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曲学文献的角度去研究汤显祖的诗文会有众多发现,如“四梦”的创作、演出,作家与其他曲家的生平经历,作家的曲学见解等。这些发现不仅为研究嘉靖万历曲坛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为汤显祖诗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沈、汤论争中,沈碌力倡“音律说”、“本色论”,这对扭转明中期以来的不良创作风气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明后期戏曲创作对音乐美、形式美追求的时代特色。但沈臻的理论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客观上对明后期吴江派的戏曲创作及作品品评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汤显祖提出“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强调了作品的“曲意”、“意趣”,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重视作品的机趣、神似、真色等问题,对明后期临川派作家的创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4.
对于汤显祖的《南柯梦》传奇,历代的曲论家和批评家都贬之甚低。自明人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认为《南柯梦》所表现的曲意是“佛也”之后,后世论者也大多认为《南柯梦》只是一部宣扬宗教、“表现人生如梦的戏曲”①,是一部“失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评论家在品评创作主体对,常指出一个“识”字,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识”作了尝试性的解释.然后,结合读《牡丹亭》的感受,论述了“识”时于创作的指导、决定作用.以及汤显祖的“识”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然后,又从时代思潮,汤显祖的思想修养.即从客观和主现两个方面论述了汤显祖的“识” 形成的原因.本文试图透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进而把握作家的主观世界;试图用今天的观点来阐释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美学思想核心--"情"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是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汤显祖张扬的“情”有其独特的内涵,并由此独特的美学观出发,生成了其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此、应抓住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情”这一独特范畴,加以探究,解读其“情’之内涵;进而剖析“唯情”之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7.
霍小玉是明代传奇《紫钗记》中的女主角 ,也是戏曲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她是剧作家汤显祖根据唐代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加工创作而成。本文试图以汤的二度创作为切入点 ,用文艺理论中的“性格组合论”对霍小玉作一番重新解读 ,客观评价霍小玉的艺术价值。本文认为 ,霍小玉在《紫钗记》剧中的性格缺少发展 ,单纯而不丰富 ,是“扁形人物”而非“圆形人物” ,甚至抹去了唐传奇中人物性格的闪光点。这不能不说是汤显祖创作初期的不成熟之笔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生活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个时代,在政治上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在哲学上却是一个思考的时代。汤显祖不是一位哲学家,既没有系统的哲学论著,也未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但他却是一位极富于哲学思考兴趣的文学家、戏剧家。面对时代意识的巨大变异,汤显祖一生都在进行着哲学思考,并力图付诸他的政治实践和文学实践。他的戏剧创作不仅受到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而且是他进行哲学思考的继续和深化。因此,考察汤显祖的哲学思考,对于认识《临川四梦》的立意主旨和艺术奥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汤显祖的哲学思考中,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探讨并不太多,但他对于人性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却是终身不懈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情”的理论,其主情的思想倾向实际上与中晚明人性解放的哲学思潮是一致的。不过,由于汤显祖个人的特殊经历和儒佛道思想给予他积极的和消极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传奇》一书,从汤显祖从政、从事戏剧创作、为人三个方面,塑造了汤显祖的鲜活形象。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五个传奇剧本,其戏曲作品的语言一方面融进了六朝词赋、唐诗、宋词典雅绮丽、含蓄蕴藉的风格,同时又保有元代杂剧语言来自口语的自然真切的本色,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以《汤显祖戏曲集》为出发点,试图通过对现存全部《汤显祖戏曲集》双音词语音构词法的初步探讨,为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进程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在明中叶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创作出“临川四梦”,并在其戏曲实践基础上建构起“唯情”论,以此作为反抗封建专制礼教的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汤显祖在戏曲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上重才情的观点同沈璨重音律的观点碰撞而呼应,形成了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而“唯情”论在这场碰撞交流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对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评介和研究风起云涌 ,“汤学”广为人知 ,且有颃颉“红学”一争雌雄之势。 2 0年来 ,有关汤显祖的著述汗牛充栋 ,百家争鸣。而邹自振君的《汤显祖综论》(巴蜀书社出版 ,2 0 0 1年 4月 ) ,可谓自成体系 ,独树一帜。《汤显祖综论》并非一本按汤显祖生平事迹编年由作者且述且论的评传 ,而是别出心裁 ,另辟蹊径 ,采取了板块式结构 ,以《汤显祖与明清戏剧史》、《汤显祖与古典文学名著》、《汤显祖与明清文艺思潮》、《汤显祖的诗文创作及其他》、《汤显祖的世界意义》、《汤显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世间只有情难诉”,是汤显祖文学思想与《牡丹亭》创作主题的高度概括。作者倾其心血,塑造了一个强烈地热爱自由、热爱生命、向往爱情的艺术形象杜丽娘。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是在其“因情成梦”的独特人生体验与“以梦写情”的戏曲创作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从《紫箫记》到《紫钗记》,体现了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的理论自觉,之后他完全遵行了这种戏曲创作逻辑,并且进一步丰富了其审美内涵.这种戏曲观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梦”不仅是剧作家用以塑造人物、观照现实、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剧作意蕴风格、艺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戏曲编创的“主脑”与关捩,其中涉及到中国古典戏曲美学诸如“虚实”、“体用”、“传奇”、“真幻”等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是晚明戏剧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他的戏剧观的核心是“唯情说”,强调创作要以情为主,高扬“唯情主义”的大旗。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内容,强调作品的“意趣神色”,蔑视外在形式的束缚,从而确立了自己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原则,成为后世戏剧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邹自振先生的《汤显祖与玉茗堂四梦》,材料丰富,视角独特,深入浅出,既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又通俗易懂,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面而又“情”深的汤显祖形象,探讨了多姿多彩的“玉茗堂四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整部著作娓娓道来,一气呵成,既是汤显祖的评传,又是一部汤显祖研究的论著,二者兼备。是书也是邹自振先生多年心血的又一结晶,真可谓是“玉茗堂前朝复暮,牡丹园中芳与菲”。  相似文献   

17.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历史阶段,有独特人生经历和思想背景的封建士大夫,晚明戏剧家汤显祖的人格理想呈现出一种既源于传统儒家血脉又熔铸时代精神,同时还极具个性内涵的特点。“狂狷”可以看作汤氏一生的人格理想追求,其内涵有二坦诚贵真的处世原则和心有所主的价值立场。对汤显祖的人格理想及其内涵进行分析和探讨,既有助于了解明代晚期的社会心理和人思想,同时也可为深入研究汤显祖和“临川四梦”提供可资参考的角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19.
“形”与“神”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对重要而又极有特色的范畴。形神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渗透。作者认为 ,魏晋时代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其“内在人格觉醒与追求”以及弘扬人的自我精神的社会文艺思潮 ,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突破了汉代“惟贵象形 ,用以写图”创作思想的束缚 ,注重刻画表现对象内在“神”之形 ,文艺作品的“形”较前代而言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明后期封建纲常名教礼义大大削弱 ,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涌起 ,推动了文艺领域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艺术表现中“神”的解放。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的问世 ,标志着形神理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神”,尤其是表现创作主体精神意趣的“我神”,作为独立于“形”又高于“形”的力量 ,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这时的文艺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与屠隆,从"神交"到同僚,再到生活中的挚友、文学创作上的知音,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探讨他们之间友谊的发展过程,对于认识汤显祖和屠隆都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