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印章是政权的象征。官有官印,帅有帅印。掌握了印章,就拥有相应的权力,就能名正言顺地作出决策,发号施令,畅通无阻地行使自己的职权。不久前我们收集到的临安府印,它既象征着明朝时期临安府这一级行政机关的政权,又折射出古临安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4.
“故府”不是“旧府”而是“故事之府”.所谓“故事”,是指过去(“故”)的盟誓约定,而盟誓约定的主要内容是要求被策命者履行国家行政之“事”.因此,故府即盟府.称其为“故”府,是为了强调其“过去”的盟书能够为当下的政务提供案比或依据.而从“盟府”到“尚书”的变化,则反映了在国家行政事务中,带有原始色彩的盟约已经让位于法律文书,本质上体现了神圣性逐步下降、人本性日益增强的历史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5.
攀牙府德古巴县的长区寺,是一个临时收尸场。来自世界各国的救援人员、寻找亲人的外国人都聚集于此。  相似文献   

6.
会考府为驳工部奏销康熙六十一年虞城县河工用料银事说堂稿雍正二年闰四月初二日  会考府呈。准工部咨送康熙六十一年抢修虞城县大王庙迤西河工用过工料银四百九十六两二钱零一案请销前来。本府吊取历年档案查对 ,虞城县大王庙前并迤西、迤东以及将军庙挑水坝等处抢修工程 ,自五十四年至六十年 ,每年更换工头名色 ,俱报抢修三处 ,计请销银一千四百余两。今六十一年止抢修大王庙迤西一处 ,请销银四百九十六两二钱 ,所用钱粮较之历年虽云减省 ,但既称河势危险 ,相机抢救工料自难拘定 ,何大王庙等处每年俱报修三处 ,每处约用银四百八九十两 ,…  相似文献   

7.
明代藩府刻书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书,历来研究很多,今人亦颇多关注。其著录与考述最详者,莫过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列《明代藩府印书表》,开列有明一代诸家藩府本书目约430余种,然仍不免有遗珠之憾。今在张氏《明代藩府印书表》之外,征之于各类文献,得张氏所未及者凡120种,庶可补明代藩府本考录之阙。  相似文献   

8.
郧阳府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置。其舆地今大致属湖北十堰市所辖范围。郧地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界鄂豫陕渝等省市之交处。据资料,记载郧阳府设置后约三十年,其府志即有了纂修,约成于明正德初“甚荒略”。该志当为现知最早的郧阳府志。今惜早佚。万历六年(1578),巡抚徐学谟以前志疏漏,特延襄阳府纪善周绍稷纂修府志。  相似文献   

9.
10.
据李翱文集中的《劝河南尹复故事书》,可知李翱曾任河南府幕职,然而此书作于何年,李翱是何时任此职,学术界对此颇多歧异。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劝河南尹复故事书》是作于元和元年(806),李翱任河南府幕职的时间为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宗藩藏书丰富,著作如林,雕椠兴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从背景、数量、质量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藩府刻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府作为政区始于唐代开元元年,消失于民国初年,历时近1200年。其数量由唐时期的15个增加到清宣统三年的222个,民国三年全部消失。府的地理分布与各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其地理分布规律为:唐中后期以后,随着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南迁东移,府的地理区位分布也向南密东多发展;从府的地理分布变化趋势来看,是由政治中心地区向周边疆域发展,由点状分布或局部小面积的分布向全国范围扩展。  相似文献   

14.
会考府成立于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至雍正三年八月裁撤,存世不足三年。由于它具有准驳一切钱粮奏销事务大权,且由权位最重的怡亲王允祥、吏部尚书隆科多、大学士白潢、都察院左都御史朱轼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因此引起了清史研究者的特别关注。 馆藏会考府全宗档案共有115件,其中满文档案32件,其余为满汉合璧档案,现将汉文档案全部刊布,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 王道瑞  相似文献   

15.
(原文扫描不清)辑佚价值,受到历代研究者的重视.国内现存版本除影印日藏宋本之外,其它均为明清刻本,大多由安国桂坡馆刻本而来.惟嘉靖十三年晋藩虚益堂刻本以安国活字本为底本,具有独特的版本特征,版本价值自当不与他同.今在梳理<初学记>版本系统和源流的基础上,据相关资科和晋潘本<初学记>本身的信息,对这二观点进行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16.
韦琦辉 《兰台世界》2011,(10):33-34
支撑东魏霸府统治的主要是高氏宗室、勋贵集团和汉人势力这三种势力。勋贵集团掌控军队,是霸府中的核心统治势力。汉人豪强在东魏初期地位很高,但是很快其影响力被削弱。汉人庶族和士族承担了霸府主要的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孙先文 《兰台世界》2017,(4):120-122
《册府元龟·帝王部》云"末帝清泰二年,以安元信为大同军节度使"误。考诸史籍,五代时期,后唐、后晋俱有安元信。后晋安元信,终其一生,未曾担任大同军节度使一职;后唐安元信,于清泰二年,担任昭义节度使一职。  相似文献   

19.
刘亚男 《文化遗产》2017,(2):121-128
法国耶稣会士戴遂良大半生都在直隶河间府地区传教,留下了大量的汉学著作,尤以河间府方言文献的语料价值最高。本文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戴遂良的汉学著作,重点介绍河间府方言文献《汉语入门》,并探讨其在语言学、民俗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曾国藩家府藏书楼功能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历150年风风雨雨后的今天,曾被满清王朝誉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在其故居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修建的家府富厚堂及其藏书楼,以其达30万卷之藏书规模,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品味,多重价值仍为海内外所瞩目。本文对曾国藩家府馆藏思想,藏书楼功能与价值作一些探讨。一、推行学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曾国藩建立家府馆藏的思想根源曾国藩以其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赫赫战功,以及治国、修身、齐家、文学的卓著成就,被誉为满清王朝“中兴第一臣”,成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偶像。曾在统军从政数十年间,通过400多封家书往来对其家庭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