府机构和部门的新闻发言制度亟待改革、与之相关的舆论环境、组织环境和政治生态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老石 《青年记者》2005,(2):58-59
国新办于2004年12月28日公布了62个国务院部门75位发言人名单,同时宣布全国5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已有2O个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无疑是历史性的进步,体现出我国在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提高执政能力方面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5.
深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建立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基础上的,在社会、政府和媒体三方的特殊环境下得以孕育和发展。该制度的发展符合了环境变革、媒体舆论监督、政府与民众信息互动和政府提升执政能力等各方面需要,目的是让政府更好地协调对内对外的关系,与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而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有效到达和有效的互动正是健全深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新时期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新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发布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徐璐 《新闻世界》2011,(4):193-195
新闻媒体一方面通过传播平台将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执政方针传达给公民,同时在新闻事件中树立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媒体又是传达民意的声筒。本文分析了当下的全媒体时代环境,并对在此背景下的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新时期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新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发布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2009年可谓是中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元年。各级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网络发言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李璇 《今传媒》2011,(12):121-122
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不仅表明政府对媒体的重视和合作,更体现政府对于公众知情权、表达权等民主权利的尊重。权威信息的缺失是流言和小道消息诞生的根源,政府向公众发布明晰度较高的信息,从而使政府处于新闻"第一定义者"的优势地位,对舆论进行引导。网络普及下单媒介新环境给我国政府新闻执政带来了挑战。网络新闻发言人和传统媒体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面临新考验。本文旨在用实例对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靖鸣  刘锐 《传媒观察》2005,(1):18-19
近两年我国各级政府和许多部门积极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行政务透明,打造阳光政府,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看到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正确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塑造政府形象等方而的正而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可能引的问题,尤其是对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能刘一新闻的阻滞, 可能影响记者采访权和监督权的实现。 各级政府机关、行政部门掌握着大量一手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材料,是记者发掘新闻的重要来源。政府的各种举措和各项政策对广大众来说,是关乎其…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以来,我国不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报道也出现了一个热点名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在网络媒介上的延伸。和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它能为政府取得舆论的主动权,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务实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但在制度和实践方面还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媒是党的重要的执政资源之一,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既与媒体本身的素质、水平有关,也与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的执政能力有关。从目前情况看,新闻传媒作为执政资源.在以下四个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潜能可以发挥:(1)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和各类信息:(2)设置相应议程,有效引领社会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15.
近年以来,我国不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报道也出现了一个热点名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6.
黄奇萃  童兵 《新闻传播》2010,(6):11-13,17
2009年,“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个概念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被正式提出。这是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既联系又区别的一项新制度.它应该如何汲取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成熟经验.同时又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学界探索。本文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该制度的定位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的主要问题等几方面出发.结合业界及学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理论框架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轫于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肇始于1983年——当时主要是出于外交的考虑和对外宣传的需要而基本局限于中央一级人民政府,历经近20年的实践,满足了对外宣传的需要。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良好形象;大力启动于2003年——由于“非典”事件的刺激,经济全球化浪潮外部冲击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内在要求之双重压力的推动,“中国新闻发言人群体脱颖而出”;全面铺开于2004年——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三个层次开始在国内广泛确立;蓬勃发展于2005年——新闻发布会数量大增(截至斯年岁末。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级政府共召开1088场),质量显著提高(新闻发布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新闻性不断增强)。普及面大幅拓展(国务院有近70个部门设立了80多位新闻发言人,全国有27个省区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李鑫燚 《今传媒》2012,(5):140-142
本文从国内新闻发言人媒介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国内新闻发言人媒介公信力的关键因素,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理基础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其核心功能在于引导舆论协调矛盾,并结合国内实例,针对提升国内新闻发言人媒介公信力的主要策略,提出了坚持"真实诚信"态度、秉承"三贴近"方针、提高媒介交流能力等三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只有20多年的时间。1983年,我国开始正式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发言人制度很好地满足了外宣和外交工作的需要。其后,我国在国务院、外交部、国务院部委和人民团体三个层次上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的“非典”是一个重要转折,它让新闻发布会突破了外交领域,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不长,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积极努力,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防止新闻发言人制度助长新的形式主叉。  相似文献   

20.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强化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扬 《新闻记者》2005,(1):42-4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中的矛盾不断增加,各类突发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主动引导舆论.推动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明确指出:“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