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英语在交际过程中,在正式与非正式两种不同的场合,其用法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陈述句中的主要差异1.单数和复数以“none of”开头的主语在正式场合中被看作是单数形式,而在口语中与非正式文  相似文献   

2.
《诗经·周颂》多以祭祀、祈福和歌颂祖先功德为主要内容,用于祭祀和朝会宴飨等场合。本文从"尚德"思想入手,试图从诸多方面展现周朝取代殷商后,为了巩固政权,稳定天下,而对"德"的重视。其中周人在天命观念、先祖祭祀、战争意识、个人修身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尚德理念的紧密联系,本文拟取以上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从而探究周人尚"德"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和"三恋"虽是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产生的作品,却有着共通之处。"三恋"作者王安忆对《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推崇是真实而具体的,两部作品共同表现出超时空的爱情理念。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目录学文献,是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班固在小说家类中《伊尹说》、《鬻子说》的注语认为此二书是后世伪托。通过翻检前人的著述以及对《汉书.艺文志》中序言的解读,认为班固所言"伪托"和今之"伪托"当为两个不同的含义,有可能与在道家类中的同名的《伊尹说》、《鬻子说》为一书两分,而不是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5.
"印象.海南岛"是张艺谋"印象"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其中较为"失败"的一个。演出过于注重形势,因此缺乏内涵和深度。观众只能够看到一幅华丽的现代文明背景下人类的生活图景,却看不到真正属于海南本土的特色和精神风貌。"印象.海南岛"系列未能够将自然的魅力以及海南岛真正的精神表达出来,相反,却勾勒出一幅现代人一厢情愿下的"印象",这种印象无论在主题思想上,还是在内在精神方面都无法实现其抒写海南的宗旨,其商业价值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100名哈萨克大学生在不同场合语言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哈萨克大学生有正确的语言观,他们认识到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处在多元的语言环境中,在交际中是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交际对象选用不同的语言的.他们对自己的母语表现出强烈的认同,但积极主动使用汉语的意识,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仍待加强,汉语交际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体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它们所表达的内容并在恰当的场合分别使用它们.英语文体学能帮助中国学生加深对各种英语文体的表达方式的认识,提高他们在不同场合运用得体英语的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自从呱呱坠地那一时刻起,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里,他们本性基本相似。然而在以后的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中,他们的性格或习惯就会有大相径庭的结果。究其原因,那就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使孩子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性格。那么,如何坚守教师的职责,从而让孩子们有着美好的明天呢?  相似文献   

9.
把偶在看作人和世界存在的本质,把道德意识看作人作为个体存在的基本模式,是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促成她小说修辞"类型化"的根本原因。这些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不仅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更是由默多克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所决定的,是一种长期累积形成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10.
张至军 《文教资料》2011,(20):82-83
"左"和"右"本来是表示方位的名词,但是古人以"左"与"右"表示尊卑,形成尚左尚右的观念。尚"左"还是尚"右"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合,是不尽相同的。先秦时代不存在统一标准。先秦时代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中,或者流行尚左观念,或者流行尚右观念,并不存在绝对的统一的适用规则。其之所以形成这种状况,有着复杂的社会的、历史的、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立,百家争鸣是其主要原因。秦汉时期尚右,三国到宋是尚左的,元朝尚右,明清时期尚左。本文对各个历史时期作简单总结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网络称呼语“亲”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称呼用语,近年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作为人际称呼语"亲"的使用主要受到职业、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工作于较自由环境的工作者使用"亲"较为频繁,使用"亲"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年轻人也比中老年人多,其使用场合和被称呼的对象具有限制性,被称呼的对象多是与使用者关系亲密的人,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还没有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是外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特性这四个角度对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综合的语用分析.研究表明,外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顺应性行为,在许多场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课堂环境下,我们既不能过于依赖但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语码转换,否则都不利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及时行乐"主题是文学作品主题的一种,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但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思想得到了相当集中的表现。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多篇诗歌,阐析"及时行乐"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4.
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的艺术美学思想对英国"新传记"代表人物雷顿.斯特拉奇的传记观产生很大影响。弗莱强调的艺术的自律性、艺术对生活的穿透力、艺术的超然性和艺术是艺术家本人的自我表达的观点,为斯特拉奇摆脱传记的功利性影响,实现传记的真实性,把传记重新引入艺术行列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斯特拉奇的"新传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理想化的传记,因而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 [考点说明] 语言得体,指的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要与语言环境协调一致,做到分寸得当。语文高考对“语言得体”考查的具体要求是: 1.懂得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着与之相适应和习惯了的语言风格,因而遣词用语必须符合不同表达方式的要求,不同文体的文章中要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 2.根据表达场合(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合等)的差异,运用具有不同特点(或庄重、规范,或准确、简要,或自然、灵活,或生动、有趣等)的语言材料,来表达一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在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方面充分体现了川端文学的创作特色,蕴含着三种不同的情感,即"模拟恋爱"、"纯美爱情"和"伪爱情"。既让人感到心灵的执着,爱情的纯美,又让人感到情感的幻灭。种种情感交织成一幅清纯与悲凉、幽静与朦胧的画卷。  相似文献   

17.
高月霞 《文教资料》2010,(36):134-135
歌唱者的性格对其歌唱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中所指的两种性格是指"急性子"和"慢性子",在声乐教学中,这两种性格的学生表现非常有特点,个性也非常突出。了解和掌握两者的不同特征,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声乐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与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都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使用相似的意象表达了获取自由的理想。本文以"庄生梦蝶"中的蝴蝶意象和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作《苍蝇》中的苍蝇之喻为切入点,探讨由于中西自然观及思维方式不同,二人对人生自由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9.
1.excuse me和sorry 两者虽然都有“对不起”的含义,但它们的使用场合不同:前者为客套语,常用于说话人要打扰别人,事先表示歉意以示礼貌,如询问、请求、插话等场合;后者为“I’m sorry."句型的省略,是一个道歉用语,通常用在做了错事或不能给对方提供帮助等场合。比较:  相似文献   

20.
"笑",作为一种体态语的含义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是有区别的。通过对"笑"的文化内涵和在语言中的反映以及"笑"不同文化中差异性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避免因文化误解而引起的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