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如果说2005年中学语文教育有什么热点问题的话,我想新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天龙八部》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被人教社选作高中语文第四册《语文读本》材料而引发的争议,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在课改政令一声高过一声,应试压力一天大甚一天,文学教育生态每下愈况的教育背景下,这不仅给本来就莫衷一是、首鼠两端的中学语文教育的业内人士以“震动”,而且几乎同时引发了纸质、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的普遍“兴趣”,一时间,真可谓众声喧哗,热闹非凡。这场争论最终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达成学理上的共识、情感上的共鸣,抑或是歧见纷呈、歧而又…  相似文献   

2.
自然,社会,生命,是当今时代关注的三大主题。刘建琼,1964年2月出生于湖南宁远。硕士研究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湖南省首届“121人才工程”优秀专家。教中师语文而电大语文而高中语文21年,现为三湘百年名校长沙市长郡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兼任湖南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中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长沙市高级职称评审耍员会副主任(特级评委)、长沙市人民政府督学、长沙市中语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被聘为湖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师大和长沙教育学院的国省市三级骨干教师培训导师。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撰有论文一百多篇.专著《语文方法论》《走进新课程》《古诗鉴赏》等7部。主编《探究性阅读》等助教助读书三百多本.主持科研课题获教育部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长沙市“友谊科研”奖各1项,在全国各地讲座、上示范课一百多堂。事迹在《中学语文》《潇湘城报》《长沙晚报》等有介绍。  相似文献   

3.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4.
郑旭 《语文天地》2010,(4):34-35
北大怪才余杰等主编的《审视》一书,《萌芽》杂志以《教育怎么办》为主题组·织的一系列文章.全国报刊上批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文章均以近乎“批判”、“声讨”的架势对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齐声呐喊。这一大批学者及有识之士为中国语文教育的鼓与呼.直至发出“救救语文”的呐喊.确实令每位语文工作者深思——中国的语文教育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度认识曹操,认识曹操的思想是不够的。曹操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曹操的为人功业是要辩证看待的,这样的人物是中学生审美教育的一个范例,应充分运用。使学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取其优以育美,弃其恶以扬善,使学生懂得分析是非,自觉远离丑恶,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自颁布《考试说明》以来,高考文言试题总的说是依据《说明》,遵循《说明》精神的。首先,所选阅读材料属于“浅易的文言文”。关于什么是浅易的文言文,刘国正先生认为是“指《史记》《孟子》《梦溪笔谈》《聊斋志异》一类书籍旨在普及的今人选注本”(《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载《中学语文教学》1983.11),命题者认为是“首尾俱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没有生辟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较少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的文言文。”(《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8)其次,考…  相似文献   

7.
徐江是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并对中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尖锐批判的一位大学教师,他的个性化声音受到《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著名报刊的关注。对他的观点有赞同的,也有许多反对并批判的。为理性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实际,深入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一篇《误尽苍生是语文》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大批判,时至今日。语文学科的改革浪潮虽几度“惊涛拍岸”.但“改革从来就是步履维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于漪)。因而语文课仍不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困惑。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时出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新《课标》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这就明确要求语文老师应掌握现代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复句:“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这可说是复句分析中的“名句”,历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多有提及,很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南开大学徐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他尖锐地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许多“无效”的成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太多无用的废话。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语文教育纵深发展,培养和推出一线语文教学教研名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协同国内最具影响的五家语文教学期刊媒体——《语文世界》杂志社、《语文学习》编辑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读写月报》杂志社及《语文月刊》杂志社,共同推出“‘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本大赛每年举行一次,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将于2010年7月10日-1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举行。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语文教育纵深发展,培养和推出一线语文教学教研名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协同国内最具影响的五家语文教学期刊媒体——《语文世界》杂志社、《语文学习》编辑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读写月报》杂志社及《语文月刊》杂志社,共同推出“‘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本大赛每年举行一次,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将于2010年7月10日—1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举行。  相似文献   

13.
一、“齐”字不该去掉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公输》一文:“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起于鲁,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文章下面的注释说:“齐行:疾行。(据《吕氏春秋》《淮南子》校补)”从意思上我们也能看出:“齐”字强调了墨子听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己成,并且将要用它攻打宋国之后,尽快去劝阻公输盘的急切心情。如果丢掉“齐”字,就不能体现出墨子途中行程之速。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语文教育纵深发展,培养和推出一线语文教学教研名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协同国内影响深远的五家语文教学期刊——《语文世界》《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读写月报》和《语文月刊》杂志社,在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周玉琴 《农村教育》2006,(12):60-60
日前,上海市教委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那么什么是感恩呢?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在实践教育中,要求学生学会感激别人,感激社会。  相似文献   

16.
谢鲁刚 《山东教育》2002,(25):47-47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采用了“整——分——整”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课文记叙一件什么事?2.贝多芬是为了谁而创作《月光曲》的?3.贝多芬由于什么原因要为盲姑娘创作《月光曲》?对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基本认识,便从整体上对《月光曲》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我转入分解性导读。分解性导读,一般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剖析,透过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它们丰富的内涵。但词句的剖析不是孤立的,应和文章的整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7,(11S):44-45
江嫣新2007年9月8日在《中国教育报》撰文:学期伊始,有关北京9区县高中语文课本“大变身”——金庸经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换下鲁迅名著《阿Q正传》还在激烈争论时,重庆又传来在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的消息,重庆市教科院研究员乔华分析说,“可能编者担心娃娃会受到早恋影响而落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2014,(7):F0002-F0002
程振理简介 程振理,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导、江苏语文特级教师学术联盟秘书长、生活化语文课程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多家中文期刊封面人物、中华语文网2013年“首页人物”、江苏省泗洪中学教科室主任。主持省级研究课题4项(3项结题,1项在研),出版《多一只限看教育》《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等书籍12种,专著《〈论语〉中的语文教育智慧》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倡导“语文自觉教学观”和“自觉主义教育观”,《大家教育周刊》《现代教育报》《语言文字报》等多家报刊媒体曾作采访报道。学术窗口:中华语文网一程振理名师博客。  相似文献   

19.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水浒》摇篮,板桥故里’是我美丽的家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衷爱的事业。”这是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帅张正耀写在他的《教育随笔》扉页上的一句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