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形神简论     
本文从晋顾恺之的画论上溯到上古时期,得出结论,上古时期的绘画是以"象形"为目标,而魏晋"以形写神"是在其基础上的延续和提高,而宋元以后"离形得似"的形神关系是在顾恺之传神论基础上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楚兴 《收藏界》2012,(8):146-147
引言:"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千百年来奉行的一条艺术真理,它明确地、简练地概括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本文从中国画论中的以形写神、形具而神生、神在形似之外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画的形与神之特征。  相似文献   

3.
绘事心声     
《收藏界》2010,(8):151-151
“以形守神”。“形神兼备”历来是我在绘画创作中的一贯追求。没有“形”就谈不上“神”.没有形象的美.传神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画中的笔墨是表达形与神的手段.单纯地玩弄笔墨则是一种过眼烟云的游戏而已.素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绘画当以“真、善、美”为宗旨,以真诚的心待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美学视角对武术套路中的形、神、韵及相互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证明了形、神、韵是体现武术套路运动之美的重要方面,而武术套路运动之美又贵在形、神、韵三方面的结合。文章就此提出静势定眼,动势随眼等训练方法,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有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之说,绘画作品只有具备摹之形传其神,才能真正达到绘画作品之天趣。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神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形神兼备"是两者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6.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绘画艺术,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即已出现。据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就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得以普遍流行。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相似文献   

7.
论武术动作的神,心,形,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神发于心,神出于形,神得于体三个方面论述了神、心、形、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武术动作的神美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水天中 《收藏界》2012,(3):134-136
山水要不要写生,本来不成问题,是因为自古至今,一代代山水画家通过写生获取了自然的形与神,养成了人与山水合一的情怀,触动了绘画创作的灵感,但它竟然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天中 《收藏界》2012,(4):140-142
山水要不要写生,本来不成问题,是因为自古至今,一代代山水画家通过写生获取了自然的形与神,养成了人与山水合一的情怀,触动了绘画创作的灵感,但它竟然成为问题,是因为现在确实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山水画是不需要写生的一种艺术,似乎写生败坏了传统的纯洁。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演练的形和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山  王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93-395
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神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形与神的高度和谐统一,体现了武术套路运动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卓然特色。该文主要阐述了在武术套路演练的过程中,演练者怎样通过形与神使武术套路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培养这种“武术意识”必须要全方位地理解套路演练的内涵和精神,而且须要方法得当,具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妙笔入神     
孙文忠 《收藏界》2012,(10):142
古人绘画,特重品格、气韵,实是绘画审美追求的一种外化。绘画品格的高低,与绘画是否设色无关,而在画面的立意,是画家内在修养的体现。绘画的品格,体现于笔墨之间,诚如清代张庚《浦山论画》所言:"墨不论浓淡干湿,要不带半点烟火食气,斯为极致。"要求笔墨具有静、净、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的画师承其父,喜欢表现秋景,有清逸灵秀之气,创造出了空灵悠远的艺术境界。他的散文具有绘画美,表现为意境的绘画美、意象的绘画美、写景构图的绘画美、色彩的绘画美、写景状物的绘画美。他的散文创作渗入了绘画意识和技法,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可视性的绘画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大朴近作     
《收藏》2007,(2):186-186
中国画自古以来虽画法、画理、画论不断推陈出新,但创作题材多为给人以喜悦、寓意吉祥的祝福之类。这里介绍的陈先生《长年有余》《大吉大利》两幅作品,不仅绘画语言新切、清新,而且内容上祝福人们新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事业兴旺发达,值得欣赏和收藏。  相似文献   

14.
武术有“四美”形、神、德、道。“形美”为习武之第一重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神美”为习武之第二重境界,所谓“内炼精气神”;“德美”为习武之第三重境界,所谓“尚武崇德,以德服人”;“道美”为习武之第四重境界,所谓“以术求道”,“道”正是中国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习武之人由“形”之外练,到“神”之内修,进而到“德”之培育,最后到“道”之升华,才可以说是完成了整个武术的修炼过程。但事实上,对“道”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武术修炼的境界也一定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相似文献   

15.
推动健身气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基于生命哲学视域的分析发现,健身气功力主"身者,道之所托,身得则道得"的文化思想。这一充满生命哲学智慧的身体养生之术关涉"形、气、神、志"4大要素,其中"形"为生命载体,"气"为生命动因,"神""志"为生命主体精神。具体来看,从"佚形而备"之"形","一气运化"之"气",再到"守神游和"之"神","志得道行"之"志",无不深度彰显出了四者与个体生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和谐运变的自然规律。这既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大身体观,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大生命观的思想方式与运行逻辑。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使健身气功的探究更能忠实于自身特有的性质,也与当代人类美学的"生命转向"这一新的趋势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的造型遵循“似与不似”的原则,讲究气韵生动,以神统形,力求表现出强烈的向心力,力求实现景物与情感、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西方画的造型强调逼真,重形似,忠实于客观真实,体现了“物我两分”的宇宙观念。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西方主动,有信心、热情和消化能力,中方被动,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07,(8)
"诗意画"是描绘诗中的景物和意境、抒发个人情怀的画作。东晋画家顾恺之以嵇康的诗作画,感受到"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雪诗图"云:"唐郑谷有《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时人多传诵之。段赞善(官名)善画,因采其诗意景物图写之,曲尽潇洒之  相似文献   

18.
朱天册 《武当》2009,(4):22-22
形、意、神为形意拳的三大基础,它们之间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形”为基础,“意”作灵魂,而“神”则为神。  相似文献   

19.
我是河南省洛阳孟津人,又久居洛阳,对洛阳题材的邮票情有独钟。其中,最钟情者莫过于2005-25《洛神赋图》这套邮票。该套邮票发行以来,我对它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减,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原地考证《洛神赋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创作的一幅长卷中国画,该画描绘了曹植在曹魏京城洛阳附近的洛水河畔,与洛水之神相遇而  相似文献   

20.
史国良 《收藏》2011,(6):I0048-I0048
我觉得画就是表现真、善、美。美源自生活,来自于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借助于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让观众看完画后,能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很美的东西入画后会更美。尤其是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经画家之手,更艺术化了,让观众过目不忘。所以.好的绘画作品不但赏心悦目,而且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