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殷安平 《考试周刊》2012,(25):32-33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教学与生活有机融合,使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教师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应该善用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让教材成为生活的再现与延伸,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教材产生共鸣、与老师产生共鸣、与同学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掌握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技能。因而,教师要把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启发,促使学生良好的发展。文中将具体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作为语文教师,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寻求"用中学、学中用"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6.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胡月梅 《教师》2012,(26):77-77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聋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整合,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地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源源不断的学习源泉,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予以重视,并融合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开展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必然无法取得。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语文、认知生活的教学方式。它通过让生活化因素进入抽象虚拟的语文课堂,从而使学生学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本文从以下三点做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刘利利 《考试周刊》2012,(93):40-4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教学中要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化的需求。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提出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旨在全面提升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让中职语文更好地服务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陈彩云 《考试周刊》2010,(50):51-5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可以让小学生感觉更亲切,也利于他们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感受和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中学生最缺少生活体验,没有了生活体验,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与生活相隔,就不能较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就不会有对家庭、对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本文认为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必须得先有"生活",而要有"生活",就必须得先解放学生,也就是先得从改革现在这种极端的应试教育机制开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生活化: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让生活渗透语文: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学生实际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实践化教学。只有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世丽 《学周刊C版》2011,(12):137-137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生活。面对隐痛重重的语文教育现状,要想改变现状就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将语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而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生活中即包含着教学,而教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主场地,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尽量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采用多种方法学语文,把生活变成无形的教科书。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以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