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2.
<正>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面,应该如何选择;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什么是错误的决定,什么是正确的决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是众人的智慧比个人的多,即便是身份卑微的"臭皮匠",合起来出个主意,也能顶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臭皮匠"必须是会思考的"臭皮匠"。如果不会思考,不想思考,或者根本就不敢思考,那么别说是三个"臭皮匠",就是30个,300个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08,(1):51-51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其意思是指群众的智慧可以抵得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那么臭皮匠与诸葛亮之间又是怎样扯到一起的呢?  相似文献   

5.
"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这句话已经听过无数遍了,其意思自然是众人集思广益,远比一个高才来得强,因为个人总有想不到的地方,众人脑袋多,想的方法自然就多。这算是一正解,而  相似文献   

6.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少年来,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这句俗语的正确性。 然而,上中学的儿子对此提出怀疑了。 他说,诸葛亮仰知天文,俯察地理,明阴阳,晓八卦,知奇门,懂遁甲;兵书战策无所不知,消息埋伏无所不晓。《隆中对》中说:“亮每自比作管仲乐毅”,这样一个大学问家三个臭皮匠怎么顶得了,纯粹拿诸葛亮当成傻瓜儿了。 我说,这只不过是比喻而已,比喻都是蹩脚的。儿子说,比喻虽然都是鳖脚的,但必须是贴切的。假如刘备当初请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三个,或者几十、几百个皮匠,人倒是多了,开个修鞋的集团公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绝对是污蔑!不信,来看看诸葛亮的履历吧!  相似文献   

8.
常言“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用了不知多少年 ,竟以为是“卑贱者最聪明”的理论依据 ,或者说是“集思广益出智慧”的箴言 ,就连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也是这样解释的。无事静思的时候 ,总觉得有些不对头 ,那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单就“连弩”、“木牛流马”两项军事科技的发明 ,就可知诸葛亮绝非臭皮匠可比 ,不管是三个 ,还是三十个。从《辞海》里查到了“裨将”两字 ,“裨”是辅佐之意 ,即“副”或“偏” ,“裨将”古代指副将。“三个臭裨将 ,顶个诸葛亮” ,三个长期在诸葛亮身边工作 ,与之合作共事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都说明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合作学习不仅提供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相似文献   

11.
上小学的时候,我常听大人们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人们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众人的智慧合起来赶得上诸葛亮的才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佩服诸葛亮。众人的智慧真是厉害呀!这里的“臭”是技艺不高的意思。小孩儿不求甚解,就这样囫囵吞枣地记住了,还经常拿出来用。  相似文献   

1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现在三个班主任凑到了一起,简直个个都是诸葛亮。这不,一谈起怎样把“三十六计”中的谋略运用到日常与学生的交道中这个话题,“主任”们口若悬河,说得真叫精彩。  相似文献   

13.
诸葛战皮匠     
诸葛亮的几项法令下达后,惹怒了三个人,谁呀?就是合在一起能顶一个诸葛亮的那三个臭皮匠。诸葛的法令使皮匠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于是,三人召集三十万人马,讨伐诸葛亮。哪知道,大诸葛亮略施小计,就把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很多著名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群体智慧的重要性。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考试型的学生还是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已经毋庸置疑,当务之急是用什么方法才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从单纯的积累知识转变到在思考中掌握知以。“合作式”教学方法的提出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群体智慧的重要性。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考试型的学生还是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已经毋庸置疑,当务之急是用什么方法才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从单纯的积累知识转变到在思考中掌握知以。“合作式”教学方法的提出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谈诸葛亮     
人人都说诸葛亮聪明,依我看,诸葛亮也就是三个臭皮匠的水平,说穿了,他傻得可以。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4,(1):48
正"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民间谚语,形容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但谚语中的"皮匠"原本是"裨将"。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演变才变成了"皮匠"。在古代,制鞋或修补鞋的工匠称"补鞋匠",也被俗称为"皮匠"。清代梁章钜《称谓录·百工》:"徐博世为皮匠,能为一缝裘。"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满腹谋略被后  相似文献   

19.
<正>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他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  相似文献   

20.
记得那个中午,阳光温暖和煦,我正大声地给另一个同学念书上一段关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由来。你微笑着跑过来打断我:“嘿,你能借我一下《快乐语文》吗?我最近正在研究俗语。”我诧异地问:“研究?”然后随手将书递给你。你神态自若地点点头说:“是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