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8,(4):74-78
我们之前多次研究过柳承敏的资料,不光是比赛之前看,封闭训练的时候也看;不光全队看,各个分组也看,所以我们对柳承敏是非常熟悉的,包括他的技战术运用,尤其是他的发球。马琳这场球打得非常不错。当时赛前分析,虽然马琳在世界杯上输给了柳承敏,但是从球路上讲,他跟柳承敏差不多,而且马琳自己对打柳承敏比较有信心,  相似文献   

2.
1.培养兴趣,熟悉球性孔令辉从3岁起,对乒乓球开始有了兴趣.因为与乒乓球队的队员很熟,所以他有时从省体校托儿所偷偷跑到乒乓馆看练习,星期日也经常在场地看训练,对乒乓球的兴趣日渐浓厚,有时会坐上一个多小时不动,看队员们练习.这对一个3岁幼儿实属不易.说来也怪,大概是长时间直观教育的结果,孔令辉从6岁开始上台练习就能连续击球,并且能直接将球发过球台.为了让他熟悉球性,我在家里吊起了乒乓球,让他每天做2000次以上的徒手动作,促进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3.
上篇中,马琳偷袭直线急长球直接得分。本篇中,许昕对直线急球已有所准备,再加上马琳这板球发的落点并不是很刁钻,所以许昕在接发球时果断抢拉了一板斜线大角度。但马琳在发球后也并非没有准备,他判断好来球线路后,采用交叉步,通过一板漂亮的斜线反拉拿下这分,出色完成了偷袭后的发球抢攻战术。  相似文献   

4.
马琳在发完球后(如图5),已经做出了准备拉球的姿势。而在图6中,当马琳判断出来球不够长,不能拉的时候。他右脚蹬地,又做出摆短的姿势。图7中,马琳把拍子放到了自己身体的侧方。调整到下一板可以任意回球的板形。如果这板上不了手的话。他可以在摆短、挑打或者撇搓在这几种打法中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凡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7,(7):I0011-I0011
5月12、13日,丰台区体育中心。宋斐来的时候,体育馆已经摆满了球台,每张球台平均都有四个人在练球。宋斐环视了一下四周花花绿绿的球衣,转过头来说:“呦!一个社区比赛,《乒乓世界》编辑部的人都来了!”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3,(4):90-91
马琳——当今乒坛最具代表性的直板左推右攻运动员,他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打法的技术。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自己的风格。本期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马琳的艺术乒乓。最近几年,反手拧拉逐渐代替了许多台内技术。尤其在处理正手位短球的时候。也有很多选手直接采用反手拧拉。因此,反手位的急长球也就成了一项牵制拧拉的手段。本篇图中,马琳偷袭许昕反手直线急长球得手。这板发球的突然性很强,马琳在接触球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出出球的线路。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很多人都喜欢打乒乓球。我住在旧金山市。经常去活动的中心有一个乒乓球房,里面有三张球台,室内装有冷暖空调,三面大窗被落地窗帘遮着,每张球台上方有一盏标准的乒乓球照明灯。球房的负责人是爱好打乒乓球的义工,美籍华人张锦轩。他从小在鳊长大,从没有到过中国。他对我们这些从北京去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26日萨格勒布体育馆,49届世乒赛男单1/4决赛,萨姆索诺夫负于马琳,欧洲人只剩下波尔了。波尔出场了,带着全部欧洲人的希望,萨格勒布体育馆里竟然放起"Magic Ball"的旋律,那是1989多特蒙德的辉煌,承载了太多希望,欧洲人期盼这带有魔力的旋律再次带来奇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体育馆内排开四张球台,一九八三年全国伤残人体育邀请赛的乒乓球比赛正紧张地进行着。在最西边的一张球台上,男子截肢A7级的冠军争夺战马上就要开始,消息灵通的摄影记者们纷纷把镜头对准了捧拍出场的北  相似文献   

10.
李克非 《乒乓世界》2013,(1):142-142
说起武汉体院乒乓球馆,武汉的乒乓发烧友无人不知,因为这个新馆可以容纳36张乒乓球台而毫不拥挤。但11月24、25日两天,这里竟然“人满为患”。而且摩肩接踵的不止这一个馆,武汉体院的综合体育馆,也摆满了18张球台。54张球台,  相似文献   

11.
谢春英 《乒乓世界》2012,(11):94-95
本组技术图,我们从实战中介绍一下马琳的正手暴挑。从图6中马琳的板形看,看似他要在台内挑打,但已经判断出这个球可以提拉。从图7起,马琳身体上前,将手臂拉开,在台内把球像提拉似的暴挑回去。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所以马琳并没有完全地抓好上手时机。在短时间内使用台内暴挑时,身体上来才可以在高点接触球,手臂拉开才能充分摩擦住球。  相似文献   

