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阳 《新闻知识》2004,(3):48-50
当前耳目之下,一种新闻样式不经意之间大行其道。热得烫手,这就是新闻时评。所谓新闻时评,是新闻的解读、评说与延伸,使新闻得以发挥更深的影响和更大的作用。据说,新闻时评可以提升媒体品位,成为新  相似文献   

2.
论广告与新闻邱沛篁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新闻学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广告与新闻,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广告不能不研究新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彼此的健康发展,对于广告、新闻事业比翼齐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告与新闻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侵权”一词为愈来愈多的公民熟知,新闻从业人员走上被告席的案例不绝于耳。新闻侵权的高发生率已经成为新闻界和法律界的一大热点。本旨在从新闻和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新闻活动和公民名誉权之间的内在联系,预防新闻侵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匡素萍 《报刊之友》2012,(11):102-103
随着网络电视、手机媒体、公交地铁传媒以及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正面临正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试回顾2000年~2010年10年期间关于对新闻语言研究的文献,从新闻语言自身的特点、新闻语言与其他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新闻语言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对比以及外语语种下的新闻语言研究等几个方面来总结规律,并结合新媒体环境下地一些特点来说明新闻语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话题新闻.是编者设置特定话题.广泛吸引读者各抒己见的新型新闻形式。它改编者的“一言堂”为编读之间和读者之间平等对话的“群言堂”,适用现代读者既看新闻又评新闻的心理需求,在增强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加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工作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是富有动感的一项工作。单向制动的新闻,显然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双向互动的新闻才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增强报纸新闻的互动性,是新闻概念题中应有之义。所谓新闻互动,顾名思义应该是编者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相互满足与促进。纵观中外新闻学,对新闻定义时,莫不将编者、读者作为传播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主体予以确认,一盼一给,一传一受,双边互边,缺一不可。 计划经济时代,报纸新闻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单向制动”多,“双向制动”少。一言概之即是“我发布你接受”。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7.
新闻选题与采访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华 《新闻界》2001,(5):52-52
一、什么是新闻选题新闻选题即是选择新闻采访的“题目”。新闻选题的确立,能使记者(采访主体)与具体对象(采访客体)之间的关系得以现实地建立起来,从而使每一次具体的采访活动通过主体到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得以有效地展开和发展。新闻选题是主观思想的一种确立和体现,但它却不是主观、随意的,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辨证统一选题不能是闭门造车,凭空杜撰的,必须先有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再有新闻选题,这是新闻采访认识路线的规定。但是,新闻选题确实又要受到记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活动受到新闻舆论的监督,是一个国家司法民主,公正的标志,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总体来讲,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介有时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也会发生冲突,随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审判公开制度的大力推动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日趋活跃,舆论与司法之间的冲突趋于明显和频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新闻策划这个词语频频出现于媒体从业人员之间,反映出对这一做法的高度重视。广义的新闻策划可以是和新闻媒体的这个活动相关的一切策划活动的总称,而狭义的新闻策划则只能是对新闻报道活动中策划的概括。按照大多数人认同的定义应为:“新闻策划是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过程的谋划和设计。”一个出色的新闻策划可以拓宽报道视野,将表象化的新闻采写向纵深推进,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受众希望得到的更多的信息和资料,在报道效果上出新、出彩。 直线推进 将报道做深 进入信息社会,媒体之间的同业竞争日…  相似文献   

10.
新闻图片画面中事物的呼应与对比,是摄影者用画面语言表达新闻图片主题常用的手法。呼应因新闻现场的和谐关系而生,对比因新闻现场之间的矛盾关系而成。呼应与对比手法在新闻图片。中运用好了,不但可以使画面充实、有层次,更能够提高画面语言的表现力,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欺骗及其与新闻失实的关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而,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并非都是真实的,新闻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新闻失实现象具有明显的故意性,这就是新闻欺骗。即,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新闻媒介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而欺骗广大受众的新闻传播行为。新闻欺骗与新闻失实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新闻欺骗行为导致的新闻报道肯定是失实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欺骗是新闻失实的一部分。但新闻失实与新闻欺骗不是等同的概念,新闻失实的范围更广。新闻失实包括故…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般而言,真实意味着新闻同客观事实之间的一致性。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新闻同其表现的事实之间包含一种时量的保真度。所谓时量的保真度,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就新闻孤立地看,似乎真实性要素样样俱全,相当真实,但把它置入长远的历史空间测漏洞百出,难以置信。   (一)细致地考察新闻真实的层次,能更准确地把握这种时差的失真状态。第一个层次:新闻同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个别事实相印证,取得了一致性,谓之个体真实。也就是说,新闻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各种细节描…  相似文献   

13.
杨晓光 《新闻窗》2012,(3):27-27
21世纪初,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流。民生新闻不仅传达民情民意,为老百姓说话,彰显普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草根情结,而且还通过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或缓解了老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纠纷与矛盾。可以说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方式方面,民生新闻都彰显了其他新闻所不及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纪实新闻,通常也称特稿或大特写,是近三四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新闻文体。它介于新闻与文学、报纸与杂志之间,融新闻、故事、传奇为一体,是离广大受众很近,并对受众能形成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一种新闻传媒工具。纪实新闻这株新闻百花园中的新秀,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不断地引起媒体和受众的关注。那么,纪实新闻独特的魅力是怎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法——新闻学教育的当代发展趋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冯钢  朱光宝 《新闻界》2004,(3):15-16
中国新闻教育最受人诟病的地方就在于与新闻媒体实践的严重脱节,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正如新华社高级记者、严文斌所说:“在我们的新闻和新闻教育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在于,做新闻教育的、研究新闻的人,从来就没有搞过新闻,这就使他对新闻小了解,在研究里很多都是空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专刊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兴旺而产生的一种报道版面,其定位介于新闻版与副刊之间。它既像新闻版追求有价值的新闻,又强调资讯与服务性。而且,由于专刊多为周刊,时效性较弱,导致其生存主要植根于专业性、权威性与新闻产品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7.
据一项关于读者读报最关注新闻的调查显示,在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本地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天气预报等项调查内容中,国内、国际新闻的阅读率最高,为65%。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内部,还是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之间,时事报道日显重要。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18.
刘铁生 《军事记者》2002,(10):59-60
图片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它包含着两方面问题,一是新闻图片的作用、地位问题,二是新闻摄影的素质问题。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实在新闻实践中,这两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至少没有解决得很好,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重视新闻摄影,掌握新闻摄影手段,对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在新闻的道路上多一种手段、也就是多一只新闻摄影翅膀,多一只新闻摄影的轮子,新闻从业人员应努力成为图并茂的两栖记。  相似文献   

19.
“当今媒体竞争格局风云变幻,然而,说到底,媒体之间的竞争还在于新闻的竞争。比谁的新闻及时,比谁的新闻全面、有深度。”①而作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重点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闻真实论──新闻“本质真实论”再质疑何光 一、“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未来的历史”。这话自然不很准确,但它还是把新闻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表述出来了。1918年,蔡元培为徐宝璜《新闻学大意》作序时曾这样写道:“余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