12.
全运会男子单打决赛是在解放军选手王涛和广东新秀马琳之间进行的一场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的竟争,比赛打满5局,最终王涛以2分之优险胜马琳。全场比赛扣人心弦,除去他们以精湛的球艺创造出历届大型比赛少有的高分数外,双方在技战术发挥上充分展示了近台快攻打法的技术精华。本文对其特点分析如下:一、抢攻意识是制胜前提应该说,如果不是马琳最后一个球处理欠妥,冠军就很可能不归王涛所有。这是因为全场比赛除第一局马琳未进人状态、有失水准外,其后的4局球基本上显示了马琳积极主动意识的战术风格。尤其在第4局7:14,第5局9:15…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0,(8):92-93
世界第一直板选手马琳的杀手锏就是强劲的发球抢攻,任何选手在面对他的发球时,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主要因为马琳的发球变化多端,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回球失误。然而更可怕的是,马琳的抢攻质量极高,力量、旋转、速度、落点都非常出色。在目前的世界一流选手中,还没有第二人的进攻能力可以超越马琳,因此只要马琳抓住了进攻良机,通常就意味着这一分的获胜。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3,(1):146-146
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左手持着横板,嘴里嘟囔着“咒语”。随之,她拉出一个大角度的弧圈球,小小银球沿着一条完美的弧线落到球台另一侧的桌角。对手还没来得及触球,白色的乒乓球就又沿着另一条轨道飞了出去。姑娘的对手懊恼不已,他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似乎在反问自己“怎么就没接到这个球呢?”  相似文献   

15.
比赛意义不一般 11:10,樊振东连扳3分后迎来了赛点,他从地上捡起球,在球台旁来回走了几步,不停地用双臂擦拭额头的汗水,又到网根处摁了一下手上的汗。等马龙站好位置,樊振东发了一板短球到马龙的中间偏反手位,马龙正手摆短并准备侧身衔接,樊振东看准机会,快速上步果断挑打斜线,马龙望球唏嘘,樊振东则激动地紧握双拳,转身怒吼……这是2014年全国锦标赛的最后一分球,樊振东在男单决赛中以4比2战胜了马龙,获得了本次比赛的最后一枚金牌。一年前,两人曾在鞍山的全运会赛场有过一番决战,一年后,樊振东在局面占优的情况下没有重蹈覆辙,拿到了职业生涯第—个全国锦标赛单打冠军。从11月2日起,每天都会有很多如同最后一分球似的精彩回合在湖北黄石市体育馆内上演。全运周期的开端,奥运周期的中点,亚运周期的后续,老将新秀的更迭,新材料球的应用等种种缘由,让今年全国锦标赛的过程丰富而精彩。  相似文献   

16.
在鞍山举行的第12届全运会中,除了涌现出一批颇具潜力的年轻小将,我们还看到了王励勤、马琳、郭焱等老将继续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影,其兢兢业业的精神让人十分感动。本期,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组王励勤在全运会上的精彩技术图解。虽然如今的“大力”已很难再现当年的竞技状态,但愈发成熟的他在场上处理球时更加巧妙,球路也更有味道。  相似文献   

17.
清晨六点半,马文革醒了。 其实,这几天马文革都睡得很晚,中国公开赛正在天津举行.当年国家队的小兄弟刘国梁、马琳都来了,他这个天津人作为东道主总得张罗张罗,所以训练结束后就到选手驻地或者比赛馆,看看大家需要自己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3,(2):90-91
假动作回球的方法是:身体、视线、头的移动方向,要给对方一个假情报,让对方以为你要回到其预想的线路,其实恰巧相反。图中,马琳将球发到了王皓的正手位短球,王皓接发球到马琳的中路。这个球马琳虽然想用反手回球,但是在图8—10中,马琳的重心和身体向正手位移动,给了王皓一个错觉。紧接着在图,  相似文献   

19.
一雷 《乒乓世界》2003,(4):60-61
在英文中,乒乓运动是 “TABLE TENNIS”或“PINGPONG”,而乒乓球则是“TABLETENNIS BALL”。西方人在事物的辨别上向来是理性大于混沌,球是球,球台是球台。而中国人把乒乓运动叫“乒乓球”,一个“乒乓球”就可以覆盖乒乓运动的整个概念。说来也是,在中国,不论是长条课桌、水泥球台或国际比赛用台,也不论是手握专业球拍或以书刊代替之,恐怕还没有人想过用别的什么“Ball”来代替乒乓球,所以乒乓球的“球”是这项运动中最核心的元素。  相似文献   

20.
马琳近台下蹲拉球不可能指数:★★★★★华丽指数:★★★★★遇到半出台球,甚至擦边、擦网球怎么办?顶尖运动员面对突变的来球同样可以巧妙地进攻。当遇到上述来球时,球的节奏、旋转和落点都会突然发生改变,即便是顶尖高手,也很难充分调整好站位,做出完整的击球动作。马琳处理此类来球独具风格,他直接下蹲,以左手和左腿支撑身体,同时他通过调整上半身的倾斜角度让出击球空间,利用前臂的收缩来控制弧线,在来球的低点快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